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寿带你弄堂游#梦花街79号佳庐及佳志里

 徐汇老寿oykxhg 2020-09-09

1939年老地图上集益里10号

1947年的集益里10号

朱贤本的祖父朱仲佳

朱贤本的祖母严佩珍

朱贤本先生的祖父朱仲佳(朱湘洲)苏州洞庭东山人,年轻时到上海来做绸缎生意,最早居住在上海天津路195弄集益里(查1939年老地图上这条弄堂里绸庄众多,朱仲佳的店铺房产是自购的,弄内10号。当时这个门面有一家“天津祥瑞成绸庄”和“北平聚义申庄”的钱庄,朱仲佳原来的绸缎庄叫“锦丰绸缎荘”业务远至北京、天津,后来天津那家因资金周转有问题抵押给朱家,所以这两家都是朱仲佳的产业,到了日本人入侵时期,因为不愿意和日本人纠缠,所以退出绸缎行业,故1947年时的《上海百业指南》上这里已经是“大德钱庄”了)。

朱贤本的祖父朱仲佳在“佳庐”的晒台上

朱仲佳1928年在梦花街购置地产开始建房,1930年建成梦花街79号“佳庐”及佳志里内共五栋石库门房子。除“佳庐”自住以外,其余五个门牌号的单元出租。(在搜索相关资料时还查到朱老先生曾在此遇到绑匪,真是惊心动魄。详情可阅读文后延伸阅读部分)。

1947年的《上海百业指南》老地图上可以看清楚佳志里和萱寿里的分布状态,也可以了解朱仲佳投资兴建的范围。

现在的航拍图来对应老地图的位置

朱家入住梦花街79号时还是朱贤本先生上两代人的事,那时祖父母带着两代七人以及帮佣五人一起入住(三个男工两个女工),另外朱仲佳老先生有自己的长包三轮车,车夫叫“张阿三”。

朱仲佳的妹妹朱爱如一起入住在新建成的“佳庐”

入住时朱家第二代有两个儿子,一下子到了这么大的房子里还是觉得有点空落落的,于是又领养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等到第二代长大成人,“佳庐”就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了。

朱贤本父亲朱志千(家骏)这一代开始事业有成时(与人合伙在山西南路上开设一家“裕民银行”),就开始有了自备汽车,朱志千自己会开车出去上班。等到朱贤本先生这一代人(他们一家就有兄弟姐妹四人)都出生后(朱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在梦花街79号)“佳庐”开始人丁兴旺,最多时就有了24人。

“佳庐”和“佳志里”的沿街立面,“佳志里”的弄堂名中含有朱仲佳和朱志千两代人的名字。

梦花街79号从马路上看上去好像是两层楼的建筑,当你走进弄堂就会发现这是前低后高的假三层楼建筑,同时是一个带有辅楼、中天井、过街楼(佳志里的过街楼也属于79号)体量庞大的石库门建筑。

近距离俯视“佳庐”

从弄堂里看79号“佳庐”的东北侧

“佳庐”的东侧门可以通往中天井

中天井内东侧的后门

中天井向西方向,原来这里可以通往西天井,上世纪六十年代居委会在此搭建二层楼房子,所以西侧通到楼上的楼梯现在成为暗梯。

这是一个标准的三厢石库门建筑,三层砖木结构,红砖清水外墙,建筑面积493平方米。底楼东西两侧都有厢房,并且分为前后厢房,客堂间也分为前后间。由于建筑体量庞大,所以设了一个中天井,接着就是辅楼,也就是第二进,第二进有两间厨房。

二楼较为复杂,主楼的布局和底楼差不多,但是东侧多了通往辅楼的过街楼,这中间有浴室(当时生意人担心抽水马桶会把财宝冲掉,所以不设抽水马桶),特别是整个东面向“佳志里”弄堂口跨出了一个弄堂的过街楼。这样一来这个单元的建筑内就凭空多出来很多房间。

东侧楼梯现状

中天井西侧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搭建二层楼后增加的水泥制楼梯

“佳庐”的楼梯在主楼北面、中天井一侧,从东侧门进入后分别可以走东、西楼梯上楼,这两个木制楼梯很漂亮,从底楼可以分别上到主楼的主要房间,天井的最西端还有水泥制的楼梯是通往上世纪六十年代搭建的二层楼。现在除了西面的楼梯可以通到楼上晒台,其他的都被后期搭建的房间堵住。

三楼的主楼部分是假三层,东面有东晒台,房间分为三间,而辅楼的三层楼有四个亭子间。还可以通往顶层大的晒台,这是一个可以看到整个“佳志里”的观景台。

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众所周知的公私合营开始了(私人房产称之为社会主义改造阶段),1956年房子归房管所了,原来可以向其他几套房子收的房租也没有了。整个79号“佳庐”里面朱家留了12间房间,当然那时候朱家增加了不少人口,第二代都相继成家,组成独立的家庭,俨然是一个大家庭了。“佳庐”那些分出去的部分开始除了搬进来别的住家,还有办过托儿所、居委会,据网上资料看还办过南市区五金交电公司。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朱先生家保留的老照片极少,这是他大哥带着孙女在“佳志里”弄堂口的照片,可以看到那时候的“佳志里”三个字已经没了。

这是弄堂里面向过街楼方向。

时间到了文革阶段,朱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于是居住单元再次受到压缩,全家人都往三楼退缩。直到2000年左右朱家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才在别的地方购置房产后完全搬出“佳庐”,至此绝大多数朱家人已不居住在“佳庐”了。

从静修街50弄“萱寿里”一侧往梦花街“佳志里”看

图中是“佳志里”最后一排建筑,后排就是“萱寿里”的建筑。

“萱寿里”的过街楼。

部分门牌号混杂在一起

门牌号的排列也与老地图上有点不同

这条“佳志里”现在来看是与静修街50弄“萱寿里”混杂在一起的,进弄堂后仔细观察里面有各自的门牌号码,应该说现在的门牌号已经有点乱,我们只能通过1947年的老地图才能分辨出原来弄堂内建筑的布局。而且从这张老地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朱仲佳当时投资的三排建筑(共6个单元)。据朱先生回忆,原来两条弄堂有围墙和铁门来分割,在“大跃进”年代被拆除合为一条弄堂,铁门被大炼钢铁去了,从建筑等级来看静修街50弄“萱寿里”大部分房子与“佳志里”差不多,而2号是一栋独立且最庞大的一栋楼。早年我进去拍摄过楼梯,那时是国庆假日,楼梯口租房的外来务工人员在烧毛酱蟹,东厢房就是外来人员租的房间,当时就比较惊诧这样的豪宅原主人会是谁?这次朱贤本先生给了准确的答案:这是新闻报总经理汪伯奇建造.他49年全家赴香港,和我祖父至交。他们先建造然后祖父挑选在隔壁地皮建造,二家讲好永不分离.谁知时局变动他们离开去香港我们仍然住在此地。后来据说汪伯奇在香港重起炉灶介入中华书局,事业做的很大。这真是一出现实版的“南渡北归”。

“萱寿里”2号一楼楼梯口变身为厨房

东厢房里住着外来的房客

从航拍图上可以看到“萱寿里”2号的屋顶还是采用传统的汉瓦,建造的年代一下子就区分开了。它里面还是使用了大量中国传统的花窗,而且从建筑体量上看的出不小于“佳庐”,所以他们两家在这条弄堂里还真能交上朋友。

梦花街靠近曹家街一侧,右侧就是“希孟庐”据称日占时期曾作为慰安所。

梦花街实际上很短,从东端的柳江街开始至中华路也就是几百米,一路上早年的本地房子三合院、四合院不少,与老式的石库门建筑相间,成规模的弄堂不多,房屋等级也较差,老道前街对面的“希孟庐”林家原来是买办出身,与朱家的“佳庐”属于梦花街上数一数二的富家(朱先生回忆靠近柳江街的贾家也是属于富裕户)。

梦花街起始段,柳江街两侧。

梦花街19号因“梦想改造家”而出名,又是因为出名了被人举报不得不关闭馄饨店。现在索性以“梦花街馄饨”为品牌开到中华路805号去了。

梦花街庄家街两侧

梦花街上成规模的弄堂建筑是“三在里”

梦花街学宫街路口

   梦花街老道前街路口,左侧建筑已经拆平,趁着疫情关系,直接把路封了。

梦花街曹家街两侧

朱贤本先生早年的活动空间最近的范围是老西门和小南门,其实是为了学习绘画会跑得远一点,徐汇、卢湾、黄埔、南市四个区都是他的活动范围,颜文樑、周碧初、李咏森都曾给予指导。同时朱先生还赴吴亦生画室学习西画和陶冷月先生的画室学习国画。

朱贤本先生的画作

朱贤本先生自1963年起就师承著名画家陶冷月先生,这是他的国画作品

到了朱先生女儿这一代就是全靠自身的能力奋发读书了,高中时就在复旦附中就读,然后考进复旦大学,接着获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攻读金融博士学位。

朱贤本的大哥是在杭州化工系统工作,曾被评为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市台联副会长。姐姐是小学敎师评为优秀教师。

朱家部分第三代和第四代乃至五代的聚会。

这部分都是朱贤本先生姐姐早年在“佳庐”里拍摄的老照片。

相邻的文庙开始改造,实际上是在扩展。

就目前来看老城厢地区正在成批的土地征收,不少都已经列入拆除改造的计划中,像本次文庙的改造就已经把边上的老道前街的一些老房子拆除,随着旧改的逐步推进,不排除梦花街也会列入旧改议程。如果仔细审视梦花街以及后面的静修街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的老建筑,同时不排除还有不少人文背景隐藏在其中,本着“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的精神,“佳庐”以及“佳志里”、“萱寿里”都是规划部门值得留意并给与保留的老建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