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明清:哲学,需要知道点

 思与远方1 2020-09-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文  /  后明清


天地有万物,万物有万性质、万联系、万变化。哲学为什么要研究这些问题呢?因为对人而言,万物有万用。哲学就是一门系统诠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科学,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每个人的问题、所有人的问题。哲学理论,在任何意义上,都是以人为本,其核心都是人。人,是研究这些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哲学的作用,就在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统一。

     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也就是对自然界、社会、思维的观点。

1、自然界的特点是:客观、多样、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周期循环、动态平衡。六位一体,就是我们对自然界的观点。

2、社会发展规律就是我们对社会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思维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

     人生观     

世界观、人的性质及二者的辩证关系,共同决定了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也就是人生观。人有三个根本性质:物质性、社会性、主观能动性。这三个性质与世界观结合,决定了人生观的三个主要内容。

1、人的物质性。人的肉体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人的这一性质就是人的物质性。生命要存在,人要活着,就要肉体不断从外界吸取空气、水、食物等物质资料并能利用这些资料。反过来说,只有人能够获得这些物质资料并能被身体利用,才有肉体的存在,才有生命的存在,才有现实的、活生生的人。肉体是生命的载体,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因此,身体健康、生命存在,是人们生活的第一个内容。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发展阶段,人的物质性说明了在人的生产生活中,经济的重要性和基础地位。

2、人的社会性。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人通过各种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在个人身上表现出的特性,就是人的社会性。人的物质性决定的生老病死的生命规律、有为而有限的行为规律,决定了人的社会关系的核心是优势互补、分工生产、互利合作,要义是责权利统一。人们生活的第二个内容是互利合作的、和谐共存的社会人际关系。

责权利辩证统一,强调了担当责任在互利合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3、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大脑,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人的性质、自然界的性质和规律、社会的特点和规律,三者有机统一,形成一个人的主观认识或主观世界。人们在自己主观认识的指导下,说话做事。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一致,则身心和谐,知行合一。人们生活的第三个内容是身心和谐,心情愉悦地生存和发展。

世界观与人的性质结合,推导出的人生观主要有三个内容:身体健康,互利合作、身心和谐。每个人都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生产生活中有所作为,以实现这三个目标。每个人都有主观能动性,经过努力奋斗,这三个目标也能够实现。

     价值     

人生观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共同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这就是价值观,也就是是非观或是非标准。在这里,社会现实主要指: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及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运行的体制机制,经济文化水平及文化传统等等。要实现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必然要求个人要依托现有条件,遵循客观规律,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才能顺利实现。价值观就是方法措施的选择标准。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人只有能够获得足够的物质生活资料、不断从外界吸取营养物质并加以利用,才有肉体的存在,才有生命的存在。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要保障生命存在、身体健康,经济富裕是基础。

民主。人的物质性决定了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规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人类却面对着天地万物。个人能认识世界而认识有限、能改造世界而改造有限,而人类社会的认识和改造能力却是相对无限的。这样就产生了分工,分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生老病死、有为却有限,决定了人与人之间合作的重要性。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由个人有机结合组成的社会,要做出一个涉及多人的决策,这个决策科学正确的唯一途径就是民主集中。

文明。包括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全部成果的总括,也就是人类的主观世界或主观认识。人们在主观认识的指导下,改造客观世界,获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外部世界全部成果的结晶,是精神文明的物质附属物。主观和客观、物质和精神,辩证统一在人的实践中。文明是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志。

和谐。生老病死的生命规律、有为而有限的行为规律,共同要求人们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合作的、和谐共存。互利合作必然要求和谐、友善、自由、平等、诚信、公正。所有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在追求良好的社会关系,追求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友善、自由、平等、诚信、公正。市场机制通过价值交换,对培育和践行和谐、友善、自由、平等、诚信、公正的意识和行为,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市场机制也促进了财富集中,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自由与法治。一般意义上的自由,指由宪法所保障的个人或集体的权利。因此,自由与法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两者互根、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民主立法,依法办事,以法律为是非标准,是社会管理机制的核心,也是保障社会成员自由、公正的重要措施。

爱国。爱国体现的是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公民与国家之间是个体与集体的辩证关系,决定了爱国是个体必须担当的责任和义务;个体则要求国家维护自由、平等、民主、公正。两者责权利辩证统一,有机结合,是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主要内容。


敬业。劳动创造价值,是敬业的根源,也是富强的根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提高劳动效能、有效创造社会价值的最好途径。

世界观诠释人类生存的外围环境的特点与规律;人生观诠释人的性质特点和人生目标;价值观结合时代特征,说明人如何与外围环境共存,是实现人生目标的是非标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统一,共同构成我们主观世界的主体构架,外化为法律、道德,规范指导着我们的言行,推动我们建设并享受幸福生活。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与远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