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邳城之七: 邳城黉庙的前世今生(高志明)

 文化佳园 2020-09-08

     从老城东门入城,往前走不多远,就能看到一座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顶建筑。顿时使人眼前一亮,引起人们的好奇与想象。这就是邳城黉庙大成殿。

         “ 黉”字有点冷僻,不常用,所以一般人们不敢定音。据报载,前几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赠予厦门大学的“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的条幅,厦大校长也读成了"黄宫立东南",一时成为热谈。其实“黉”的正确读音同“红”字。 “黉门”是学校的古称,古有“身入黉门,天子门生”的说法。以前邳城人称黉庙为“红庙”还以为因其墙壁是深红色,没想到是歪打正着啊。

       黉庙又称文庙,就是旧时的学校。它建于康熙56年(公元1717年),距今已三百年。开始是学校,后称新城学宫。主建筑为大成殿,坐北朝南。大成殿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15米,为四角翘檐建筑,砖木结构,用金色琉璃瓦盖顶,外墙深红色。殿前筑有平台,平台南有石阶,石阶中间有龙凤石雕。大成殿左有学正署,右有训导署,后有崇圣祠及明伦堂,堂名乃“太学明人伦之所在”之意。殿前南北种植柏树两行。

       大成殿南约百米处还现存一完好的石牌坊——棂星门。两边原来还立有”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的石碑,可见对孔圣人的尊重,显示这个地方的神圣与庄严。棂星门东南有泮池。

         邳城黉庙的建设历尽波折,第二任知州孙足湜在新州城快要建好时向上请求建文庙未成,时隔二十多年方开始筹建,后经约百年的建设才有了初始规模,真正建成恢宏壮观、规模完备的黉庙建筑群时已是光绪年间。前后建设周期耗时很长,也凝聚了历任州官的心血与智慧。

        邳城黉庙的建设以州级形制(与徐州文庙同级)建设,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依次建有照壁、大门、上下马坊、棂星门、泮池、戟门;戟门两侧有六祠,戟门后是东西庑殿和品级台,品级台后是主体建筑大成殿,再后是崇圣祠及明伦堂,明伦堂是黉庙建筑群主轴线的终端,整个建筑群占地38.8亩。

         文庙的主建筑是大成殿,它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飞檐斗拱,金色琉璃瓦非同寻常。在故宫游览时,我们看到的三大殿,感觉老家的黉庙大成殿与此相似,后来在苏州又见到了文庙大成殿跟我们老家的文庙很像,当时感觉这不就是我们老家的黉庙吗!         

       每当在外地游览看到那些古迹、文化遗产时,脑海中总有家乡景物出现,并与此相对应,说明我们家乡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大成"是后人对孔子最崇高的评价、意思是尊孔子为“集古圣先贤之大成”,故供奉孔子的地方为“大成殿"。

       大成殿是祭祀孔子的正殿,殿内供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及牌位。两边配殿,供颜回、子思、孟子、朱熹等先贤牌位。东殿以颜渊、子思、闵子骞、仲弓、子贡、子路、子夏、子张二圣贤六先哲配享,西殿以曾子、孟子、冉伯牛、宰我、冉求、子游、有子、朱熹二圣贤六先哲配享。这都是文庙大成殿原来的样子,史料都有记载。

         军阀混战期间,文庙毁于战火,原来的明伦堂,学正署,训导署等荡然无存。只剩大成殿和两边厢房。民国时期,改作邳县同化小学,邳县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民国36年(1947)国民政府设于大成殿,东西两边厢房为办公用房。

        在国家民族危亡的时候,邳县青年抗日救国团在此组建,邳县热血儿女在这里吹响集结号,奔赴抗战前线。时任主任委员栗培元(曾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题写的铭文纪念牌镶刻在大成殿门西侧。

        解放后,新的人民政府也曾在这里办公,直至1954年县政府迁到运河镇。

        后来黉庙原址被粮管所占用,成了粮库,用以储存粮食。每当交公粮时,大小车辆满载粮食,人们聚集在这里,排起长队,耐心等待验收过磅。在排队等候的间隙,还可观赏大殿前雕刻的石饰龙、凤、鸟等。后来由于年久失修、房顶塌陷、墙壁上长出碗口粗的树木,杂草丛生,成了危房,象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孤零凄凉。当年提醒文武官员的石碑,也早以残断流落街头,现也不知去向。

       2013年邳城镇对文庙的大成殿进行了修缮,竣工后的大成殿金碧辉煌,但并未能修旧如旧,原来的复式两层飞檐(类似天安门城楼)被改成单层飞檐,已没有原来宏伟庄严之势,显得单薄了许多,有些遗憾,更不见原建筑群恢宏壮观之景象。

        期待有一天能全面恢复重建整个邳城黉庙建筑群,那时就能和土山关帝庙遥相呼应,形成“北有文圣孔子庙,南有武圣关帝庙”,“一文一武两个圣人庙”的文化旅游新景观。再和艾山风景区连成一线,更加凸显中国优秀旅游文化城市邳州的特色,彰显邳州的历史厚重和文化积淀,必将提升邳州的旅游资源规模和档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