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甽十月半庙会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美文欣赏

深甽十月半庙会

文| 孔林根


宿西山修下元斋咏

[唐]于鹄

幽人在何处,松桧深冥冥。

西峰望紫云,知处安期生。

沐浴溪水暧,新衣礼仙名。

脱屐入静堂,绕像随礼行。

碧纱笼寒灯,长幡缀金铃。

林下听法人,起坐枯叶声。

启奏修律仪,天曙山鸟鸣。

分行布菅茅,列坐满中庭。

持斋候撞钟,玉函散宝经。

焚香开卷时,照耀金室明。

投简石洞深,称过上帝灵。

学道能苦心,自古无不成。 

天台山与四明山两大山脉绵延千里,一路风光无限,交错成一个繁华富庶的人间胜地——深甽镇深甽村。

.

坐车从梅林进象西线,两侧重峦叠嶂,滴翠凝绿,秀峰林立,祥云缭绕,甽水一路欢歌入凫溪江,飞洙溅玉,美不胜收。沿途这幅娇艳欲滴的青绿山水画,足已令人目不暇接,难怪那些来自喧嚣闹市的游客驻足流连,赞不绝口。



深甽是交通枢纽,西通新昌,北与奉化接壤直通宁波,东出梅林与沈海线高速、甬台温铁路连接,村西向东有甽水贯穿,水上有深甽五洞桥(缑北第一桥)雄跨,该桥造型美观,气势雄伟,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为五孔石拱桥,两侧桥栏雕有石狮、石虎、石猴、花鸟等。桥身有两面石板分别刻着“中流砥柱”、“磐石奠安”及“缑北第一桥”等字,全长71米,是县内最长的石拱桥。石拱桥北有集福寺,民间又叫隔水庵。俞氏先祖于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清光绪年间(18711908)扩建。供奉北宋名臣宗泽。宗泽(1060--1128),字汝霖,浙江义乌人,宋代抗金名将。力主抗金,曾先后向宋高宗上奏二十四道《乞回銮疏》,都被黄潜善、汪伯彦等奸臣扣下。他“郁愤成疾,疽发于背”,吟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在一个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的夜晚,连喊“过河,过河,过河!”而死。据说家乡人抬宗泽神像回义乌,从新昌途径深甽时,神像沉重得四个大汉怎么都抬不动,大家思忖着神像想在深甽安身,于是放置“集善庵”。百姓念其功德,称他为“真君大帝”。庵里有药签,系深甽名医胡学恕,因当时缺医少药,遂抱济世之心,辑录成人和小孩中药方各一百副,借神灵之手,让百姓使用。古时军人大多懂得些药理,宗泽又是爱国爱民的将军。村民凡是大人、小孩病了,到集善庵求签拜佛,常常药到病除,灵验得很。于是远近百姓凡是得病无钱医治,都到真君大帝前求药签。百姓感激真君大帝的庇佑,每逢农历10月初10村民在隔水庵前举行行会。大头翁开道,前面举“肃静”、“回避”牌,十三响大锣敲响,火铳、鞭炮齐鸣。紧接着,全幅銮驾出来,彩旗招展,吹吹打打,村民抬黄灵官、真君大帝像,撑着黄罗伞与掌扇,浩浩荡荡地环村巡游。高跷、鼓亭、台阁、舞龙护卫,善男信女紧随其后,一同祈求五谷丰登、安居乐业、无病无灾。前来拜佛的善男信女,凌晨就拿祭品供佛,好些人在庵里守夜。周围卖香蜡烛和各种小贩,都抓住机会做生意。

深甽十月半庙会大约已经100多年历史了,“文革”时期曾经中断,1991年开始恢复传统庙会,称“十月半庙会”。庙会持续一个星期左右,来自上海、杭州、宁波、奉化、象山和宁海本地,甚至世界的游客、香客、小贩蜂拥而至,各种小吃、美食云集于此。求神拜佛、走亲访友、逛街游玩、购买生活必需品等,熙熙攘攘,人流如织,热闹非凡。老年会还邀请戏班子演出,为大家助兴。居住深甽村的群众,家家户户宾客盈门,比过春节还要热闹。

2007年开始,深甽镇政府介入庙会,增加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和乡土气息,使这一民间活动上升到弘扬民俗文化的大型盛会。邀请各级领导、各文艺团体前来参加。打龙灯、举行“成人礼”、表彰好人好事、全镇各村的舞蹈队、艺术爱好者表演文艺节目。夜晚,彩灯四射,流光溢彩,为人们送上了一场视觉盛宴。镇干部、派出所民警和维持村秩序的村民,日夜巡视,以保障安全。缑北第一桥、新街老街、新桥新马路,摊位排成长龙,人头簇拥,熙熙攘攘。叫卖声、嬉笑声、呼叫声不绝于耳;小吃摊、服装摊、小件家具摊、农具摊、游戏摊,一家挨着一家,场面空前,小镇搞出了大动静,如今的“十月半庙会”已经成为深甽镇村民的文化大餐。小孩们好开心,香喷喷的零食小吃,吸人眼球的玩具,家门口就可以缠着爸妈买;年轻人更开心,帅哥靓妹呼朋引伴地约起,赶一赶热闹,拍一拍照片,尤其是夜里的灯光秀,把看到的美景发朋友圈与大家分享;老年人最开心,琳琅满目的商品,适应不同层次的人购买,特别是那些平时买不到的东西,既便宜又实惠。路上碰到几个熟人,打一打招呼,谈一谈家长里短,逛一逛庙会看一看戏,走一走亲戚散一散心,看看今年的庙会内容比往年的更丰富了,太平盛世,真好!这是月星山下、甽水河边的清明上河图,这是深甽镇人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文化品位的一次形象展示。夏孟长先生的诗写出了庙会的美妙:

桥头闲步夜观灯,万户千家熠熠明。

水灿灯辉相映照,更添水浮月和星。





作者简介

孔林根,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省民协会员。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