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日胜利73周年| 时隔80年,95岁巴东籍抗战老兵寻亲,志愿者助力圆梦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诗词欣赏

时隔80年,抗战老兵寻亲,志愿者助力圆梦


图文|林海燕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3周年!

铭记历史是拥抱未来的最好姿态!

1945815日正午,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330万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的诏书。美联社在这一天向全球发出的电文是:“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的汇集,今天随着日本投降而告终。”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请降。

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首都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资料来自于网络)

95岁湖北恩施巴东籍抗战老兵王义青(王家荣)

寻亲大会场


2018年8月15日星期三,那是一个有着阳光灿烂的下午,在宁海县金海开元名都大酒店,现场见证了一次最美好的感人画面。


多年来,经无数关爱老兵的志愿者们携手相助,巴东籍抗战老兵王义青终于盼到了期待已久的亲人团聚,见到了失散80年的妹妹、妹夫和子侄后代。

王义青老人的妹妹王家翠及丈夫等人进入现场

下午1:45分左右。王义青老人在宁海的子女们和湖北探亲来的亲人们,先后进入认亲大会场。

王义青老人的妹妹王家翠

老人的妹妹王家翠一脸恬静和祥,坐在位置上,静等着哥哥王义青的到来。

当记者向她问起王义青老人时,王家翠说自己从未见过王义青这位哥哥,还说哥哥王义青是当年被抓壮丁才去参加抗日的。

当有人再次问她,想不想哥哥王义青,喜欢不喜欢这样的认亲场面时,她只说了一句:“很好的。”便是一阵心怀感伤,眼里的泪水不自觉地夺眶而出,她忍不住低下头去,掩面痛哭。

王义青老人走进会场

2:30左右,王义青老人在子孙女的搀扶下,慢慢地走了进来。

“相见时难别亦难”,两位老人在相逢见面时,刚一进门,妹妹王家翠便迎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搂住了他的脖子。

王义青老人似乎没有反应过来,还是一脸茫然的样子。

王家翠就贴近王义青的耳边,大声地说着:“我是你妹妹,我叫王家翠。”当他得知眼前的老人就是自己的亲妹妹时,就用宁海话说了一句:“你介远还来看我啊?”,话没落下,就忍不住流下热泪,痛哭起来。

80年了,他们素未谋面,眼看着两位老人抱着痛哭的样子,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忍不住哽咽。

 爱心人士在慰问王义青老兵

献身抗日,离乡出走80载

抗战老兵王义青,曾用名王家荣,1924年9月7日出生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据老人回忆口述说,17岁那年,参加抗日战争,加入原国民党88军21师,俗称第一师。

 

如今,王义青老人已是耄耋之年,身体状况不好,耳聋不识字,无法回忆具体细节资料。

事后,经过无数关爱老兵的志愿者们多方考证,初步确定王义青老兵在1942年3月,入伍第1师,在重庆到宜昌一带抗战,主要驻防浙闽地区。

1945年抗战胜利后,几经辗转,在浙江省宁海县落脚。结婚后,并育有一子一女。 

王义青老人婚后一直生活在宁海县黄坛镇后黄村,晚年生活相对困难。但他个性倔强,身上仍有着一种军人特有的秉性,虽然半边手臂中风,行动不便,他还是坚持一个人住在山上,靠养猪养鸡维持生活。

大会主持人吴会长及各界爱心人士代表发言


老人一生勤俭节约。有一次,他所养的猪被人偷了,鸡也被人偷了十几只。那一刻,他仿佛看见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一样,感到极度伤心。在他心里,那十几只鸡就像是全部的家财。那时,空旷山上风儿吹过的声音,仿佛也是“呜呜”而哭。


弹指间流逝的岁月,时间过了一年,又是一年。王义青老人就在这个偏僻的山上,一住就是近几十年。


王义青老人的子侄后代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看着眼前已是95岁高龄的王义青老人,在垂暮之年,他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够回到家乡,看一看自己曾经的出生地,望一望故乡的山和水,瞧一瞧家乡的父老乡亲。

也正是因为老人的这份乡愁与牵挂之情,时时牵动着志愿者、爱心人士,以及生活和工作在宁波的湖北人、恩施人、巴东人的每一颗关爱而慈悲的心

寻亲之路,岁月不堪回首

据王义青老人回忆说,在1972年左右,他曾经去“湖北省巴东县五峰公社,光光山大队”探亲。

那时候,家里还有姐姐和哥哥,当时,由当地民政局接待并购买回程车票送王义青老人回宁海。回来以后,便与家乡失去联络,再也没有任何联系。



王义青老人平时不善于表达情感,何况事经多年,由于语言的变化,以及离乡时间的久远,老人表达出来的意思,似乎没有谁能够听得懂。又加上老人口述不清楚,只能说出湖北巴东的“高峰公社天堂大队”,却无法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就连几位土生土长的当地巴东人,也不知道老人说的到底是哪个乡哪个村。


为此,让那些帮助老人寻亲的爱心人士,一度陷入困境。


2018年7月,王义青老人因病住进宁波鄞州二院。

当时,正好宁波几位爱心人士在和湖北恩施在甬经商的朋友聊天之时,说起正在慰问的一个住院的抗战老兵好像也是恩施巴东人,这才引起了恩施老乡们的注意。

于是,几位湖北恩施巴东籍的老乡相约走进宁波市鄞州第二人民院再度探望了老人。


他们在探望老人时,与王义青老人边聊家常,边忆过去。但时过境迁,老人说的地方早已成了一片废墟,拆迁搬移。

更重要的是,老人许多记忆早已模糊,说不出身边亲人的名字,于是,交流时,老人只是说了一些对童年的留念和回忆。

就这样,根据老人的追忆与讲述。在宁波工作的巴东籍爱心人士终于打听到了老人的出生地,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大支坪镇堰塘坪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众多爱心人士以及抗战老兵志愿者们的努力下,湖北巴东的老乡们辗转3000多里,通过爱心接力的方式,联系到原先大支坪镇的村委会书记田涛,并多次在村里查询,终于找到了老人的亲人们。

来自湖北巴东县的村民干部代表

寻亲成功,亲情再度相逢


今年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爱心人士将好消息告诉了老人,还捎上老人儿时最喜欢吃的那种高山富硒李子。

此时,老人才知道,原来家里的三个弟弟王家华、王家富、王家贵,早已去世。自参加抗战以
后,父母又生下两个妹妹,一个叫王家翠,一个叫王家梅,他们从来未曾谋面过,但两个妹妹尚健在。另外还有直系侄子王训忠等亲人,他们知道消息后,也迫切想与老人相认。



细节感动人心。老人无意间说的一句话,喜欢儿时吃李子的味道,竟然让这些爱心人士铭记在心,这让老人深受感动。


老人手里拿着李子,
只是轻轻地添了一口,便已湿了眼眶。尽管没有了牙齿,也无法将李子咬上一口,但是,可以感受到,老人内心深处流露出一种满满的思乡之愁和感激之情。

家乡李子

家乡李子


当老人得知亲人已经寻找成功的消息后,他的心里很想实现一个愿意,能够再次重返故里,与亲人团聚。

但是,苦于身体状况不允许,只好默不作声,抛弃这个难以实现的念头。

爱心会面照片 


远在湖北他乡的亲人们,得知王义青老人出门不方便,他们也希望能来宁海与老人团聚。可是,面对贫困地区的困难户,他们探亲的费用问题却成了摆在亲人团聚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了将他们的愿望实现,抗战老兵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们自发组织资金募捐,向老人及其亲属以资金、实物、帮扶的形式,献上最真诚的一片爱心,同时还组织了一次规模盛大的寻亲见面仪式。

抗战老兵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们一起为孔相宗老人庆祝生日


就在今天,终于在众多志愿者的陪伴下,来自巴东县的十一位从没见过面的亲人欢聚一堂,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个个都眼泛泪花,脸涨得通红。


兄妹两人用当地方言相互倾诉,别人都听不懂,他们却交流甚欢,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题,聊不完的情义。

 
“做梦都想不到,还能见面……”王义青老人声音哆嗦着说,不敢相信,自己还能在有生之年再次见到亲人,简直就像是做梦一样。 

老人紧紧握住亲人们的手,感受到如阳光般温暖,在众人的努力下,在他有生之年,最终圆了老人的一个“回家梦”。

抗战老兵王义青寻亲大合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