分享

乡村旧事:看“湖”

 文化佳园 2020-09-08

(作者:刘波涛)

“湖”不是水面,而是一望无际的庄稼地,猛看上去像一湖好水。我们邳州所说的看“湖”,就是看护待收割的庄稼

地。在国家还没有实行土地承包之前,那时大片大片的生产队集体庄稼,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看管,以防成熟的庄稼粮食被盗。

七十年代中期,我那时正在上小学。然在学校放暑假期间,本人在家除了完成老师安排的暑假作业外,其他时间就是找附近小伙伴们玩耍。

暑假期间的一天上午,本生产队队长来到我家,告诉母亲说:“现在队里有一块玉米地,玉米即将成熟,想利用暑假期间,让我帮助看管一下,顺便也能给家里挣点公分”。母亲将队长的意思告诉我,我这时想,我们一大家的平时日常生活,全靠母亲一个人累死累活挣点公分来维持,真的实属不易,为了能给母亲减轻一点劳动压力,我二话没说便同意看“湖”。

当时与我一同来看“湖”的,还有我一位同班同学,刘会林小伙伴。刚开始我们俩都没有看“湖”实战经验,所以刚开始几天,庄稼地里的玉米经常被人偷走。此事被生产队长知道后,便将我俩训了一顿,告诉我们今后一定要细心,把集体的一草一木,当作自家的东西来看管。受到队长的批评后,我俩都感到很不好意思。总结几天来的看“湖”经验,我俩也开始分析,造成庄稼粮食被盗的原因。随后,我俩也开始改变看“湖”方式,和前来偷玉米的人斗智斗勇。我们发现造成玉米被盗,大部分都是我俩中午吃饭时间,以及庄稼地靠近小路边和两个生产队,田地两搭界处,比较隐蔽的地方。

针对以上情况,我俩也采取防范措施,开始分工,我们开始分开不在一起,不定时围绕庄稼地进行巡视,对重点地段采取重点看护,并和前来偷玉米的人,运用“你来我藏,你进我逮”的游击战术。还别说,这一招还特别灵,就在某一天的中午,有一位黄姓社员,这时他认为我俩回家吃饭啦,又想钻中午这个空子。因为当时我俩是藏在隐蔽处,黄姓社员来到庄稼地边,望望四周没人,便悄悄溜进玉米地,就在他刚偷掰一穗玉米放到背箕时,我俩便一拥而上,将他逮个正着。这时,黄姓社员苦苦向我俩哀求说:“他这是第一次,请我们高抬贵手,放过他这一次”,还说,如果放过他,过后就给我俩,每人买一只钢笔。当时,我俩没有被他的诱惑所动摇,便坚定地将其交给生产队长,听后队长的处理。从这一次,让偷玉米的人尝到辣害,叫他在社会上宣传造成影响,以此来震慑前来偷玉米的人(只因那个时期,对待盗窃集体庄稼的人,处理起来还是比较严重的,轻者批评教育扣公分,重者就要挂牌子游街游湖,搞的他们非常的狼狈)。再则,为了加强中午时间的巡视,我俩还推迟中午吃饭时间,并且还采取换班吃饭的办法,以此来防备玉米被盗。

还别说,通过一段时间的斗智斗勇,庄稼地玉米被盗情况,大幅度的下降。经过我俩的努力,最后竟然达到,庄稼地的玉米颗粒保全,一穗未盗。经过一个多月的严防死守,我俩圆满完成生产队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并且还得到生产队长的高度赞扬。

我高兴,我自豪,能为家里和集体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心里感到莫大的安慰。我喜欢看“湖”这项工作,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心里还美滋滋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