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烈千秋:在重庆歌乐山凭吊邳州“一门三烈”|张法民

 文化佳园 2020-09-08

今年国庆节期间,应朋友之邀,我们一行5人前往贵州,重庆等地进行一次短期的旅行,这既是一次休闲之旅,也是一次红色之旅。

   我们是10月3日到达旅游目的地的。当时正值旅游的黄金高峰期,前来参观旅游的人们络绎不绝,在参观的人群中,既有年过古稀的老人,也有10多岁的青少年,既有党员干部,也有平民百姓,既有军人,也有学生,既有企业老板,也有普通职工,既有专家教授,也有专业学者,既有国内知名人仕,也有金丝银发的老外,既有集体组织的旅游团,也有自发前来的参观者。

   在重庆歌乐山

"白宫馆”,“渣滓洞”,在贵州息烽集中营,参观的游客人如潮涌,挤满庭院,展室外,人来人往,展室内庄严而沉重,讲解员在为游客们讲述了一个个英烈们的感人事迹,,

   我们迈着沉重的步子,一边听讲解员讲解,一也参观了每一个牢房和每一处革命遗址,深深感受到了先烈们的英气,豪情,无私和无畏。这里是国民党关押和残害众多革命党人的魔窟,国民党用来严刑逼供的刑具真是让人恐惧,可是革命者的意志是用钢铁铸成的,酷刑只能残害革命者肉体,但丝毫没有动摇革命者的意志。先烈们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让我们感憾不已,他们临行前那凛然慷慨的陈辞,那坚贞不屈的身姿,那洇衣滴血的伤痕,仿佛就在耳边,就在眼前,我们因此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

 “白公馆”展览室,其中有一个展区专门介绍我市宋绮云,徐林侠和小萝卜头宋振中三位烈士的事迹,他们曾经在贵州息烽集中营监狱,重庆白公馆监狱,渣滓洞监狱关押过。现将三位烈士的情況简要向读者介绍一下:

    宋绮云(1904-1949),江苏省邳州市八路镇人,江苏省立靖江第6师范学校毕业。1927年入党,1928年任中共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29年由组织派到杨虎城军部,任《皖南日报》主编,继任《西北文化日报》社长兼总编,党内任西北特支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任西北各界抗日战争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西安事变前后做杨虎城军部统战工作及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议,对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贡献卓著。1949年9月6日,与杨虎城同时被害于重庆

"戴公祠”警卫室

   徐林侠(1904-1949),江苏省邳州市八路镇人,中共党员。投身北伐,曾任中共邳县第一任妇女委员。1941年被特务诱捕入狱。铁窗中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照顾同狱难友,始终保持革命气节。1949年9月6日,与丈夫宋绮云同时被害于重庆"戴公祠”警卫室。

  宋振中(1941-1949),宋绮云,徐林侠夫妇的幼子,8个月时与母亲同时入狱,因缺乏营养,头大身小,难友们称他"小萝卜头”,因他行动较自由,常机智地传递消息和传送东西。狱中不准入学,由罗世文,黄显声将军先后教他识字读书。1949年9月6日,与父母同时遇害,年仅9岁。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革命烈士。

  歌乐山,人们记忆中一座悲壮的山,一座烈士鲜血凝固而成的山,一座充满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山,一座时代在呐喊,呼啸的山,它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相连。这座山地平平,却独具特色,它没有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峨嵋之秀,它无法进入名山之列。但是,在所有的山中,这座山却是最沉重的,它沉甸甸地压在历史上,使每个接近它的人都能感到它的分量。这是空间范畴中不足挂齿的一座山。这是时间意义上无法绕开的一座山。这座山属于历史,属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如今,歌乐山下的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旧址,松林坡刑场,烈士墓,现场的氛围让人触景生情。残忍的折磨,非人的待遇,严酷的刑罚,让人不寒而栗。从而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精神得到了一次升华,思想得到了一次震憾。

  在烈士陈列馆里,张张照片,件件文物,展示了先烈们拼搏奋斗的一生,参观的人们在缓缓步行的人流中不断地被感动。

  在烈士群雕像前,先烈们宁死不屈,前仆后继,坐穿牢底,迎接新中国来临的昂扬斗志,使人们为之振奋,每位走近歌乐山的人,都会感到它的历史分量,每位接近歌乐山的人,都会被它所震撼,每位参观者离开歌乐山的时候,都会感到心灵得到了净化。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忘死的人,有为国捐躯的人,,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痛苦中期盼,在屈辱中抗争。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铮铮钢骨,凛然正气,才撑起了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土地的天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乃是中国的栋梁,人去了,英烈永存,光照千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