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老王abcd 2020-09-09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推荐阅读书单:《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西方哲学史》《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耶路撒冷三千年》《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犹太文化史》《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的经济奇迹》《创新创业5W:以色列奇迹对中国经济转型的启示》《穿T恤听古典音乐》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上篇请关注回看……

四、思想文化艺术领域

思想文化艺术领域,杰出犹太人物也多如繁星,如著名的哲学家斯宾诺莎、维特根斯坦,艺术大师拉斐尔、夏加尔、毕加索,音乐大师门德尔松、马勒、勋伯格、布鲁赫、巴伦博伊姆,文学大师海涅、卡夫卡、普鲁斯特、茨威格、帕斯捷尔纳克、艾萨克·阿西莫夫,表演大师卓别林等。

巴鲁赫·斯宾诺莎,犹太人,与笛卡尔、莱布尼茨齐名,近代西方哲学公认的三大理性主义者之一。斯宾诺莎本为犹太人,犹太教会以其背叛教义,24岁时被驱逐出境,后卜居于海牙,以磨镜片为生,过着艰苦的生活,同时进行哲学思考。斯宾诺莎不承认神是自然的创造主,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神化身,其学说被称为'斯宾诺莎的上帝'。其代表作是《几何伦理学》(简称《伦理学》),是以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方式来书写的。在斯宾诺莎看来,思维和广延全是神的属性,神还具有无限个其他属性,因为神必定处处无限。斯宾诺莎是典型的一元论者或泛神论者,他认为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即作为整体的宇宙本身,而'上帝'和宇宙就是一回事。'斯宾诺莎的上帝'不仅仅包括了物质世界,还包括了精神世界。对于死亡的问题,斯宾诺莎的名言是:'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

路德维希·约瑟夫·约翰·维特根斯坦,犹太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在数学哲学、精神哲学和语言哲学等方面,曾经师从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罗素(《西方哲学史》的作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维特根斯坦作为志愿兵积极入伍,在战场上完成了标志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的《逻辑哲学论》初稿。写完《逻辑哲学论》后,他认为所谓的哲学问题已被解决,于是怀着贵族般的热忱前往奥地利南部山区,投入学校改革运动,成为一名小学教师。1926年,被证明总是与成年人格格不入的维特根斯坦离开'粗俗愚蠢的南部农民',结束了乡村教师的职业生涯。1951年4月29日,身患前列腺癌的维特根斯坦与世长辞,他逝世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告诉他们,我已经有过非常精彩的人生'。维特根斯坦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被罗素称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富有激情、深刻、炽热并且有统治力。其主要著作是《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前者主要是解构,让哲学成为语言学问题,哲学必须直面语言,'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后者让哲学回归哲学,在解构之后是建构,日常生活的语言是生生不息的,这是哲学的基础和源泉,所以哲学的本质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在'游戏'中理解游戏

《摩西十诫》第二诫:'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因此,犹太人在绘画艺术上特别突出的人物并不多,但还是涌现了像拉斐尔、夏加尔、毕加索这样的大咖。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艺术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代表作品《草间圣母》《金翅雀圣母》《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等。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拉斐尔的《草间圣母》)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拉斐尔的《金翅雀圣母》)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被誉为文艺复兴第一画)

马克·夏加尔生于俄国,早年的犹太人习俗是他根深蒂固的想象之源,他是现代绘画史上的伟人,游离于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一切流派的牧歌作者。夏加尔的画中呈现出梦幻、象征性的手法与色彩,'超现实主义'一词就是为了形容他的作品而创造出来的。夏加尔非常长寿,作为一名犹太人,他的艺术集中代表了犹太艺术家的特色。夏加尔的绘画技法是相对传统的印象派画法,给人以追求光影的模糊感。在构图方面,夏加尔会使用几何图形去切割画面,这是立体主义的处理方式,可能是受到毕加索的影响,立体主义创始人毕加索与夏加尔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夏加尔的《巴黎歌剧院的天顶画》)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夏加尔的《贝拉》)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夏加尔的《立体派景观》)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夏加尔的《尼斯天空中的恋人》)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夏加尔《我和村庄》)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夏加尔的《一匹红马》)

毕加索,全名叫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尼波穆切诺·玛丽亚·德·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德拉圣蒂西马·特林尼达德·鲁伊斯·毕加索(大家应该很少有见到过如此长的名字,我们一般简称他为毕加索),西班牙犹太裔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我曾在《现当代艺术欣赏(毕加索与杜尚)》专门说过毕加索,请大家关注回看)。毕加索自幼就有非凡的艺术才能,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毕加索作为现代艺术的创始人,全世界只有达·芬奇、梵高等艺术家的知名度才能与之比肩。毕加索一生创作数量惊人,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7万件,除了油画之外,作品种类多样。毕加索的作品分为蓝色时期、红色时期、非洲原始土著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最后回归传统的新古典主义,创作出最著名的作品《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等。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

犹太人能,为什么我们不能?(中)

(毕加索象征符号时期作品《格尔尼卡》)

犹太裔著名作曲家有:门德尔松,勋伯格,布鲁赫,维尼亚夫斯基,奥芬巴赫,科恩·古尔德,格什温,科普兰;指挥大师有:伯恩斯坦,巴伦博伊姆;钢琴家有:霍洛维茨,鲁宾斯坦,塞尔金,阿什肯纳齐,贝尔曼等。

门德尔松,德国犹太裔作曲家,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他重新发现并整理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让巴赫的伟大重现人间。

阿诺尔德·勋伯格出生在维也纳,20世纪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勋伯格是一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的作曲家,首创'十二音体系'无调性音乐,勋伯格与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恩被合称'新维也纳乐派'。

马勒的创作构思宏伟,篇幅庞大,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奥地利交响曲音乐的重要作曲家。马勒的代表作是九部交响曲和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千人》创下了编制人数最多的记录。马勒是最后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交响乐作曲家,他的作曲风格对勋伯格、威伯恩、贝尔格造成深远影响。

布鲁赫是德国浪漫乐派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被遗忘的19世纪独行者,他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是小提琴中的杰出代表作。

维尼亚夫斯基,波兰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神童,8岁入巴黎音乐学院,13岁举行首次公开音乐会,曾与与鲁宾斯坦(美籍波兰裔犹太人,著名钢琴演奏家,曾师从布鲁赫)在巴黎合作演出,比肩萨拉萨蒂(西班牙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被视为在帕格尼尼(意大利小提琴/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之后众多小提琴家中最顶尖的一位,鲁宾斯坦称赞他为:'当代毋庸置疑最伟大的小提琴家'。

奥芬巴赫的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科普兰的《小伙子比利》《阿巴拉契亚山之春》等等,都是传唱的经典。

巴伦博伊姆熟练掌握七门语言(希伯来、德、英、法、意、俄、西班牙),持阿根廷,以色列和西班牙护照,是阿根廷-以色列钢琴家、指挥家,也是我国著名青年钢琴家郎朗的老师。霍洛维茨,鲁宾斯坦,塞尔金,阿什肯纳齐,贝尔曼等,都是世界级的犹太裔钢琴大师,他们极大丰富了我们的音乐世界。

普鲁斯特的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被誉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以其出色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小说样式,'意识流'本来是心理学术语,最早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处于永远的流动状态中,所以称之为'意识流'。后来,英国小说家梅·辛克莱把这个名词引进文学,其突出特点是打破了传统小说的表达方式,采取直接叙述意识流动过程的方法来结构篇章和塑造人物形象,打破时空界限,进行立体交叉式的描写,唯主观、反理性是它总的特点。公认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伍尔夫的《到灯塔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等。

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他的代表作,最早出版于1927年,由最初的5篇文章历次增订,扩展至14篇,至今仍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畅销不衰。茨威格借历史之手,为平凡人的激情奉上赞歌,向伟大人物抗争命运时的坚强信念致敬,并给黯然陨落的失败者以应有的尊严,因为在人类历史的夜幕上,他们才是恒久闪耀的群星。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制订'机器人三定律'的科幻大师,代表作是《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机器人三定律是指,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三定律不仅在科幻小说中大放光彩,而且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三定律基础上建立新兴学科'机械伦理学'旨在研究人类和机械之间的关系,很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专家也认同这个准则,三定律可能成为未来机器人的安全准则。

帕斯捷尔纳克出生在莫斯科一个被同化的犹太家庭,1957年,发表《日瓦戈医生》,并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因受到苏联文坛的猛烈攻击,被迫拒绝诺贝尔奖。

瓦尔特·本迪克斯·舍恩弗利斯·本雅明,犹太人学者,出版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和《单向街》等作品,有人称之为'欧洲最后一位文人'。本雅明喜爱收藏旧玩具、邮票、明信片和仿真缩微景观,最大的嗜好则是收藏各种各样的书,还热衷于犹太教的神秘主义、星象、占卜。理查德·卡尼这样描绘本雅明:'他既是诗人神学家,又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既是形而上学的语言学家,又是献身政治的游荡者,.....在纳粹德国,他是一个犹太人;在莫斯科,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在欢乐的巴黎,他是一个冷静的德国人。他永远没有家园,没有祖国,甚至没有职业——作为一个文人,学术界不承认他是他们中的一员。他所写的一切最终成为一种独特的东西!'

弗兰兹·卡夫卡,生活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本职为保险业职员,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主要作品有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想象奇诡,寓意深刻。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尤瓦尔·赫拉利,犹太人,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代表作是《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

查尔斯·斯潘塞·卓别林爵士,不列颠帝国勋章佩戴者,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伟大的喜剧大师,到现在都无人能超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