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大叔用祖传秘方行医30年,1副中药2元钱,自称良心药

 新用户63456694 2020-09-09

大叔在街头的摊位

近日的一个周末,摄影师一行人过路陕西省 扶风县 ,我们在城隍庙附近的街头看到了一位卖中药的老人,身后悬挂着“祖传秘方”的招牌,地上放着一片装着中药材的小布袋子,感觉到有点意思,随后我们停下了车子,想了解一下老人究竟有啥祖传秘方,能治什么病。

大叔好奇的看着我们

大叔名叫陈育,今年64岁,是扶风县午井四户村北庄组人,起初他以为我们是看病的患者,听我们咨询他的医术,便开始介绍自己的本事,他说自己是祖传的中医,父亲早年在延安学过中医,后来上过卫生学校,是个农村的赤脚医生,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他本人受到父亲影响,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医,20多岁就能独立开方子坐诊,后来父亲年纪大了他才正式外出行医,算起来时间也有30多年了。

大叔在抓药中

大叔说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前的农村是不允许私人行医的,他们父子当年也是只开方子不卖药,80年代后期市场放开,他才有机会走上街头集市,父亲善于钻研,肯动脑子,也很能向同行学习,所以一生积累了不少的民间偏方,给人治病的时候一般都不会花大钱,传给了他自然就成了名正言顺的“祖传秘方”。

大叔抓药放在广告纸上

陈大叔土生土长在关中农村,在家也是种地的农民,他服务的对象几乎全是农民,深知农民的看病不容易,他说到了自己这一代理所当然的延续了父亲“花小钱治大病”行医理念,要解决药价低的问题,就要从原材料上下功夫,除了一些稀有的中药材,大部分都是他在当地和秦岭上自行采集的,然后带回家中自行泡制,这样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的降低了中药成本,像普通的一副中药价格一般就是2元钱左右,有的偏方甚至就不花钱。

大叔的广告布

大叔说自己治病的对象定位就是普通百姓,刚开始也是在农村赶集上会,因为药价便宜还能治大病,慢慢的名声也就起来了,甚至后来超过了父亲,没有集市的时间他就选择在县里的城隍庙前摆摊行医,40多年的经验积累加上父亲所传的秘方,现在他几乎成了“全科医生”,能在县城立足数十年也是靠的医术和医德,家中保存着很多患者赠送的锦旗牌匾就是证明。大叔的招牌上写着“百十三方起沉珂,祖传秘方愈顽疾”的对联。

大叔在介绍中

大叔的中药材都装在一个一个的小红布袋之中,在街头地面上摆放了很大一块,他说这都是一些常用药材,还有一些放在三轮车上,要算起品种大约在300多种,每种药材的名称都写在红布袋子上边,用药的时候很方便就能找到。

大叔展示他的一种药材

大叔说自己虽然在当地农村很有名气,也算不得什么名医,充其量也就是个民间土医生,当然还是一个农民,现在孩子们外出打工,家里的的承包地还是他和老伴种植,农闲时间才会出来行医看病,能帮人看病也算是积德行善,这是做人的本分。

大叔在整理药材

陈大叔说现在自己行医看病很有成就感,每次看到患者痊愈他就像得了喜讯一样的快乐,不下地干活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会赶集上会,在街头摆上摊位,一天下来风吹日晒的也是很辛苦,可是只要有患者前来,他就非常兴奋,因为大家信任他,这就是他最快乐的事情。

图为大叔在给一位老人抓药

因为一副中药的价格很低,所以大叔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他说医生看病出发点是为了治病救人,其次才是赚点生活费,他是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独立行医的30多年一直是这样做的,这个情况老伴最清楚,一天下来只能赚到百十元钱,一年最多也就是给她上交2万元左右,之所有还能赚到上万元的钱,主要还是他几十年的信誉度和靠乡党们的照顾,这个他自己心里很明白。

城隍庙一角外就是大叔的地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