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海翻波:挥手,我曾经的高考记忆(徐善义)

 文化佳园 2020-09-08

高考的话题,许多人都谈论过。自己的经历,别人的坦言,都是感触深刻,触景生情。我也是曾经的高考经历者,但这么多年来,我从没有去触拨埋在心底的这根弦,没去唤起过那段曾经叫我酸甜苦辣的记忆。

我是1993年参加的高考,那时期经历了考前的预选。说起预选,这个高考前的模拟,着实叫许多当年的高中学子们刻骨铭心,甚至是痛彻心扉。何为预选?简言之,就是高考前的资格考试,那时的参加高考的人数是受限的,名额在那,没有达到参加高考资格分数线的就只能是“望洋兴叹”,洒泪离校,怅然归家。十年寒窗,最后却是一场空。从某种角度讲,预选这一关叫许多人在高中生涯的“末路”上断然夭折,无缘高考,更是无缘大学!昔日的远大理想,农家孩子的改变命运的原始欲望也在那一时变得“玉石俱焚”。欲哭无泪的背后是对求学路的期盼,对校园的不舍。还能有参加高考的机会么?三年的高中生活,三年的厉兵秣马,居然连高考的机会都没有了,悲乎?!高考门槛的进入真的令我们不寒而栗。那滋味,那情景,叫曾经落选的我们终生心痛。谁之过?斗胆应之:那时的高考体制!时代之殇,我之不幸啊……

天无绝人之路,命运有时也有峰回路转的邂逅。次年,幸运之神眷顾了我们。复读!可以复读!只要取得高考文化合格证就可以参加当年的高考,不再受名额的限制,难度相对降低了许多。于是,奔赴高考复读班,励志苦读一年,力争走进高考的大门,目睹一下神秘的高考试卷,再圆高考梦,力争进入大学校园,再续人生辉煌。于是乎,在复读的岁月里,凌晨,午夜,宿舍,教室,开水房等等时间空间的概念又重新走进了生活学习的记忆中。我在那一年的复读记忆中饱尝了艰辛,但又是快乐的,期许的。寄予了父母的期望,自己的梦想。虽然那段岁月不想重拾,但那毕竟是叫我一生刻骨的青葱岁月,经历了拼搏,饱尝了磨砺,忍耐了煎熬。煎饼卷,干盐豆,黑咸菜,架子床,薄薄的蚊帐是梦里永远的回味。

进入六月,整个身心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天气燥热,如火烤炙,但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各科备考资料纷至沓来,叫我们饱尝了题海大战的激情。虽然取得了高考的通行证,但是能否金榜题名仍是一个未知的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还要我们去破解它。拼吧,大不了再瘦他个十几斤肉,不就是这百十斤的肉身么?何其心态,现在想想真的就觉得好像是战前的号角在无声地奏鸣。一个月的鏖战,忘记了时空,只为了实现那“鲤鱼跳龙门”的一跃。能则意味着改变命运,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就这样,一场人生路上的“逐鹿中原”正式登上了我生命中的记忆舞台……

七月,战鼓擂动,号角鸣,三天火热的记忆,那醒目的“绝密”二字,叫我们记忆永远。梦圆,梦碎,皆在那一时,我的梦也在那一刻留存......

如今,时代变迁,高考政策改革具有更强的时代感。机遇和挑战并存,时代给予学子们更多的福祉。高考已不再是改变命运唯一的出路,就像是飞机的头等舱和经济舱,座次有别,但目的地同达而已。感谢伟大的时代,勿忘记忆中的高考岁月。

曾经的高考是我永远的记忆,它将永远埋在我的心海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