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淫痹中的寒痹是怎么回事呢?

 三和行者 2020-09-09

天气即将转冷,每年到寒冷天气就会有很多人出现寒痹,关节冷痛。有人问,五淫痹中的寒痹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寒痹又称痛痹,是以寒邪为主而导致的以肢体关节冷痛、疼痛较剧,得热痛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风湿病。

一、寒痹的由来

寒痹首见于《内经》,有“痛痹”和“寒痹”之称。《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寒气胜者为痛痹。”《灵枢·寿夭刚柔》又言:'寒痹之为病也,留面不去,时痛而皮不仁。”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中有“风腰脚疼痛冷痹”的名称,《圣济总录》还有“风冷痹”之名。金·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指出痛痹当时“世俗不知,反呼为鬼忤”。在元代以后痛痹多被称为“痛风”,如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痿痹门》说:“痛痹者,世称为痛风及白虎、飞尸之类是也、”清·喻昌《医门法律·中风门》也说:“痛风一名白虎历节风,实即《内经》痛痹也,”而张璐《张氏医通·痿痹门·痹》则认为“皮痹者,即寒痹也”。清代后期名称逐渐统一,即寒痹或痛痹,含义相同。

五淫痹中的寒痹是怎么回事呢?

二、临床特点

《素问·气穴论》有“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肋肘不得伸”的表现。宋代《圣济总录·风冷痹》中则说“寒气多者,谓之冷痹”,表现为“脚膝酸疼,行履艰难,四肢癖麻,身体俱痛,甚则有一身不随”。明·戴思恭《推求师意》则说寒痹“痛甚如掣”。方贤的《奇效良方·五察痹门》中说寒痹有四肢挛痛,关节浮肿”的表现。《丹溪摘玄·痛风门》说痛痹表现为“四肢挛,骨重”,皇甫中《名医指掌·痹证》中有“身体烦疼,项背拘急,或重或痛,举体眼难,手足冷痹,腰腿沉重无力”及“四肢拘倦,浮肿痛着”等论述。《张氏医通·痿痹门·痹》形容寒痹特点有:“肩髀疼痛,拘急浮肿……身体痛如欲折,肉如锥刺刀割。”清·秦之《症因脉治·痹症论》曰:“寒痹之症,疼痛苦楚,手足拘紧,得热稍减,得寒愈甚,名曰痛痹,此寒邪成痹之症也;寒痹之脉,脉多浮紧,或见浮弦,或见沉迟。”沈金整《杂病源流犀烛·腿股膝髌踝足病源流》见言寒痹“必无讦,挛急掣痛,脉沉涩”。

五淫痹中的寒痹是怎么回事呢?

三、寒痹的病因病机

《素问·举痛论》言:“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素问·调经论》有“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的经典论述。此外,《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论述太阴司天寒气盛也可致痹痛,其曰:“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患者关节禁固,腰脽痛。”《灵枢·刺节真邪》又认为:“……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著,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圣济总录》论述痛痹曰:“痹之有痛,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也”;又云痹气:“寒从中生者何,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儒门事亲》说:“寒则阴受之,故其痹痛,且静而夜剧。”《推求师意》则说:“虽言寒为痛痹;然三者皆能作痛,但寒胜者痛甚如掣……悉因凝滞之痹,与流行荣卫真气相击搏,则作痛痹,”《证治准绳》则认为“身体拘急皆属寒与寒湿、风湿”。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风痹论证》认为:“大都痛痹之证,多有昼轻而夜重者,正阴邪之在阴分也。其有遇风雨阴晦而甚者,此正阴邪侮阳之证也。”《张氏医通·痿痹门》认为痛痹“寒气凝结,阳气不行,故痛有定处”各医家多认为外感寒邪或阴寒内盛,阳气郁阻,营卫不荣是寒痹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清·董西园《医级·杂病》则说:“寒伤骨而归肾,则为彻骨酸疼(此为骨痹,即痛痹也,寒胜之候);留分肉而行,乃致沫停痛裂(此邪留肌脉间也)。”日·丹波元坚《杂病广要·身体类·痹》说:“以血气受寒,则凝而留聚,聚则为痛,是为痛痹,此阴邪也。”又说:“血气痹滞无不痛者,而寒之痛为甚,以寒则凝,其滞而不通,比风湿尤甚”,强调寒凝血瘀易致痹。

五淫痹中的寒痹是怎么回事呢?

四、寒痹治疗见解

在《灵枢·寿天刚柔》中有针刺治疗寒痹,如:“有刺寒痹之留经者……刺寒痹者内热”;并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疗法:“刺布衣者,以火之;则大人者,以药烫之”;且载有药熨处方。魏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中记载髀关、中读等穴治疗寒痹。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有导引法治疗寒痹。《太平圣惠方》有治风腰脚疼痛冷痹的方剂。《圣济总录·痛痹》除有治痛痹多首方剂外,还有治风冷痹、痹气等方。金·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诸证门》用附子丸治痹气,用加减茯苓汤治痛痹。《名医指掌·痹证》记载寒痹用蠲痹汤,痛痹用川芎茯苓汤,寒湿痹痛用薏苡仁汤。《证治准绳》有¨寒痹者,宜五积散¨,用小续命汤、仲景三黄汤等治疗属寒与寒湿、风湿导致的身体拘急。清·陈士铎《辨证录·痹证门》用真火汤治“脚膝疼痛,行步艰难,自按其皮肉直凉至骨”。《症因脉治·痹症论》指出:“寒痹之治,寒伤太阳,在营分无汗,麻黄续命汤;伤卫有汗,桂枝续命汤;寒伤阳明,干葛续命汤;在少阳,柴胡续命汤。”近代代云波治疗痛痹,“主以散寒温阳,佐以祛风胜湿”等,沿用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