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克平:粮食·艾绒和火石

 思与远方1 2020-09-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  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第十五章 粮食·艾绒和火石

“如霜,这几天咋不见樱子,我在演习时不注意把手臂折伤了,叫她过来处理一下。”任长啸说。

如霜上前关心地问:“咋不小心点?”

“是朱副司令带我们勘察地形时,不注意踏在一块石头上摔了一跤,没事,没事,别大惊小怪的。”

“你见到老首长了,首长身体还好吗?”白如霜关切地打听朱绍淸副司令员的近况。

“首长的精神很好,老毛病支气管炎越来越厉害,现在还伴有肺气肿,六十多岁的人了,咳嗽起来真够戗。”任长啸把自己知道的新情况告诉妻子。

“啊!是这样的。”

“这次,我被首长狠狠批了一顿,我是第一次看见首长发这么大的火,恨不得一下把我撸到底。”

“有这么严重?”

“你知道的,首长检查工作从来不提前通知下面。”

“实事求是嘛!”

“首长来视察部队正在开午饭,我集合参训部队请首长检阅,紧急集合号一吹,战士放下碗筷,有的把没吃完的馒头丢进泔水缸,有的扔在饭桌上……”

“那不对哟!”

“如霜你知道首长下部队有个老传统,再大的事也到炊事班转转,询问战士的伙食好不好,花样多不多?”

“这个我早有所闻!”

“首长走进饭堂一看,我也跟着傻了眼,我的乖乖儿,桌上、地下、泔水缸里扔的都是馒头。当时,朱副司令没有发火,要我去炊事班找个容器,弯着腰一点一点把糟蹋的粮食捡起来,我偷愉地看了一眼老首长,他的眼窝藏满了一腔泪水。我想上去帮忙,他老一把把我推开,用力大吼了一声:“你他妈的任长啸,滚开!”说完长时间地一阵咳嗽。

白茹霜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在这种情况下任长啸该如何下台阶。

朱副司令捡起的馒头有半脸盆,心情沉重地走进炊事班,挽起衣袖开始把残剩的馒头捣碎和面粉掺杂。

我跟在后面大气不敢出。

猛然又听见首长在骂人:“集合师机关团以上干部,跑步到饭堂!”

“是!集合,报数,立正:报告首长,机关正团职干部应到75人实到60人,2人住院,8人休假,5人出差,报告完毕,请首长指示!报告人,师长任长啸。”任长啸完成熟练的报告词。

“稍息!”首长指挥大家唱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我是一个兵》两首歌后,把用残剩的馒头做成的面疙瘩分给大家,整过偌大的饭堂里没有一个人吭声,只听见呼啦、呼啦地喝汤嚼食的声音。

吃完饭,朱副司令在师部小礼堂作报告:“同志们,刚才的午餐美不美,味道感觉好不好?”

“美,味道好极了!”在场的干部齐声答道。

朱绍清将军开始动情地作报告:“同志们,这次下部队有两个任务:一是检查战备;二是忆长征、讲传统。你们爱不爱听?”

“爱听!”

“红军第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之后,遵照党中央指示继续北上。向甘南进军,必须通过两段荒无人迹的大草地。过草地之前,要积极筹粮。这是1936年6月,那时我是营长,这是继雪山之后红军要征服的天然险阻,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粮食。只要有粮,有饭吃,过草地就能保住生命,减少病号,就少掉队,少死人,就保住了部队的有生力量,就是胜利。”朱副司令指出粮食的重要性。

整过礼堂静得出奇,连咳嗽声也听不见。

“筹集粮食成了部队的中心。为了筹粮我带领连排长日夜奔波,常常顾不上休息,还要苦口婆心地向干部战士说明过草地的有利条件和困难,动员部队少吃粮,多吃菜,省下粮食过草地,号召战士一颗一颗地拾捡藏民收割后掉下的青稞。筹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呀!由于受敌人的反动宣传,藏民对红军不了解,不愿意卖粮给我们。”首长望着天花板,是在思索,是在回想?

任长啸送来一杯热茶想稀释缓解这紧张的气氛。

朱副司令连看也没看,拿起自带的水壶咕噜咕噜地喝得津津有味:“那些土司头人则把粮食埋在地下,藏在柴堆里,我们很难发现,加上语言不通,只能经过通司(翻译)和藏民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广泛开展宣传与藏民交朋友,以及积极为藏民做好事等活动,消除了贫苦藏民的疑虑。但是,贫苦藏民并没有多少粮食可以卖给我们。”

上传统课一般很开放,对不懂的地方可认当场提问解答。

“有一次,我和十二团政委杨秀山同志发现野外有一堆很大的柴火,估计里面藏有粮食,组织几个同志一捆一捆地搬,搬得浑身是汗,脸上、头发上落满了一层尘土,几千斤重的柴火搬完了,却没有发现一颗粮食,对这样的失败不能灰心啊!”

“可能是反动土司制造的假象。”

“是啊!有可能,这粮食到哪里找,长征路上饿死的红军官兵不计其数。刚才你们浪费的粮食要救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独立师的师长、政委不配坐着听我作报告,站到前面来让你的部下好好认识他们的师长、政委是怎么带兵的!”朱副司令员的话比扇几巴掌要重。

突然首长提起精神说:“虽然逐渐找到了一点粮食,也是杯水车薪。我发现了一个新问题,要全营战士上刺刀带上通条。大家一定纳闷,没有仗打,上刺刀干嘛?请同志们动动脑筋,说说?”

任长啸说:“不知道,首长一定有自己的想法。”

“让任长啸闭嘴,没你插言的档。”

朱绍清笑着讲:“你当然不知道,在那个艰苦的环境下才能想出的办法,我发现有些地方土质松软,好像是被人动过不久,甚是可疑,我叫战土用刺刀和通条往地上探,果然探出了埋在下面的粮食和盐巴。这些粮食分散藏在好几个地方,都用牛皮袋装着,每袋有20多斤。这些救命粮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宝贵啊!”首长一副得意的样子:“贺龙和关向应同志知道了,说兄弟师粮食非常困难,要我们匀出一部分支援邻军,那是肯定的哟!”

会场气氛一下变得轻松起来。

“还有一次,我听说在喇嘛寺里藏有粮食,只要说有粮食我们绝不会放掉一个疑点,反复寻找好几遍,终于发现庙里的那些菩萨每尊背后都开了口子,肚子是空心的,里面装着藏有供神的粮食,有大麦、小麦、青稞和小豆子等。我们就一个菩萨一个菩萨的往外掏,总共找到了几十斤粮食。可惜这些粮食放的时间太长,已经变质了,用两个小手指一挤压全成了粉末,也没有什么营养,但管不了那么多,我们仍然很高兴地把这些变质的粮食背回了部队。地方的土司把粮食藏在菩萨的肚里,以为我们不敢得罪神灵,我们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如来佛的肚子里有粮食,我们照样掏。大家说是不是?”

“是!”

关于朱绍清将军积极寻找粮食的故事很多。他不仅找粮食,还四处收集牛皮当粮食。

由于当地交通不便,藏民杀牛吃肉,留下的皮子运不出去卖,一堆一堆地放在家里,不知有多少年月了,硬得像铁皮一样。

朱副司令就拿来一些牛皮,用火烧掉毛,牛皮卷了起来,洗净上面的泥土,颜色黄黄的像腊肉皮,很好看,放到锅里煮,煮烂的嚼得动,不烂的嚼不动,吃起来像嚼稻壳一样,没有一点味道,难以下咽。尽管这样,它可填饱肚子不挨饿,后来过草地时连这样的东西也吃不到了。“任师长,你到我家汇报工作时,我好像告诉过你,你忘了是吧?”

“报告首长,任长啸没忘记,任长啸错了,任长啸不配当师长,请求处分!”

“现在没时间讨论处分问题,你别耽误我上传统课,我讲到哪里了?”首长问。

“首长说到后来过草地时连这样的东西也吃不到了!”

“有了粮食和牛皮不能生吃哦!引火做饭也是个问题。当地根本没有火柴,藏民都是使用火镰子取火。见过火镰子的请举手!”

举手的不多:“报告首长,我知道。”

“知道就跟同志们说说!”

“这种火镰子是用牛皮制成一个小袋子,底部嵌有一块指头粗的钢片,这钢片就是火镰子。袋里装有支绒和火石,取一小艾绒衬在火石上,持火镰快速击打火石的边缘,溅出火星引燃艾绒就取得火源。我是四川的,老家靠近西藏,内陆有很多人见都没见过火镰子,更不用说会使用了。报各首长,简介完毕!”

“坐下!”

朱绍清接着介绍说:“找藏民买火镰子很难,有钱也买不到,关键是他们也没有多余的,卖了以后自己就没有用的了,因此要买到很困难。为买火镰子,我磨破了嘴皮,经过再三动员,讲清道理,才买到了一些。要学会使用也很不容易,有的战士嫌麻烦,体会不到这件事的重要,要做很多思想工作进行动员。然后耐心地给炊事员示范,讲解如何打火,如何用艾绒引火,使他们学会了使用火镰。”

 

 “通过草地困难一个接一个,草地没有柴火,只有烧干牛粪。游牧民在草地放牧,牛群随处拉下的粪便,经过天长日久晒干了,牧民就用这个当柴烧。其实牛粪并不好烧,要是半干半湿的,烧起来就光冒烟,不起火苗,因此需要用风箱助燃。当地藏民用的是一种牛皮箱,这种风箱像个袋子,一头有个开口,接一根尺把长的管子,使用时管子对准火堆,一手抓住另一头,有节奏地挤压,就起到鼓风的作用。红军指挥员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风箱,也不会使用。”朱绍清同志请藏民来教,克服不少困难,才使大家学会使用。上述几件事都是很难办的,似乎都是平凡琐碎的事务,但却是关系到能否保住生命,胜利地走过草地的大事。

草地恶劣的自然天气很难想象。

在茫茫的大草地,到处是荒野一片,看不到村庄和人烟,气候一日多变,时而晴空万里,转而乌云密布;忽而大雨倾泻,眨眼风雪交加,突然下起冰雹。部队在深草泥潭中摸索前进,困难重重。

朱绍清清晰地记得,从甘孜出发前曾想尽一切办法,筹集到了七八天的粮食。原计划十天之后可以到达阿坝,但实际上走了20多天才到达目的地。途中粮荒十分严重,主要靠野菜充饥。草地有一种灰灰菜,长得过膝高,每到宿营地,就带领战士们采来洗干净,有的拿刀切,有的用手揪,放到锅里煮,再撒进一大把大麦、青稞,没有盐,没有油,就这样度日。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干部战士同甘共苦。没有干部,都和战士一样,干部的牲口让给病号骑。他自己走在后面收容,帮助病号和掉队的战士背枪,帮助炊事员背锅,有时还背病号,扶体弱的同志通过泥泞地。

朱副司令员笑着说:“你们别笑话我个头小,却有使不完的劲。部队宿营没有经验,有的把帐篷设在低洼处,夜里遇上下大雨,人被泡在水里。我交待各连选择高处宿营。由于和其他干部的共同努力,我们三营是过草地没有饿死人且减员较少的单位之一。”(未完待续下一节)

更多精彩,请关注《思与远方》

长篇传记小说《两岸相依爱与恨》(28)

第十五章 粮食·艾绒和火石



 曾克平  发表过的作品


(点击下方题目阅读)

两岸相依爱与恨(引子)

两岸相依爱与恨(1)

两岸相依爱与恨(2)

两岸相依爱与恨(3)

两岸相依爱与恨(4)

两岸相依爱与恨(5)

两岸相依爱与恨(5)

两岸相依爱与恨(6)

两岸相依爱与恨(7)

两岸相依爱与恨(8)

两岸相依爱与恨(9)

两岸相依爱与恨(10)

两岸相依爱与恨(11)

两岸相依爱与恨(12)

两岸相依爱与恨(13)

两岸相依爱与恨(14)

两岸相依爱与恨(15)

两岸相依爱与恨(16)

金门炮战,这样打响

国共传奇二战将

那一战,9000解放军将士喋血沙场

相见离去的背影

吴振的战友情

萍乡,我错了

九江“三战友”

智利战友几时回

我在吴村等你

文艺圈里的文化自信

城市末端

唠嗑的老兵

小板凳与班务会

更多请关注《思与远方》

作者简介

曾克平,笔名湘客,湖南华容人,自幼随父迁徙湖北监利,现居石首。出版散文集七部,长篇小说五部,发表文学作品2000余篇,获奖作品一百多件(次)。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个人辞条已录入湖北省作家辞典、中国散文家辞典、石首市文化志。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思与远方》ID :  gh_dab365f80b8d欢迎赐稿交流合作 主编微信15695738508                投稿邮箱:whming369@163.com  

原创作品刊用 请与思与远方或文作者联系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主编:晓风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化人

坚持真实 严实 朴实的风格

不哗众取宠  不粗制滥造  不追名逐利

长按二维码关注《思与远方》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关注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