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章回:相逢让记忆开花(谭丰华)

 文化佳园 2020-09-08

      五月的清晨,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洒下温暖的阳光。凭窗而望,大街上车水马龙,喧嚣打破了清晨的沉静。这是我住进市人民医院的第四个早晨。

     离开学校几天丝丝寂寞惆怅涌上心头。听护士说对面床上今天要安排住进一名新病人,我十分期待。医生上班后他果然来了,一位身材魁梧的老人,面色红润,一双眼晴炯炯有神 ,眉宇间透出果敢刚毅,说话声如洪钟,十分健谈。我们俩一见如故,使孤寂的病房增添了大家庭的温馨。

    ”老弟,你家住哪?在什么单位工作?“对于他的热情询问我一一作答。听说我在岔河中学工作时,俩人的距离更近一层。住进病房不到半天我们俩毫无拘谨无话不谈。

       他67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曾经担任过乡党委书记。短短几天的相处,我们除了配合医生治疗、更多时间都支付在我们的畅谈中。人与人之间一旦拆掉思想上的藩篱也就只剩坦诚了,话题广泛而深入毫无边际。彼此都把对方视为自己的知音。他的回忆使我充满好奇。老书记曾在燕子埠任乡党委书记,谈起这个乡的情况他如数家珍,至今想起仍让我叹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老书记受命来到地处邳州大西北的燕子埠乡任党委书记。这个乡境内荒山秃岭土地贫瘠,乡间小路晴天飞黄土,雨天全是泥,全乡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在乡党委会议上他首发倡议,研究决定修一条沙石路。这是一项大工程,一无资金、二无运输工具,修路谈何容易。

     逐级开会宣传动员摆上议事日程,他把自己列入这项工程中,乡机关领导工作人员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做到人人有责。书记本人既当指挥员又当普通民工。

      拉沙子的第一天早晨,他早早准备了平板车,乡里的秘书与他同车。带上行军壶、手绢里包上几个煎饼卷盐豆朝车把上一系,踏着晨露出发了。

      时值盛夏,早晨的太阳刚探出头就像正在燃烧的大火球;路旁树梢纹丝不动,又是一个大热天。平板车、手推车一辆连着一辆,老书记走在队伍的前面,乡里其他领导和村民紧随其后,绵延几里蔚为壮观。

       燕子埠距台儿庄大运河有十多里地,那里黄沙多而且不用花钱买。由于道路弯曲坎坷难行,即使是早出晚归,一天仅能四个来回拉两趟。正值壮年的老书记和秘书装满沙子一人掌把、一人拉边绳并不轻松。

     烈日炎炎,大地像个大蒸笼。别说拉车,就是坐在树下也要摇起扇子。走不了多远已是汗流浃背。水喝光了,就跑下去喝河水;饿了,找个树荫坐下来歇一会取开煎饼吃一个。路上车来人往熙熙攘攘,干部村民也和自己一样顶烈日战酷暑,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一条宽阔平坦的沙石路仿佛就在眼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书记亲自参加劳动,感召了大家,激发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提前几天沙子备足。修路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听老书记的讲述,我一直沉醉其中。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面前这位曾任过基层父母官的长者使我肃然起敬!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一位农民的儿子;一位淳朴厚道的乡村干部;一名踏实践行入党誓言的优秀党员。人民群众多么需要有这样的好公仆。

     写完这篇短文,心中有些遗憾!出院后不久我即远离家乡,老书记亲自参与修筑的这条沙石路我始终未能一睹真容。今年夏天偶尔驱车从燕子埠驶过,老书记曾用心血与汗水浇灌的这片土地上,阡陌纵横、人流如织,燕子埠已变成邳州西北部美丽的乡镇。我相信这片热土会永久记住老书记的名字!

     老书记!十几年前匆匆一次美好的邂逅,你还记得吗?一别再未谋面,您的伟岸形象、感动人心的故事还留在我心中。我们的偶遇相处仅有几天,这一次相逢让记忆生根发芽、开出绚烂之花,无数花瓣轻轻摇曳,承载着我的思念。老书记!您现在还好吗?

           作者:谭丰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