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烈千秋:抗日英雄张凤文奋勇斩倭寇(作者:王守仁)

 文化佳园 2020-09-09

    张凤文,字彬亭,男,1899年生,江苏邳州炮车镇南园人。幼年家贫,拜厨学艺未成,成年后以推小土车给商贾搬运为生。

    “七七”事变,日寇先占领平津、华北,后魔爪又伸向鲁苏,人民背井离乡,四处逃亡。当时的张凤文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遂伙同挚友振臂而起,先利用给日本人挑水之机,一扁担将一监视的日军砸死,得三八式长枪一支。隔两天,他又在炮车南湖破窑处夺得伪税务人员匣枪一支,组合赤贫联帮会、成立抗倭义勇军,由匹马单枪发展成抗日武装。以后5年,与鬼子大小70余战,夺取长枪短枪重机枪小排炮等数百件武器;逐步发展为58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二六支队,活跃于邳宿两县,转战陇海南北,如纪集、陈圩、炮车、沂河桥、许口、房场、邳城、加口、铁富、官湖、陈楼等地。抗战初期,张凤文得悉炮车守敌空虚,亲率所部伪装深入日商洋行,夺获大批百货布匹,俘日本女子2名,得长枪3支,短枪1把,子弹若干。

    1938年8月,张率疗到纪集村西头,得知一队日军40余人正准备扫荡纪处,他将部队隐蔽起来。日军将至,他率部猛扑过去,与敌人展开肉搏。一个鬼子架好机枪刚要扫射,他与战士李守忍扑了上去,卡住了机枪的脖子,活捉这个鬼子,夺得了机枪。仅十多分钟,消灭鬼子5个,俘虏2个,获机枪、手炮各一支,步枪4支。余敌仓惶向草桥车站逃去。驻新安镇的日军头目管原闻讯后,咆哮如雷,急乘火车赶到草桥,张凤文部早已撤离了。管原悲愤不已,抓到五辆伪军车,将鬼子尸体推到铁路南,架起木柴焚化。那日,鬼子列队,仪仗威严,在坝头村外的花台庙前设祭,刀枪林立,如临大敌,纸箔纷飞,如丧考妣。

   1940年3月,驻防在运河南马集、王店一带,截取敌人军火船2艘,打死鬼子6名,击毙骑兵1名,获枣红马一区,马枪1支,步枪30余支,子弹20余箱。

   1940年3月,汉奸陈佰玉配合炮车、草桥、瓦窑三处日伪军450多人,“扫荡”纪集、陈圩一带,意欲一举消灭张凤文不到200人的队伍。张探清后,埋伏在大乱岗处,打死日军20多人,伪军40余人,伤者100多人,获枪械70多件。此役虽胜,但张凤文负伤。

  1941年初,山东省鲁东保安团团长、汉奸土匪头子孔瑞武得知张部南下,乘机窜扰炮车、草桥一带。张于旧州驻地接到地方父老求救信件,令军披星戴月,连夜返回,在孔团冷不防的情况下,打死伪匪80余人,获枪60多支,战马3匹,还有自行车等其他军械。孔团与邳县县长齐吾身勾结,齐部张春发、姜东海驻军加口,孔团投之。张三攻加口。所以,乡民编唱的评词中有“张凤文三打加口”的唱段。

  1941年7月间,张凤文用西瓜为饵,智取沂河桥。这日刚刚偏午,酷热难当,沂河桥头日军除1人站岗外,全班都把枪靠在一起下河洗澡。张队长派勇士李守忍(一说陈新亭),双手捧两个大西瓜送往岗楼。日哨起初大喜,忽又生疑,喝令止步。李守忍立即丢瓜抱住日军,就地滚打撕咬。张凤文立即指挥一些化装渔夫、烟贩、乞丐等精干人员蜂拥而上。一群赤身露体手无寸铁的狼狈鬼子,除1人漏网外,其余均被打死。张获长短枪12支、轻机枪1、,小炮1门、子弹和手榴弹4箱。

 1941年秋,日军东条、三岛缺粮,派购之后,继之以抢。草桥站乔本中队率日伪之众到纪集官坟处遭张堵截。日伪仗武器精良,弹药充足,伏卧于几座大坟之后的有利地形。张派绝命战士冒死以赴,在仅有的枪弹掩护下,弹指之间夺取高地,毙敌5名,俘虏2名,得轻机枪1挺、炮1门、步枪若干支。待新安镇日军大佐惊悉后,率部咆哮而来时,田野耕歌号起,败局已定。

另外说说张凤文治军的几个小故事。

①严肃军纪。山东郯城一带惯匪张夫胜,青年时与张相识,后听张任支队长,投奔而来。张劝张夫胜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共赴国难,但张夫胜阳奉阴违,坏事仍有发生,且屡教不改,即挥泪令左右以军纪处决。当时群众推土贩私盐的特别多,只要到了张凤文的地盘就平安无事了。

②时炮车镇长兼商会会长马良才与张有隙,一日,马因事与张狭路相逢,正遇张巡视河防,躲之不及,马匍匐请罪,唯求速死。张真诚接待,劝马曲线救国便可立释前嫌。后马良才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支持,而且不断供给军事情报。据原二六支队战士柳朝中反映:张部也有与我地下党组织联系的人,如张凤宜的四婆子即是。

③兴修水利。张凤文兴修水利、保护农民安居乐业。他动员组织民工、督率士兵堵刘家口、筑天齐庙之堤,受到群众称颂。

  1942年8月,他带兵出击官湖东圈子村,在张老庙、凤凰台一带被日军手炮震破右额,当即晕倒被日伪捉住,清醒后,至死不屈,被日伪用铡刀将头铡掉,挂在官湖南门示众。后张凤宜等人设计将官湖伪参议姬泮藻捉走,经说全以释放姬泮藻为条件,挽回张凤文的头,当时人称“活鸡换死凤”;然后把张的头与身子缝合好,在纪集子山河西岸天齐庙后送殡埋葬。张终年43岁。当时的静仁乡、建安乡、经武乡三乡群众,在纪集子山河东大埝上给张竖碑一筒,正面“成仁取义”,背面碑文700多字。

当时,不少人寄来悼词、换联。堰头镇王硕安老先生(解放后县政协委员)的挽联是:“倭匪据乡关,为民族而牺牲群乃志士;群贼震感武,因救国以捐躯公是伟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