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在大师故里的古道上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0-09-09

走在大师故里的古道上

图文|潘善飞
缑城北乡冠庄是国画大师潘天寿的故里,大师生于此,长于此。冠庄这片肥沃的土壤,明朗的山水滋养了潘天寿童年的心田,尤其是冠庄西面的连绵山野,更是给潘天寿的童年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幻想。那里的藤树缠绕,泉水流石;那里的风雨飘洒,霜雪满坡;那里的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都深深地融入了大师的灵魂深处。

01


山上有一条古道,说起这条古道,还真是低调,明明有辉煌的前世,却默默隐居半个多世纪之今生。当今的很多宁海人还全然不知其处于何方,通向何方,连附近的世居乡民都感到既模糊又陌生,只有那些终年在山间劳作获取生机所需的村里人,或有特别怀旧恋山的知性人,才将这条古道,这片山野当作自家天然景观,享用其中,陶醉其中,享尽这里的鸟语花香,享尽这里的山泉淙淙;享尽这里的夕阳西下,享尽这里的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美妙意境。

这条古道确实是我们宁海境内难得的一条古道,它从梅林街道仇家村通向跃龙街道的新村白龙潭,民间称之为相见岭。它承载着宁海地方风情和历史变迁,承载着上千年明州(今宁波)与台州之间的商贸往来和民间情感纽带,称之为宁海的“丝绸之路”也不为过。

02

周末,一群人,一群在城市呆腻了的文人墨客30余人,怀恋童年随父上山砍柴,渴饮山泉的记忆,寻梦大师方岩鹰魂,山花野趣,指墨写意的灵感源头,行古道,穿丛林,卸下所有的工作负荷,投入大山,拥抱自然,让双腿发挥一次原本的功能,回归四肢一次真面目。


为了这条已经沉睡了这么多年的古道,重新畅通无阻,来去自由,冠庄的潘家后人,一群厚道热心的壮年汉子,用了二十多个周末时间,清理开辟出今天这条驴友之路。期间的用心和艰辛可想而知。而这次组织这么多人重走大师故里的这条古道,也是用心良苦。其中有冠庄的乡贤,冠庄本地的热心人士,宁海社会各界的名人雅士,以及文学界、书画界的前辈新秀30多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传承发扬国画大师潘天寿的爱国爱乡精神,追寻大师孜孜不倦追求艺术最高境界的求真求美的艺术人生,让大师辉煌的艺术之光彩再一次绽放在宁海大地上。他们都有一份共同的虔诚之心,都将能走进大师深爱的这一片山野,与大师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确立为自己执着追求的目标和信念。

他们从仇家村出发,踏上古道,谈笑风生,健步前行。一个脚印,一个记忆;一个身影,一段光阴,在这条充满古韵风情的鹅卵石古道上,留下了这一群城里人温暖的脚步,留下了这一群城里人虔诚的身影。

03

今天真是天公作美,暖阳照在古道上,照在这片山野上,将这个该是寒风瑟瑟的严寒冬日,变换成了秋意浓浓的秋色暖阳。古道两侧的古树枯藤,红枫干草各展姿态,尽显个性,毫不伪装自己。该直就直,该歪就歪;该蓬松就蓬松,该流畅就流畅;该翠绿就翠绿,该红颜就红颜。就这么大方自然,本色迎客,毫无违和感。偶尔出现的一潭碧水,给这个干得不甘心的山坡带来一股生命的悦动。随之,每个人的心中陡然荡漾起了一份激情和浪漫,像是汽车上跳出黄色指示灯时,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加油站,加了油,然后信心满满地继续上路前行。

一群人,一个方向;一队人,一个世界。他们在鹅卵石上倾听古道西风瘦马留下的悠扬余音,他们在孤岩丛林,古树枯草中,寻觅彩云追月,九龙叩谢雷公雷婆的美丽传说。不知不觉间他们便踏上了相见岭的岭顶路廊。他们在此歇歇脚,蓄蓄能,之后,便继续下一段追逐灵魂的路程。

话说相见岭岭顶,稍有点知晓宁海历史的人,一定会想起当年北伐战争时期,有一小股战役在此展开激烈战斗的场景。据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当年这场战斗打的很掺烈,战斗持续了好几天,时而激烈的枪声响起,时而偃旗息鼓,恢复往日的平静。战斗打响时,附近的几个村落都能听到密集的枪炮声。战斗结束之后,有些胆大的村民走上岭顶一睹战斗现场的惨状,顺便还捡来一些弹壳回家炫耀。

04

登高的队伍又要出发了,接下来该攀登哪个主峰?其实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往西,登上大师画作钟爱的署名“雷婆头峰寿者”的那个山峰,另一个则是往东,登上有着美丽传说的雷公山岗(当地人俗称牌予山岗)。两个山峰一东一西,相对而立,默默守望,永生永世。

今天大家选择了往东而行,翻过这座雷公山岗,与九龙相聚,此行安排,虽然与雷婆头峰擦肩而过,但站在雷公山岗登高远望,也是别有一番情致在心头。就让雷婆头峰这座寄存大师艺魂的山峰,再一次被大师的后人深情凝望,衷心膜拜。也算是这次大师故里古道之行的一个郑重的仪式,也正是这次活动的本意所在,让每一个参加活动的人,对大师的敬仰和敬畏再一次得到深刻的体验和纯净的升华。

05

接下来的山路,可不是刚才的鹅卵石铺成的那么容易前行。这是一条刚开辟出来的穿越丛林之路,更是一条陡峭的荒野之路,可想而知,大家在登山爬坡的过程中,是如何的费神费力,辛苦不易。当然,万事总会有失有得,神的安排总是那么合情合理,给你辛勤付出的同时,汇报也是丰厚的。你看,当你低头爬上了一段艰辛的弯道,抬头出现在你面前的一定是让你兴奋不已的丛林野趣。或是一处你从未见过的原生态的野生丛林,或是一堆枯草枯枝上横七竖八横卧着不知名的老树老藤的狂野山坡,运气好的话也会出现一窝野猪小猪仔……今天虽然未能遇上那一窝小猪仔,但一路的野,一路的原生态,也让大家着实过上了一把野性美,野趣瘾。

在大家相互鼓励下,相互搀扶下,一队人终于登上了雷公山岗。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留下了这么多的汗水,站在山岗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兴奋和愉悦。眺望宁海北城大地上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大家无不感叹这几年宁海发展的速度。无不感叹宁海城市变迁的大手笔。兴奋之余,大家还是不忘初心,面对西边的山峰——雷婆头峰,行注目礼,接受大师艺魂的召唤……


结束语


下山后,大家来到了九龙湖畔聚餐,品九龙山野之味,饮九龙山野醇香之美。最后以乡贤潘新成先生对这次活动的祝酒词作结尾,与各位共勉——

峰,不在高,不在险,不在奇,能入画则名,则灵,则美,能入大师画者则更美。宁海境内哪个峰最有名?答曰:雷婆头峰者也。秋高气爽之时,众兄弟瞻仰先贤之遗迹,吸收天地山川之精气,其乐无穷也。

潘善飞老师简介:

一个忠诚于教育事业30多年的小学老师,教书育人是吾辈终身为之默默相守的伴侣和钟爱。由于日久渐染的对文字的敏感和兴致,期间,常以笔耕纸上为乐,时有诗文见之于报端。最迷醉之事,莫过于享用童蒙之纯真,与其同享自然之风光,共悦文字之魅惑,然后,欣然陶醉其中,收获其中。童蒙之作3000余首(或篇)在全国少儿报刊中频现,便是一说,而余之诵诗40余首在宁波宁海各大盛会献礼,又为一说。故笔耕于一亩三分纸上自留之地,定是伴吾终身,挥之不去之宿命。

□编辑:林海燕

□图片:潘善飞

潘善飞更多作品精彩阅读

“二亩园”其人其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