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木:略议杂文功能

 思与远方1 2020-09-0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思与远方

发布有思想 有情感 有启迪的文章

  关注 《思与远方》  


思与远方  国家   社会   生活    责任 


略议杂文功能

● 桑 木

“批”这个词是广义的。这里说“批”是限于杂文功能而言的,即批揭否定。

杂文有两个功能:一是批揭否定有害事物包括思想和行为;二是歌颂新生进步事物。《辞海》曰:杂文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政论。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为特点,是一种战斗文体。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辞海》简要地介绍了自春秋战国至鲁迅时代的杂文演变后指出,“建国以后,革命作家的杂文继承了战斗杂文的传统,对有害事物迅即给以讽刺或抨击,对新生的进步事物给以热情支持和歌颂,成为新型的文艺性政论。”吴晗、廖沫沙、邓柘等的《三家村札记》,邓拓的《燕山夜话》等都是当代杂文经典,批颂兼之,立场鲜明,感情饱满,传递的是浩然正氣,至今广为读者喜爱。

杂文未必都姓批,批颂兼之,本来早有定论。遗憾的是,至今未成为杂文界共识。目前,有种倾向性观点认为,杂文有三性:批判性、文艺性和信息性。批判性是杂文的灵魂,是衡量杂文质量和文章评奖的主要标准。没有批判性,那就不叫杂文。按照这个观点,杂文只有一个功能,杂文只能针砭时弊,只能揭露批判假丑恶,而不能运用杂文歌颂先进事物。这个认识有失偏颇。它既不符合杂文属性,又不符合时代特征。就杂文属性而论,可以是批判性的,也可以是歌颂性的,旨在激浊扬清,扶正祛邪,推动社会进步。就时代特征而言,当下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繁荣,百业兴旺,社会安定,生机勃发。但也不乏有害东西,诸如党内腐败现象,以及社会不良习气。由此决定了杂文功能必须批颂兼之,缺一不可。洛阳著名散文家梁灵霞女士把杂文的双重功能比喻为两条腿走路,形象生动。

杂文只姓“批”的观点,其依据或许岀自杂文乃“刺向敌人和黑暗的匕首”的认识。然而,即使民國时代,杂文以揭露批判性为主,但也不完全姓“批。”据著名杂文家朱亚夫先生研究,鲁迅先生一生共写杂文700余篇,其中歌颂性杂文有70篇之多,占1/10。主要分三类:一类是歌颂苏联和劳动人民的,如《我们不再受骗了》《革命时代的文艺》;一类是纪念同志和友人的,赞扬其优良品质和战斗风骨的,如《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三类为进步书籍作序、题记等。

任何事物都是变化的。任何文体的变化都是由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中国文体从早期的诗歌、散文、辞赋到今天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等,无论形式,承载功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唐.李贺《梦天》)庄子曰:“物之生也,若骤若施,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庄子.《秋水》)。民国时期的杂文以批为主,发挥了投枪匕首的作用。我们今天所处时代、社会制度与民国时期性质完全不同。由此决定了当今杂文功能和写作方式与前者具有明显不同。今天杂文既要继承杂文优良传统,保持杂文战斗性,但不宜过份强调以批为主,排斥颂扬性,相反应随着新事物不断涌现,杂文颂扬性作用则更会凸显。这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它有利于拓展杂文生存空间,提高杂文界社会地位。讽刺挖苦、冷嘲热讽,永远需要。然鉴于今天杂文针砭之的,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就決定了不能一概地用对付敌人的方式加以冷嘲热讽,讽刺挖苦。我们的认识必须与时俱进,如果继续停留于民国时期,依然沿用当年杂文写作套路,则无异于作茧自缚,自掐脖子,压缩杂文生存空间。对危害党肌体和领导、社会安定和现代化建设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不管来自何方,杂文家当祭起杂文的武器,旗帜鲜明地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但是,如何斗争,要区别情况,讲究方式。杂文家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与党同心,相向而行。杂文必须讲究批判性,战斗性,而战斗性赖于靶向正确性,依据国情和国法是底线。

显然,目前一些人之所以认为当前杂文难写,恐怕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对杂文的性质和写作方式的认识不同程度地背离了时代特征。他们或双目只盯住有害事物,而置新生事物和先进人物于不顾;或埋头于古纸堆,寻章摘句,玩历史典故于股掌,"针砭时弊”,借死人骂活人;或采用隐晦曲折、晦涩难懂的语言,表达其所谓的深邃思想,而读者却是“雾里看花”,不知所云,而这类杂文往往却被赞赏有加。这种认识和写作方法是极为有害的。

总之,对杂文理解思路宜开阔,不宜定得太狭,框得太死。随笔、杂谈、小品文,等都可以纳入杂文之列。写作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或投枪匕首,或针灸银针,或羊角辣椒,或香醇美酒,灵活运用,不拘一格。揭批假丑恶应该用杂文,颂扬真善美也可以用杂文。世上绝无千人一面,杂文写作也绝无统一模式。杂文是作者心灵的天窗,或正或邪,或阴或阳,或明或暗,折射得清清楚楚,最终反映的是作者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杂文未必都姓“批”,有“批”有“颂”,“颂”之须有度,不失骨气,“批”之当有矩,没有戾气。

品 读 评 鉴

观点新颖,有独到见解,对杂文的定性分析到位。转变思路,调整既往对杂文的定性,是与时俱进之举,也是走出杂文困境的路径之一。但要写好赞扬性的杂文比写好批评性的杂文更难,也更有研究的意义。自然,阻力也会越大。

 《思与远方》评论员:陈鲁民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作者简介

桑木,原名朱林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曾任上海财经大学城市室主任,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主编,城市经济研究所长、兼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思与远方》:灵魂的诗和远方

《思与远方》学习平台  

投稿邮箱:whming369@163.com

以文载道 以文会友 以文化人

坚持真实 严实 朴实的风格

不哗众取宠  不粗制滥造  不追名逐利

长按二维码关注《思与远方》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