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章回】压岁钱(王以太)

 文化佳园 2020-09-09

     压岁钱是春节的习俗之一,每年春节年夜饭后或大年初一,长辈把事先准备好的钱装在红包里,分别送给晚辈,据说压岁钱能压住邪祟,晚辈得了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的长大成人了,因此该习俗千百年来兴而不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天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而且还有了新的变化。

      上世纪中叶,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大家的生活水平也不高,压岁钱是个稀罕物,特别是农村,没有几个人给的。但那时我们都知道过年时开南天门的故事,据说只要你不说脏话,不做坏事,每到大年初一半夜时,老天爷会打开南天门,南天门里什么都有,要米有米,要面有面,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听起来这有点和圣诞老人送礼物相似。但就是这样善意的慌言,也能激起我们小时候的无限遐想,我们真的会天天循规蹈矩,意想天开的等着新年的到来,好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虽然年年落空,但还是乐此不疲,美好的愿望总是有生命力的,那时等开南天门的的心情和今天等压岁钱的心情是一样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的提高,压岁钱终于压倒了南天门,再也无人幻想南天门的寓言故事了,不管大人小孩一到春节,不约而同的都是在想着压岁钱,只是想的角度不同罢了。

       老实说,谁都知道压岁钱的意义,只是过去日子窮给不起,便寄托到了老天爷身上,希望天神在新年到来时,能打开南天门,给于恩赐,以了却人们美好的愿望。其实真正的”南天门”今天才真正打开,也真正满足了我们衣食住行的须要,想要什么就有了什么,没有了昔日的寒酸与窘迫,没有了过去的无奈和尴尬,而今是丰衣足食,幸福安康。不仅如此,人们还要把无限的希望延续在孩子身上,寄托到美好的未来,于是压岁钱便成了有效的和万能的载体。当然今天的压岁钱也随着生活的提高而不断增长和丰富多彩。

       以我个人所历所见就足以证明这世道的巨变。在我整个童年时代里,只得到过一次压岁钱,那还是有一年春节期间在亲戚家里,姑姑给了我2角钱,是当作压岁钱给的,这让我高兴了好多天,至今未忘。后来再无人提压岁钱,因为吃饭都成问题,何来压岁钱?直到改革开放了,群众生活慢慢好起来,吃穿不愁了,压岁钱才又渐渐的时兴起来。七、八十年代吧,那时我还在老家,有一年春节期间的亲友聚会中,在徐州工作的以瑞哥开了先河,他首先给主人家的叫他爷爷的孩子说:”今年爷爷长工资了,给点压岁钱”,随手掏出2元一张的票子递到了孩子手里,小孩子高兴的跚跳着跑了,我们在农村的人却没有想到这一点,看来城里已先走一步了。

      我家的压岁钱是从我们给孙子开始的。这时我们也已搬到县城,生活有了好转,这期间孙子出生了,有了第三代人,当然是喜上加喜,也给当年的春节増添了无限的喜庆,贴春联、放鞭炮,欢欢喜喜过大年,记得那年半夜新旧年交替时,在雷鸣般的爆竹声中,我们是第一次在城里过春节,兴奋的骑上自行车在大街小巷里转了一圈,听着鞭炮声,闻着硝烟味,感到无限喜悦和激动。第二天大年初一,吃过饺子,自然要给孙子压岁钱了。给多少呢,多了没有,少了不过意,那时我的工资也不过每月百多元,便拿出一张100元大钞,作为压岁钱送给了孙子,这是我家第一次给孩子压岁钱,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压岁钱也趋上升之势,给孙子的压岁钱也不断增多,从100元到200元再到300元,今年增到了500元,从开始时一个孙子到几个孙子、孙女,从孙子辈到曾孙辈,人数不断增加,压岁钱也自然增加,喜悦也成倍增加,幸福感直线上升。同时这期间,我也隐隐发现社会上的压岁钱有了新的可喜变化,过去压岁钱是孩子的专利,而现在有的地方也慢慢的向老人身上转移,就像有的托儿所变为托老所一样,儿女手里有钱了,每到春节,便孝敬老人一笔,或少或多,解决老人的生活不足,或满足老人的心灵慰籍。使老人感到家庭温馨,社会和谐,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我亲眼看到一个83岁的环卫工,每月工资1200元,80岁以上老人又补助185元,生活充实、满足、愉快,喝着小酒,抽着纸烟,儿孙孝顺,不愁吃穿。天天干完保洁,就和人们一起晒太阳,啦家常,今年春节后的一天,忽然看他掏出一大把票子,一张张点了起来,众人惊呼:“哪来这么多钱?”老人装着不经意的坦然一笑:”是儿子闺女给我的压岁钱,一人一千,两千整,我的工资都花不完,还非给不行。你看我还给两个曾孙每人500块的压岁钱呢。”老人说的又骄傲又甜美。见此,大家感慨的议论道:”现在世道真的变了,压岁钱不仅送给儿孙,还送到了老人身上”。我想这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也正是尊老爱幼中华传统美德的更加完美的表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