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小语:偏偏喜欢刘姥姥(李修运)

 文化佳园 2020-09-08

巅峰小说《红楼梦》我怎么都喜欢不起来。高中时节,硬着头皮囫囵吞枣读了一遍,工作以后又读了一遍,可能道行太浅吧,读不出其中的深意来。这不是丢人的事,冰心先生就明确表示不喜欢《红楼梦》。有书载,茅盾先生能背诵《红楼梦》,这个我相信,老一代作家都是古文根基深厚有旧学渊源的人,我辈哪里敢望其项背?但每个人都有短板,茅盾的文章都是主题先行,所以真的没多少人人喜欢。

为什么不喜欢《红楼梦》?它铺陈的故事场面和我的生活相隔太远,我体会不出;举例:王熙凤出场这样写道:“这个人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请问:金丝八宝攒珠髻是什么样的?朝阳五凤挂珠钗又是啥长相?赤金盘螭璎珞圈究竟是什么圈?豆绿宫绦可能是条豆绿色腰带,我懂了,但比目玫瑰佩又是啥幺蛾子?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究竟是棉袄还是马甲?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更不明白了!曹雪芹先生,你是个官宦之家的后代,别摆谱了。尼玛,告诉你,我就喜欢两个人,一个焦大,另一个就是刘姥姥。邳州话,焦大喝上二八盅就成了血血的六叶子,且不去管他;我确实喜欢刘姥姥。我喜欢刘姥姥的土气,喜欢刘姥姥敢于露丑,喜欢刘姥姥在簪缨之家玩得玲珑滴溜。

看她三次进大观园吧。一进。因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王狗儿家无以为计,顾头顾不得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贾府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旗开得胜,使一个小小的庄户人家和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逐渐建立关系。结果她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援助,使这个庄户人家度过了难关。

二进。刘姥姥见到了王熙凤,而且很快就见到了贾母。因为贾母正好想找个上岁数的老太太说说话,所以,就留她在这儿住,留她在这儿玩,几次宴请在参观的过程当中,又是坐船又是行酒令,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最重要的是刘姥姥为王熙凤的女儿起了名字,叫巧姐,结果带了好多东西回去,临走时,平儿还为其雇了轿子。

这姥姥真精明,直接找到了贾府的大管家,事儿办了,还取得了王熙凤女儿的冠名权,说明她的地位在王熙凤心目中不低呀。

  三进。她得到信息贾府被抄了,她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他带着巧姐到乡下了。乡下人刘姥姥知恩图报,绝不是黑瞎子吃完就不管铁勺的人。这叫讲---究!

谁不知道爱惜脸面?刘姥姥之所以厚着脸皮到贾府打秋风,是因为家里衣食难周。女婿作为男人,要面子,不能丢这个脸;女儿是年轻媳妇,也难卖头卖脚去。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只有她老脸皮厚的走一遭了。虽然刘姥姥是乡下人出身,但是在富贵逼人、高她几等的贾府,她的言谈举止,倒也处处得体,该行礼行礼,该问候问候,该教导孩子教导孩子,不能动不乱动,不能说不乱说。再者,她笨拙中透着机智:行牙牌令是刘姥姥从来都没有经历过的“雅事”,但是她听着众人说了几句,立刻也就弄懂了其中的规矩。“大火烧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等令,说得既贴合她的庄稼人本色,又透着幽默诙谐,也完全符合韵脚的要求。真是大智若愚啊,你看,鸳鸯和王熙凤准备把她当女篾片来戏弄,她立刻也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是她依旧一丝不苟的按照她们的吩咐做了。事后,凤姐儿、鸳鸯来给她道歉,说姥姥别恼,只是为了大家取笑儿。刘姥姥也忙回道: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刘姥姥的的大智若愚,连精明的凤姐儿也被瞒过了。还有她的敏锐的察言观色的能力:刘姥姥在贾府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雪地抽柴”,讲到正热闹处,贾府的东马棚子起了火。等火被救了下去,她就赶忙换了个故事,讲的是一个老太太吃斋念佛,得了孙子的事,这个故事不仅合了贾母的心事,更是说到了整日吃斋念佛的王夫人的心坎里。讲究人知道知恩图报:说起刘姥姥的知恩图报,大家肯定想到了贾府衰败之后,刘姥姥变卖家资救巧姐儿。这自然是刘姥姥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实,刘姥姥的二进荣国府也是她后文救巧姐的伏笔。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王夫人根本不见,王熙凤爱答不理,打发叫花子一般,给了她二十两银子。估计王熙凤再不会想到,刘姥姥会把秋后收的第一起庄稼的尖儿,大老远的扛了来。这两口袋的瓜菜,远远不可能抵得上王熙凤的二十两银子。但是对于一个庄稼人来说,这是最朴实笨拙的回报方式。这就是一个本性实诚的人的真情流露。最重要的,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人,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可以从刘姥姥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为了生计,我们也曾经颠沛奔波;为了生计,我们也曾经忍辱负重;为了生计,我们也曾经装傻充愣。刘姥姥给予我们的,不仅有感动,也有共鸣。

我想起了一件事。四十多年前,我奶奶带七岁的我去徐州走亲戚。那是我的舅姥爷家,我奶奶的堂兄弟。那时,都很穷,他们家六口人住一间半房子,所谓的半间就是在山墙上顺势搭了个偏屋。可想而知逼仄到什么程度。我舅姥爷也属于一般工人,但不妨碍他在我奶奶面前颐指气使,一口一个“乡下人”。我奶奶都忍着。吃饭了,是大米饭。我眼瞅饭碗,不敢瞅碟子。奶奶笑着对舅姥爷说:“乡下孩子,胆小。”说罢给我加了一点菜,我一气吃完那碗饭,就来到沙发跟前,低头坐着,忸怩地搓手。后来看《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老老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老老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來。各位客官,读到这里我真的流泪了,我想起多年前在舅姥爷家里吃的那碗米饭。曹雪芹啊曹雪芹,你能体会到穷人那含泪的笑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