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洲老师作文课:小学生作文《蜜蜂》的详批细改

 文化佳园 2020-09-08

大洲老师作文课





实战型学生习作辅导

突显针对性与实效性

精批细改,知微见著

条分缕析,量身打造

扬长避短,激发兴趣

对症下药,立竿见影


五年级小学生作文

《蜜蜂》

改与点评


 【审题】       

 说明性的写动物的作文,大都直接以动物的名称作题目。但此篇作文,要求的体裁是记叙文,写的是自己与蜜蜂的故事,因而再以“蜜蜂”为题,就显得太过空泛,太过一般,既不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也很难吸引读者。根据本文所写的三次与蜜蜂接触的经历,宜改为《三识蜜蜂》则更为切题,也具有了很强的吸引力。

【原文】

蜜蜂

   蜜蜂,历来是人们赞喻的动物。我呢?却对它怀有几分厌恶。

   初次接触蜜蜂,是在三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那天,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课。突然一阵“嗡嗡”的声音充斥着整个教室。寻声望去,在教室左边的窗户玻璃上,正趴着一个黄色的身影。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打在它那透明的翅膀上,散发着亮眼的色彩。似乎是察觉到了同学们的目光,它报翅而起,开始在教室盘旋,顿时,教室哄然大乱,许多同学被吓得哇哇大叫,连老师也急了。最后它才自己大摇大摆地飞出去。后来,经老师解释,我才知道,它是蜜蜂。所以,蜜蜂被我封上了第一个封条:“吵闹、烦人”

    后来,我和蜜蜂还有过一次接触。那是一个下雨天,没带伞,我只好抄小路回家,小路的两侧有许多高大挺拔的树,本以为树能遮些雨,可谁知道,走到一半,身后突然响起了“嗡嗡”的声音,“蜜蜂!”我吓得魂都没了,“怎么连这都有蜜蜂。”说着,我猛然瞧见不远处挂在树上的一个蜂巢。完了!我没有多想,撒腿就路跑,可身后那只蜜蜂紧追不舍。我哪里跑得过它呀,于是,它狠狠地在我的脖子上蛰了一下,疼得我嗷嗷直叫,忍痛跑回家中,涂了药,好几天后才消肿。因此,我又给蜜蜂贴上了第二个封条“危险、害人”

    带着这种对蜜蜂的仇视,我一天天长大。直至有一天,妈妈带回来一罐黄澄澄的东西,听说可以吃,我第一个冲上去,尝了一口,甜丝丝的,从嘴里甜到心里。我连忙追问:“这个是什么东西啊?”“蜂蜜,是蜜蜂酿出来的。”啊?”我愣住了“蜜……蜜蜂酿出来的。”我马上去翻了翻百科全书:“蜜蜂:采蜜能手,动物界最勤劳能干的动物。性情温顺,因为自己的刺连着内脏,所以不到危机时刻,不会蜇人......

    我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抖,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酸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却又是高尚的。

我对蜜蜂,多了一新的认识。“勤劳、无私”....


分段修改点评



【原文第一段】      

 蜜蜂,历来是人们赞喻的动物。我呢?却对它怀有几分厌恶。

【改文】     

说起蜜蜂,我对它真是又恨又爱。

【点评】      

        1、由大家都赞美蜜蜂,而自己则厌恶蜜蜂开篇,对比中,入题自然,也有悬念感。

2 、但这样的开头,却又常见,因而写作上,还是应该避免的。很可能写类似题材的同学,都会这样开头,因而也就失去了优势。

3、“赞喻”一词用的不准确,很可能是“赞誉”的误写。“厌恶”也与全文不符,因为文章最后还是写到了喜爱,所以,这个开头引领是有瑕疵的。

4、作为记叙文,为力避开头落入俗套,这类的开头,可以不要,可以直接写初识蜜蜂,这也是一般此类散文的写法。因为每个人的际遇不同,因而这样的开头,都不可能雷同。当然,也可以写一个导入式开头,使得起句有新奇感,试改成“说起蜜蜂,我对它真是又恨又爱”。



原文第二段          

初次接触蜜蜂,是在三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那天,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课。突然一阵“嗡嗡”的声音充斥着整个教室。寻声望去,在教室左边的窗户玻璃上,正趴着一个黄色的身影。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打在它那透明的翅膀上,散发着亮眼的色彩。似乎是察觉到了同学们的目光,它报翅而起,开始在教室盘旋,顿时,教室哄然大乱,许多同学被吓得哇哇大叫,连老师也急了。最后它才自己大摇大摆地飞出去。后来,经老师解释,我才知道,它是蜜蜂。所以,蜜蜂被我封上了第一个封条:“吵闹、烦人”

【修改文】     

初次接触蜜蜂,是在三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那天,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课。突然有“嗡嗡”声钻进耳朵。寻声望去,左边窗户玻璃上,正趴着一个黄色的小东西。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打在它那透明的翅膀上,散发着亮眼的色彩。它突然展翅而起,盘旋在空中。顿时,教室哄然大乱,许多同学吓得哇哇大叫,连老师也急了,但又无可奈何,最后是它自己大摇大摆地飞出去。经老师一番解释,我才知道,它是蜜蜂。而我也给它封上了第一个封条:吵闹、烦人。

【点评】     

1、只有一只蜜蜂,不能说“一阵嗡嗡的声音充斥着整个教室”,夸张失实。经不起推敲。“充斥”一词属使用不当,只能是“充满”之类。提示:要注意用词的准确,用不准确,就是错用,就会明显失分。此句改为“突然有“嗡嗡”声钻进耳朵”,就回避了几只还是一只的问题,因为这时还不知蜜蜂的数量。

2、删去“在教室”三字,是因为所写已交代是在教室里。提示:为行文简洁,不必要的交代就不要交代。读者能会意的就不必啰嗦。

3、蜜蜂的飞起,不可能是因为觉察到同学们的目光,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的声音或动作引发的,也可能它呆久了想飞起,总之,原因不明,可以改为“突然展翅飞起”。提示:观察生活要仔细,描述要准确,即使是揣测,也要合情合理。

4、“开始在教室盘旋”为何不如“盘旋在空中”?思考为何如此修改。

5、由教室大乱到蜜蜂飞走之间缺少过渡,因此加“但又无可奈何”。提示:行文中句与句之间的过渡特别重要,处理不好,文气不通,是明显文病。

6、本段描写生动,特别是蜜蜂翅膀描写如画。



【原文第三段】

后来,我和蜜蜂还有过一次接触。那是一个下雨天,没带伞,我只好抄小路回家,小路的两侧有许多高大挺拔的树,本以为树能遮些雨,可谁知道,走到一半,身后突然响起了“嗡嗡”的声音,“蜜蜂!”我吓得魂都没了,“怎么连这都有蜜蜂。”说着,我猛然瞧见不远处挂在树上的一个蜂巢。完了!我没有多想,撒腿就路跑,可身后那只蜜蜂紧追不舍。我哪里跑得过它呀,于是,它狠狠地在我的脖子上蛰了一下,疼得我嗷嗷直叫,忍痛跑回家中,涂了药,好几天后才消肿。因此,我又给蜜蜂贴上了第二个封条“危险、害人”

【改文】 

再次接触蜜蜂,是一个下雨天,我没带伞,放学后只好抄小路回家。小路的两侧有许多高大挺拔的树,本以为树能遮些雨,可谁知道,走到一半,身后突然响起了“嗡嗡”的声音,“蜜蜂!”我吓得魂都没了,“怎么连这都有蜜蜂。”我大叫起来,猛然瞧见不远处挂在树上的一个蜂巢。完了!我没有多想,撒腿就路跑,可身后有一只蜜蜂紧追不舍。我哪里跑得过它呀,于是,它狠狠地在我的脖子上蛰了一下,疼得我嗷嗷直叫。忍痛跑回家中,涂了药,好几天后才消肿。因此,我给蜜蜂贴上了第二个封条:危险、害人。

【点评】         

1、“后来,我和蜜蜂还有过一次接触”是承上启下的句子,但稍嫌啰嗦,改为“再次接触蜜蜂”,简洁明快,过渡自然而顺畅。提示:过渡的句与段,是写好文章的大关节,如何做到自然顺畅,是值得多加练习的。比如这一句原文,“后来”就是不必要的交代,“还有一次”,也是多余,“我和蜜蜂”,不说人家也明白。试比较修改前后的句子之优劣。

2、“那是一个下雨天,没带伞,我只好抄小路回家“这一句缺少关键的事件缘起交代,应该加上”放学后“,否则读者不明白为何要抄小路回家。提示:自己明白,不等于读者明白,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都是必不可少的交代,也是记叙文叙事的基本的要素。

3、把“说着“改成”大叫“,更生动,有现场感,也符合当时情景。

4、本段叙事生动流畅。




原文第四段        

带着这种对蜜蜂的仇视,我一天天长大。直至有一天,妈妈带回来一罐黄澄澄的东西,听说可以吃,我第一个冲上去,尝了一口,甜丝丝的,从嘴里甜到心里。我连忙追问:“这个是什么东西啊?”“蜂蜜,是蜜蜂酿出来的。”啊?”我愣住了“蜜……蜜蜂酿出来的。”我马上去翻了翻百科全书:“蜜蜂:采蜜能手,动物界最勤劳能干的动物。性情温顺,因为自己的刺连着内脏,所以不到危机时刻,不会蜇人......

【改文】

从那以后,我一直对蜜蜂怀恨在心,直至有一天,妈妈带回来一罐黄澄澄的东西,听说可以吃,我第一个冲上去,尝了一口。甜丝丝的,从嘴里甜到心里。我连忙追问:“这个是什么东西啊?”

妈妈回答:“蜂蜜,是蜜蜂酿出来的。”

“啊?”我愣住了,“蜜……蜜蜂酿出来的!”我马上去翻百科全书:蜜蜂:采蜜能手,动物界最勤劳能干的动物。有性情温顺,因为自己的刺连着内脏,所以不到危机时刻,不会蜇人......

【点评】    

1、“一天天长大”语意很含糊,因为写第二次与蜜蜂遭遇时没有具体时间,而“一天天长大”指时间过了许久,甚至很漫长,所以改成“从那以后”,指的是从那以后的一段时间。

2、对话可以分段,这样眉目更清楚,修改见改文。

3、“翻了翻百科全书”描述不准确,只是翻了一下,不可能翻了就找到,而且给人的感觉是也没有细看。改为“翻”,不限时间,以看完为止,就非常准确了。

【原文第五、六段】

我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抖,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酸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却又是高尚的。

我对蜜蜂,多了一新的认识。“勤劳、无私”....

【改文】

我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渺小的,却又是高尚的。由此,我对蜜蜂有了全新的认识:勤劳、无私”....

【点评】

1、两段可以合成一段。最末一段与上一段衔接很紧,而且合并后,也与前面的两次对蜜蜂认识的叙述照应自然。

2、对蜜蜂的优点,点到为止,不必硬去拔高,所以删掉了“蜜蜂是在酸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酿造最甜的生活”,这几句议论,与前面一句,其实意思是一样的,是不必要的重复。

3、原文“多了一新的认识”,并不是对前面“恨”的认识的改正,所以改为“全新的认识”,暗指不再仇恨蜜蜂了。这样,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提示  

本文层次清楚,细节描写很具体生动,结构也较完整,人物思想变化的过程令人信服,语言也很流畅。要注意的是:1、拟题更合内容。2、首尾两段与过渡句等的写作技巧要多下功夫。3、中心思想提炼升华。4、词语使用的准确性。



 【修改后的全文】

  三识蜜蜂

说起蜜蜂,我对它真是又恨又爱。

初次接触蜜蜂,是在三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那天,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课。突然有“嗡嗡”声钻进耳朵。寻声望去,左边窗户玻璃上,正趴着一个黄色的小东西。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打在它那透明的翅膀上,散发着亮眼的色彩。它突然展翅而起,盘旋在空中。顿时,教室哄然大乱,许多同学吓得哇哇大叫,连老师也急了,但又无可奈何,最后是它自己大摇大摆地飞出去。经老师一番解释,我才知道,它是蜜蜂。而我也给它封上了第一个封条:吵闹、烦人。

再次接触蜜蜂,是一个下雨天,我没带伞,放学后只好抄小路回家。小路的两侧有许多高大挺拔的树,本以为树能遮些雨,可谁知道,走到一半,身后突然响起了“嗡嗡”的声音,“蜜蜂!”我吓得魂都没了,“怎么连这都有蜜蜂。”我大叫起来,猛然瞧见不远处挂在树上的一个蜂巢。完了!我没有多想,撒腿就路跑,可身后有一只蜜蜂紧追不舍。我哪里跑得过它呀,于是,它狠狠地在我的脖子上蛰了一下,疼得我嗷嗷直叫。忍痛跑回家中,涂了药,好几天后才消肿。因此,我给蜜蜂贴上了第二个封条:危险、害人。

从那以后,我一直对蜜蜂怀恨在心,直至有一天,妈妈带回来一罐黄澄澄的东西,听说可以吃,我第一个冲上去,尝了一口。甜丝丝的,从嘴里甜到心里。我连忙追问:“这个是什么东西啊?”

妈妈回答:“蜂蜜,是蜜蜂酿出来的。”

“啊?”我愣住了,“蜜……蜜蜂酿出来的!”我马上去翻百科全书:蜜蜂:采蜜能手,动物界最勤劳能干的动物。有性情温顺,因为自己的刺连着内脏,所以不到危机时刻,不会蜇人......

我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渺小的,却又是高尚的。由此,我对蜜蜂有了全新的认识:勤劳、无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