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山流水:春雪的雅情(王以太)

 文化佳园 2020-09-08

    在我家的客厅里,精装像框里嵌的是吴春雪先生送我的他亲自书写的《海纳百川》墨宝,在我的书房里,也掛有一幅他亲手画的丹青《秋韵》图。这两幅字画是2010年我和树勤弟俩去新疆旅游时,吴先生当场书写送给我的,当然也送给了树勤一份,所以弥足珍贵。

    吴春雪先生是军人出身,戌马一生,退休时是团级军官,和长友是儿女亲家,同住乌鲁木齐。据说他入伍前,在山西地方就是个小“秀才”。诗、书、画、印无不通晓,尤爱书画,春节时写对联,农村红白事的书事都是他的拿手活,小有名气,颇受乡邻夸赞和器重。入伍后,在习武练兵的同时,仍不废翰墨,在部队的大学校里,如鱼得水,继续发挥着他的聪明才智和特长,为部队建设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自然受到部队的偏爱,也使他的书画艺术更上了一层楼。特别感到庆幸的是,这次长友要带我们去拜访这位名人,我们自然喜出望外。

    在一个星期六的傍晚,长友领着我们走出家门,冒着绵绵秋雨,穿过乌市宽阔的街道,来到了吴先生的门前。这里是个新小区,吴先生也才乔迁过来不久,只见他笑容满面迎了出来,握手寒喧,热情打过招呼,进屋坐定不久,便邀我们登楼到他的书房。门启灯亮,只见书架满满,翰墨飘香,新装修的地板澄亮发光,宽大的写字台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先生沉稳儒雅,更有军人的豪爽,他不加思索直奔主题道:”贵客临门,我给写幅字吧。”这正是我们想说而又不便说出的意思。只见他展纸提笔,饱蘸浓墨,稍一沉思,便挥毫疾书,屏住呼吸,一挥而就,真是落笔惊风雨,书成泣鬼神,“海纳百川”四个大字跃然纸上。字虽不多,但遒逸劲健,千变万化。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妸娜。奇岩潇洒,新致叠出。由不得我们眼前一亮,拍手称赞。接着他又展纸挥毫,“厚德广福”一气呵成,猶如行云流水,气势轩昂,轻灵生动,生意盎然。他放下笔,搓搓手,审慎的端祥着他的字,似乎意犹未尽。我们赞叹的同时,也向他请教,他说:“字画一家,同一来源,能书能画,相辅相成。拿楷书来说,要方圆兼备、疏密得宜。欧、颜、柳诸体笔画基本相同,只是体裁风格各有不同罢了,这就是个人的功夫了。”他说的专业而又通俗。我们长了见识。稍倾他又把写好的墨宝,同时又找出他创作的画拿出两幅,分别提了款、用上印,分别赠送给我和树勤。这个意外的惊喜,真叫我们有些受宠若惊,至今仍历历在目,铭记于心。

    在当晚的家宴上,我们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阅,赞叹不己。在热烈的气氛中,宾主推杯换盏,尽情尽杯,觥箸交错,热烈融和。军人的豪情,书家的雅情,家人的亲情,合谐而热烈。酒至半酣,长友开玩笑的说:“三哥,来几句助兴吧。”我一时高兴,在吴府翰墨飘香的氛围里似乎来了灵感,忘乎所以,随口感叹道:

风雨登吴门,玉楼飘香馨。

翰墨阳春雪,丹青争虹云。

    八年前的一段佳话,至今未忘,特书以记之。随后又翻出了当时事后写的一首诗,现抄录于此,请方家雅正。

翰     墨    缘

秋雨连绵总不休,欣访春雪暮色稠。

翰墨缘深墨情暖,阳春白雪春满楼。

《秋韵》千弦谱绍乐,《海纳百川》颂春秋。

明堂花烛开家宴,豪情胜过万户候。

    最近听树勤说,前年春雪先生又专门去北京进修书画,想来现在肯定是画风更长,墨香更浓了。在此谨表示衷心的祝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