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亮亮 : “有意思”和“有意义”

 思与远方1 2020-09-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  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有意思”和“有意义”

心头常有两个小人儿在萦绕,一个叫“有意思”,一个叫“有意义”。

长时间消遣娱乐、没干正事、图个“意思”的时候,浑浑噩噩如行尸走肉,惬意得紧可难免心生愧疚,冷不丁挨了“有意义”一个大嘴巴子,顿时幡然醒悟深感时光匆匆,长叹一声“人生怎么能光图个意思,不干正事?”于是开始摒弃不良嗜好、制定学习计划,潮一点的在朋友圈报名几个微课程,每天按时报道图个心理安慰。长则几周、短则几日,随即恢复如初。

偶尔有一段时间状态奇佳,把康德那句“自律即自由”当做信条,出色的执行能力和身体状态、严格的时间规划与自我管理随之而来。那些日子静下心来工作、读书、学习,初时往往还兴致盎然精神抖擞,深感自己在苦行僧式的生活里如获至宝,在自我提升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可日子一长,又觉得“没意思”,疲沓劲儿一上来,慢慢地也恢复如初了。

康  德

“有意思”占据上风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把金樽空对月;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想的是去体验没有体验过的生活,去做没有做过的事、去拥抱灵魂有趣的人。

而“有意义”不甘示弱的时候,生命中充斥的又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灯火通明换来前途光明;是独处一隅、是韬光养晦、是厚积薄发;是忙完这阵就可以接着忙下一阵;是当你在翻山越岭的另一边,我在孤独的路上没有尽头。

我尽力描绘了一幅好学上进的年轻人凭借志气和毅力对抗惰性、对抗浮躁、拒绝平庸的光景,但须知人生数载,“有意思”和“有意义”又绝不仅仅在上述情况下才争锋相对,事实上,它们实际代表的比看起来的要宽泛的多。

什么是“有意思”呢?“有意思”意味着兴趣、热情、欢喜,顺着意思才会主动去想,主观去做,“有意思”才能激发人最本能的欲望和动力。

什么是“有意义”呢?意义是作用、是价值、是目的,是开门见山,是直奔主题,是让人做事有了既定的轨迹,不轻易偏离方向。

它们都可以成为做事的原因亦或是答案,并且看起来,“有意思”浅薄一点,“有意义”深邃一点,“有意思”像是“表”,“有意义”像是“里”。

“由表及里”很容易。一旦觉得哪件事情、哪样事物、哪个人特有意思,总能变着法子从意思中找到些意义来,这在心理学上叫晕轮效应。哪位说了,看电影可以学英语,看小说可以拓宽知识面,连王者荣耀都让人熟读历史呢。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也是这个道理。

“由里及表”则相对难点。有意义的事一箩筐,明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可如果找不到意思,仍然难以说服自己去做,即使勉强开头起步了,也不容易坚持到底。韩寒说了:知道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事实上,大部分人很难做到为了更长远、更大的利益而自愿放弃目前的、较小的满足,这在心理学上也有个概念,叫延迟满足效应。当然啦,也有人固执地反驳,还用上金庸老先生的名句: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我一直固执地以为,人生的矛盾就在于: “有意思”和“有意义”这对兄弟总是“表里不一”。

它们也会短暂地同携手、共进退,可能是碰到了真心热爱、意义非凡的事业,亦或是碰到了毫无乐趣还枯燥冗长的重复性劳动,但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有意思”和“有意义”之间的战争旷日持久、永无止境,甚至衍生到了理性与感性、本我与超我、面包与爱情、梦想与现实,乃至——月亮与六便士。

“我正在做的有意义吗?”

“我正在做的有意思吗?”

“我觉得有意思的有意义吗?”

“那些有意义的对我来说有意思吗?”

随便把爱情、工作、事业这些字眼填入这些拗口的句子稍加改造,来自灵魂的叩问便跃然纸上:

“我喜欢的人是适合我的吗?”

“我正在从事的职业是我热爱的吗?”

“我真正喜欢的、想做的事情有意义吗?”

……

这一个个关乎自我成长的究极疑问,在标新立异、彰显自我的年代显得更加突兀和扎眼。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哪怕能自信、果断地回答其中几个,人生也能少许多困惑与焦虑,活出充实与满足;还有很多沉默寡言的中年人,他们从不发出这样的疑问,只因他们被生活的镣铐束缚了太久,忘记了为自己而活的样子,极端如罗曼罗兰所说:有些人二十岁就死了,只不过八十岁才被埋葬。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

1928年末,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写过一篇短文,题为“经济发展为我们的后代创造更多可能性”。在这篇展望未来的文章中他大胆预测,100年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将有大幅提升,以至于大家不必再疲于奔命地去赚钱,而是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创造更多可能性。

今天,我们离凯恩斯预测的2028年只有10年之隔,但只要稍稍回顾一下历史,人类不仅没有在向“闲着没事做”的方向迈进,而是越来越疲于奔命。在现代社会,标榜自己很忙早已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我思故我在”变成了“我忙故我在”。

因此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考虑,一厢情愿地把生产力的发展当做解决“有意思”和“有意义”这对矛盾的良方,单纯的以为人只要有了房子、车子、票子,就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好像又错了。

当然,现代社会也给出了解决之道,即在“有意思”和“有意义”之间寻求协调统一。娱乐产业千方百计地要加入些内涵;严肃文化小心翼翼地试图贴近大众;新兴产业让更多的爱好成为职业;网络媒介让传递知识真正无差别、零门槛。更加多元包容的社会,正在提供更多的可能。你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好吃的东西做的健康一点,把健康的东西做的好吃一点?

愿每个人都能活成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2018年10月9日1:09

—END—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作者简介

徐亮亮,1993年7月出生,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苏北某合成旅排长。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主编:晓风

微信:whm15695738508 

  投稿邮箱:whming369@126.com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化人

坚持真实 严实 朴实的风格

不哗众取宠  不粗制滥造  不追名逐利

长按二维码关注《思与远方》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