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漫笔:名与字的困惑(作者:沈向明)

 文化佳园 2020-09-09

著名文史学者程荣华先生考证:在清代邳州仅有的5名进士中有一位碾庄人——杜鸣冈。杜鸣冈为清代同治九年庚午科恩榜举人、同治十三年甲戌科进士,赐翰林院检讨。
杜鸣冈是吾妻的六世祖(烈祖),本名杜凤藻,鸣冈是他的字。在程老考证出之前,杜家几辈人都没有搞清楚杜凤藻哪一年考中举人、哪一年考中进士,中举之后又做了什么官职。我想其中的原因恐怕与杜凤藻参加科举考试使用字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我所遇到的又一个名与字的困惑。
最早让我感到名与字的困惑是在二十多年前学习古代文论的时候,当时我孤陋寡闻加之手头工具书有限,对书上的一句“退之作文”望文生义,误解成“退一步写文章”。后来又将文论精读多遍并结合上下文语境终于明白了“退之”原来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字。他的名与字意义相反相对:韩愈,字退之,而愈的意思则是前进。
后来,我又用心钻研过王力老先生编写的四卷本《古代汉语》,并且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了王了一先生所著《汉语语法纲要》、《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以及自1942年至1946年间写成,处处呈现“战时”字样和气氛、让人时时感受“战时”生活的脉搏共63篇的散文集《龙虫并雕斋琐语》。我惊叹王力老先生和王了一先生对国学研究造诣之深厚。那时网络不发达,而我又无师可请教,以至于有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王力老先生和王了一先生竟然是同一位大学者。名与字的困惑一直困扰着我。
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字是名的含义的诠释、是名的内涵的发挥。平辈之间互相称字以表示尊敬。《颜氏家训·风操》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古人起名取字方式虽多种多样,但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名与字有意义相同或相近,彼此能起解释作用的。如屈原,其名平,字原,《尔雅·释地》中解释“广平曰原”;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的字义十分相近;班固,字孟坚,固和坚都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杜甫,字子美,“甫”的解释是“古代美男子的称呼”;北宋散文家曾巩,字子固,巩和固意义相同;毛泽东,字润之,“泽”与“润”含义也相近。名与字有意义相关,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的。如关羽,字云长,由鸟儿的羽毛联想到天空的浮云;贾岛,字浪仙,由岛而想到浪花的洁白自由;陆龙,字在田,钱谦,字受益,高明,字则诚,李宗仁,字德邻,这一种又是根据某一成语而来:此类成语分别是:“见龙在田”,“谦受益”,“明则诚”,“德不孤,必有邻”。清代进士杜凤藻,字鸣冈。我觉得他的名与字意义相关,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从凤而自然想到这种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鸣声声。
今人有名没有字。字的消亡是20世纪的历史渐变:第一是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颠覆旧礼法。从此革命青年互相称名不称字。此后,虽然字还是有的,但是渐渐失去其社会功能,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于是很多新生儿只有名没有字了。第二是1955年6月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在全国重新登记户口,家家设立户口本。而新的户口本上没有“字”一栏,只有“姓名”。所以此后人们起名都没有字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