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人物:我们村有位革命老战士叫王杰(王以太)

 文化佳园 2020-09-09

英雄王杰和本文说的王杰,是同名同姓的两个人。众所周知:在邳州张楼壮烈牺牲的王杰,是在军训中为掩护训练的民兵,飞身扑向炸点,舍生取义,保护了全班12位民兵的生命安全,他的伟大壮举震撼了全中国,毛主席特为题词:”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王杰成为了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英雄人物和光辉榜样。

本文所写的王杰,是邳州八义集镇王庄村的一位老革命,他兄弟三人,排行老三,大哥王树璜(原名王维邦,做地下工作时化名王树璜)早在大革命时期就参加了革命,在艰苦卓绝、血与火的对敌斗争中,对党赤胆忠心,不怕流血牺牲,经受了严酷考验,被认命为邳县县委书记,成功的领导和参加了著名的古邳暴动,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不幸暴动开始后,在攻打敌区公所的激烈战斗中壮烈牺牲。

王杰同志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大哥王树璜的革命思想影响带动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革命工作。当年王庄村周围的地下革命武装十分活跃,他先参加了地方游击队,风餐雨露、枪林弹雨地和敌人周旋,经受着艰苦的磨炼和革命的洗礼,不断提高无产阶级觉悟和军事技术,后来游击队转升成为正规部队,换上了解放军的制服,从此如鱼得水,革命热情更高了,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一切行动听指挥,出生入死的战斗在烽火连天的最前线,由于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先后被提升为班长、排长、连长。这时淮海战役打响了,他带领全连官兵,紧紧跟随大兵团参加到对黄伯涛兵团的围追堵截的血战中,在攻坚碾庄圩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冲在前面。疯狂的敌人也在作垂死的挣扎,他们凭借坚固的碉堡,拼死顽抗,碉堡炸飞了,敌人就用气车填土组成防线,甚至用尸体筑成人墙,成排的机枪凭着气车尸体防线喷射出罪恶的火舌。王杰连长一边派爆破组迂回前进,一边组织火力支援,当爆破成功、又一个敌堡飞上天空的瞬间,王杰挥臂高喊:“冲阿!”随即跃出战壕,向敌人阵地冲去,但刚刚迈出几步,一颗砲弹在他身边爆炸,他晃了晃身子倒在了地上……随后支前的民工担架队上来了,立即将他抬到担架上,飞快撤下火线,送向后方医院。

再说当年的邳县支前民工大队,是经部队授旗的准军事单位,他们训练有素、救援专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当时两位民工抬着重伤昏迷的王杰撤出战斗,在坑坑洼洼的战地上,深一脚、浅一脚,不顾头上的飞机,冒着冷枪流弹的危险,迅速的向后方转移,当他们走到一棵大树下,准备休息的时候,首先关心的察看伤员情况,这时重伤的王杰躺在担架上一动不动,喊不应、叫不醒,民工一看大事不好,连忙给摇摇头,掐虎口,都没有生命迹象,两位民工凭经验认为伤员己经伤重不治牺牲了。对于牺牲的烈士,在战时的环境里,只能就地掩埋再报告上级。于是两位民工到附近居民家中找来铁铣,在路旁沟边挖好一个土坑,就把“牺牲”了的王杰放进坑里,他们先向烈士鞠躬致哀,接着便拿铣准备上土,也许是放进坑时惊动了他,忽然哼了一声,把两个民工吓了一跳,连忙蹲下细看,鼻孔里似乎尚有一丝气息,他们不敢怠慢,又立即将他抬上担架,向后方临时医疗所奔去,经过医生护士的全力抢救,最后竞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王杰同志虽然保住了生命,但由于伤情太重,满腿伤疤,腿骨炸断,行动困难,落了个终生残疾,其程度属伤残中的最高级别甲等一级。虽然不能上前线了,但后方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这时淮海战役已经结束,人民解放军正向全国进军,新中国诞生了,全国虽气象一新,但也百废待兴。反动派更不甘心灭亡,散兵游勇乱窜,流寇匪盗横行,为了维护社会治安,巩固新生政权,成立了军管组织,王杰被派往八义集初中的前身国泰中学实行军管。

刚解放时的学校,是旧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旧思想旧意识泛滥成灾,要走上新的轨道,建立新的秩序谈何容易,但军管会不怕困难知难而进,这些穿军装的“武夫”和“秀才”们打起了交道、交起了朋友,主动团结出身好、思想开明进步的教职员工,抵制和批判不良风气和陈旧恶习,受到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欢迎和拥护,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终于使学校的教学秩序等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胜利完成了军管任务。自然这些“土八路”也给学校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几十年后,他的儿子王洪路报考八集中学,向校方提起当年军管负责人王杰就是他的父亲时,学校仍对王杰记忆犹新。而且对他儿子王洪路的报考该校表示热烈的欢迎。后来王洪路从八集中学考入大学深造,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发展,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是为数不多的成功人士,为母校八集中学争了光,也为家乡王庄添了彩,这是后话。

再说当年王杰同志完成军管任务后,鉴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他不愿给组织添麻烦,不想拖累国家,毅然决定复员还乡,解甲归田,回到生他养他的王庄村。革命老区的王庄村乡亲父老,也热情欢迎从这里走出去的优秀的革命战士、为人民流血奋斗的英雄儿女胜利归来。王杰虽然回到家乡农村,成了一名普通老百姓,但他仍以战士的名义、以战斗的姿态、以革命的精神生活着、工作着。他无限热爱这方热土,田埂地头上留下了他的脚印,风霜雨露里闪现他的身影,抗旱排涝时,虽行动不便,但他仍然随队前往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未缺席,始终以大无畏的精神,顽强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他的坚强意志,他的以身作则,使他在各项工作中不令而行,不怒而威,他的话有人听,他的话更有人信,他虽没有职务,但很有威望,村里的许多事,都主动听取他的意见和看法。在历届村党支部改选中,他都高票当选为支部委员,因此被美誉为“常委。”由于他关心青年、关心学生、关心干部群众,常给他们讲革命道理,讲传统精神,再加上为人和善,平易近人,深受群众的喜爱和拥戴,他排行老三,人们欣喜的昵称他”三马列”叔、或“三马列”大爷、甚至“三马列”爷爷等等,这一“马列”美誉,是人民群众对他高水平认识的肯定,是对他关心群众的赞扬,是对他的尊称和热爱。人民群众喜欢他,队里干部尊重他,村党支部依赖他,公社乡镇领导常来看他。他生活的愉快、生活的充实、生活的风光。革命青春不老,好人永远长寿,他为革命、为人民生活战斗了近一个世纪,几年前九十多近百岁时不幸去世,党和人民失去了一位优秀儿女,但他的光辉战斗的一生,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是革命的骄傲,是人民的幸福,也是家乡的荣耀。

二0一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