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县城的蟋蟀经济:一个多月资金流动超6亿、没人留着观赏全都想法倒手……

 qyphhh 2020-09-09

“这一只500块,我要了。那一只900块,我也要了。为了买这些宝贝我特意开车过来的,终于买到了。”在徐州工作的王驰做个体生意,每周只要没事就开车来到泰安宁阳购买他的“宝贝”,而他所指的宝贝是蟋蟀。王驰说,喜爱蟋蟀纯属自己的爱好,给自己带来了不少收入。其实,依靠蟋蟀发财不单单是王驰一个人,整个宁阳县这几年依靠蟋蟀大力发展“蟋蟀经济”,蟋蟀价钱也逐渐提高,最高一只卖到了11万元,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当地村民有句俗语:蛐蛐(蟋蟀的别称)叫得欢,村民就像搬金砖。

小县城的蟋蟀经济:一个多月资金流动超6亿、没人留着观赏全都想法倒手……

蟋蟀市场的“生意经”

8月25日清晨,宁阳泗店孔家村人头攒动,路边停着各地车牌的汽车,王驰把提前准备好的小桌子摆出来,拿着手电筒,等待着他的“虫友”到来。

“这只个头大的,斗的时候会不会战斗力不行?”“这只须子不够长,价钱肯定高不了了。”在孔家村的蟋蟀市场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交流。王驰说,每年的八九月份这里的热闹程度不亚于大城市的商业区。

“其实斗蟋蟀、买蟋蟀是一门学问,”钱先生在当地玩蟋蟀十多年,他告诉记者,一般来市场交易的人通常是看蟋蟀的个头以及四肢,如果个头大,四肢健全且灵活,身体的颜色深、叫声洪亮绝对能够卖上一个好价钱。钱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是九月初了,虫季差不多到了尾声,很高价的虫估计已经很少了。不过如果运气好,还是可以碰到比较优质的。

“今年我这最贵的一只卖了800元,到现在17天卖了3000块钱。”旁边一位张女士说,往年还有一只卖过2000元,买家是一个南方人,据说那只小虫一度战无不胜,甚是威风。所以,此后每年那个买家还来买她的蟋蟀。张女士说,这里会聚集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一直到虫季结束。

除了参与蟋蟀交易的虫友,蟋蟀用品的专卖摊位也异常火爆。蟋蟀罐子、玻璃罩,喂水的专用吸管,还有捕捉蟋蟀的网兜、竹筒、手电筒、头灯、雨靴等。一位摊主告诉记者,整个孔家村从事蟋蟀生意的专卖店就有十多家,有的商家还卖一些蟋蟀纪念品。

小县城的蟋蟀经济:一个多月资金流动超6亿、没人留着观赏全都想法倒手……

张明是孔家村人,几年前从北京回到宁阳,做起了民宿生意。他告诉记者,每年八九月份的虫季,都会有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来到这里进行交易,许多外来收购者会就近住下来。除了民宿,也做餐饮。张明说,他的房子不大,这两个多月算下来赚三四千块没有问题。

出生于1990年的李挺和张明一样,也是外地回乡创业的。他主要从事销售蟋蟀罐和其他蟋蟀用品为主。他说,虫季是每年的八九月份,如果只集中在这两个月生意注定无法持久,于是他和朋友想到了网购。李挺说,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制作的白瓷罐一年能卖80多万个,泥罐也有几千个,每年的利润在4万元左右。这几年专注于研究客户需求,在传统技艺基础上,加入电脑花纹雕刻等技术进行瓷罐精品深加工,再加上网购这部分,一年营业额可以达到150多万元。

“网上交易流程也不难,选择蟋蟀,根据四肢和叫声定价,然后加上文字说明、上传照片,最后给客户发货。”李挺告诉记者,拍照要有蟋蟀整体照、称重,以及各个角度的细节,有时还需要蟋蟀的动态照,这些准备完成之后,就可以放在网络上进行销售了。记者了解到,蟋蟀根据身材大小、叫声差异以及个体质量,价格从五十块到上千块不等。由于做大了供应链,李挺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一到虫季,可能每天仅能保证几个小时的睡眠。

全民运动“捉蟋蟀”

“每年的虫季大约在8月中下旬,这时是蟋蟀退壳的时间,其翅膀开始变硬,一些‘撬子手’(指的是专业捉蟋蟀的人)就出动了。”王驰说,他认识的“虫友”年轻的有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年纪大点的有70多岁的老大哥,他们还组建了微信群互相交流。

今年62岁的老张是宁阳孔家村人,他告诉记者,每年到了虫季,捉蟋蟀可以说是宁阳人的全民运动。村里人基本上都会加入到捉蟋蟀的行列。

”捉蟋蟀这活儿要有耐心和恒心,着急肯定是不行的,而且还要有一些专门工具才行。“老张说,瓶子、铁丝、铲子、胶带、网罩,竹筒之外,还需要防止蚊虫咬的花露水以及手电筒。蟋蟀喜阴暗潮湿环境,所以在杂草丛中、玉米根儿下肯定能找到。一般来说,每晚7点到10点是蟋蟀出来觅食的时间。

”通常来说,捉蟋蟀晚上行动最好,前半夜蟋蟀出来觅食,可以直接在田地上逮,到了后半夜则需要靠听声音来捕捉了。“老张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雄性蟋蟀会震动翅膀,召唤雌性。这时拿着网兜迅速扑上去,抓住之后用手电筒照一下,随后放入竹筒,拿棉花将两端塞紧,最后把竹筒里的蟋蟀放到瓶子中,算是大功告成。

“其实说的容易,有时候一晚上捉不了几只,还会被蚊子盯着满身是包,所以蚊帐也是必不可少的。前半夜捉一轮之后,支上蚊帐,一边和虫友聊天,一边把捉到的蟋蟀拍照发到群里看看有没有买家,然后下半夜继续。”老张说,每次捉到蟋蟀都非常有成就感,有一年他一晚上捉了4只,把照片刚发到群里,就有买家要了。最贵的一只卖了7000元,最便宜的还卖了2300元,当时特别高兴。老张说,到了这个季节外出打工的人都会回来捉蟋蟀,几个小时就能赚几百块钱,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捉几天比在外打工一年赚得还要多。

天价蟋蟀如何产生的?市场炒作、赌徒心理或为主因

老张告诉记者,这个季节如果按照市价的话,一般的蟋蟀几十块钱大概就可以买到二百多只,基本都用来喂鸟;稍微带一点品相的能卖到几千元。上万元的蟋蟀只是一直听说,但更多的估计是市场炒作。

济南市蟋蟀协会王先生告诉记者,很难说是谁炒作出了11万元的蟋蟀,斗蟋蟀的爱好者通过斗蟀加码赚钱,价越叫越高。

“我曾经卖出一个价值8000块钱的,买的时候只有500块,之所以叫价这么高,就是在斗蟋蟀过程中赢了三轮,于是突然有个人直接叫价到8000,我就出手了。当天卖出去四五只价钱在2000-4000元不等,后来和买家联系,还没到一个礼拜在当地他又卖出去了,而且又加价了500块。“王驰说,很少听说几千块钱买蟋蟀放在家里观赏的,都是希望斗蟋蟀过程赢了,再加价卖出去,以防砸在自己手里。基本上都在做倒手生意。

李挺说,每到虫季的时候,全国各地的人都来宁阳买蟋蟀,有些甚至和拍卖会一样直接叫价。斗蟋蟀结束后,就会根据蟋蟀的身材及质量叫价了,本地人非常明白这一套流程,蟋蟀只要赢,价格就高,输了也就没有价值了。

“我是听说前几年有人好几千块钱买的,斗的时候输了,结果几千块钱降到几十块钱都没人要。”李挺认为,斗蟋蟀就像市场上炒运动鞋、炒名牌一样,都抱着市场炒作心理,利用这两个月来赚钱。

“其实就是个赌博,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对宁阳县打造的所谓蟋蟀经济并不好。”家住济南的李光玩蟋蟀30年,他对记者说,其实很多玩蟋蟀的都希望在虫季期间赚钱,准确地说不能称之为‘蟋蟀爱好者’,而当地村民也都知道斗蟋蟀大军要来,纷纷在这个时期回到家乡,伴随着赌局赚一把,然后虫具、住宿、餐饮等顺道一起带起来了,这样所谓的“虫经济”就形成了。李光认为,如果单纯靠赌徒心理很难长久支撑起一个地方的经济,打造品牌估计也会面临着许多问题。

小县城的蟋蟀经济:一个多月资金流动超6亿、没人留着观赏全都想法倒手……

据了解,在宁阳县泗店镇,今年“虫季”短短三四十天的周期,就有超过6亿元的资金流动。为规范蟋蟀产业,宁阳县于2018年启动运行 “全国蟋蟀交易诚信平台”。作为蟋蟀文化界的个人征信系统,对全国各地的蟋蟀从业者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宁阳县规定,从2018年起,宁阳境内的所有蟋蟀交易者,如不在交易平台注册,将失去诚信交易记录。

而每年在宁阳举办的“蟋蟀世界杯”也开始逐渐规范斗蟋蟀产业。

津云特约记者 赵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