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的变革:创新教育

 苗爸英语启蒙 2020-09-09

前两天看了一个美国黑人教师起诉学校的TED演讲视频。

这位老师用图片对比了2000年前的交通工具和现在的交通工具,巨大的反差就是科技进步的无声的证明。

然后老师又用图片对比了2000年前的学校和现在的学校,我们惊奇地发现,2000年来,学生们在教室学习的教学模式一点没有变化。

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是震撼性的,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模式依然几千年不变?如何发现、培养和保护孩子们的个性化发展?

随着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的横空出世,各种慕课( MOOC)尝试如雨后春笋般席卷全球。学校教育的变革也推动了家庭教育的变革。

家庭教育的变革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形式。在上两代人的家庭,因为孩子较多,大多数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教育以“散养”为主要形态。基本是老大自己摸索,然后再教老二和老三。衣服也是:老大新,老二旧,缝缝补补是老三。

在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放学后,除了掏鸟窝,就是捕鱼,或是玩打仗游戏,好像就没有家庭作业的印象。城里孩子沉迷于金庸武侠、琼瑶言情小说。城乡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收入上,更体现在家庭教育的方式上。

今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城乡之间的信息差在不断地缩小,教育形式也日渐趋同,从“散养式教育”向“精耕细作式教育“转变。

第二、内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家庭教育内容的巨大改变。富裕起来的家庭都争先恐后地”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孩子学钢琴、弹古筝、跆拳道、学绘画、练书法,生怕孩子”输在起点“。

自古以来,琴棋书画是“才子才女”们的基本素养,只不过现代家庭更趋于功利化罢了。

为了把苗苗培养成一个“小才女”,我给她选择的训练内容是以结果和兴趣为导向的。包括:钢琴、国画、英语、日语、法语等。

最近正在研究scratch编程,这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也是培养孩子创新思维的最好诗三百首》等。在诵读的过程中,扩大了识字量,也明白了一些浅显的道理。

此外,我也借鉴了成功学和NLP中的有价值的内核,让苗苗每天早晨读背我自编的《徐氏家训》。通过反复诵读,将一些传统的和现代的核心价值,内化为孩子的品行和道德基础。

第三、工具或手段。传统的教育工具和手段:一个教鞭一本书,熟读背诵和抄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教育app软件就可以帮助家长轻松教育孩子,提高训练效率。

我就经常使用迷你播放器,利用一切间隙播放英语日语和法语,增加语言学习的输入量,使苗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取得进步。

利用好每天的碎片化时间,也是家庭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我通常会在苗苗吃饭、刷牙、洗脸、坐车和上厕所时候,打开播放器,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电脑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我经常使用可汗学(khanacademy.org)带苗苗学习数学,可以通过游戏学习数学。

另外,我也指导苗苗上一些儿童英语学习网站,比如说www.kids-pages.com,一个非常优秀的儿童图片网站,训练孩子英语思维,如果方便的话,最好能够打印下来,便于随时随地学习。

因为我常年教高中英语,知道手机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极大,特别是晚上睡前时间,经常有学生玩手机到半夜,严重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效果。

所以,我尽量不让苗苗接触手机,并经常给她介绍小孩玩手机的危害。偶尔允许她使用手机查一下学习资料,减少手机的神秘感,所以她就不会对手机产生依赖感。

现在,苗苗的一个堂姐和两个堂姐,一有空就抱着手机,往沙发或床上一躺,要么玩游戏,要么聊QQ或微信。随着游戏水平的提高,眼睛视力和学习成绩逐渐下降。

走在路上,也是头带耳机,听着伤感的流行歌曲,无非都是情呀,爱呀之类的。当初都买MP3或手机时,都打着学习英语的旗号,美其名曰练习听力。

有时候,我就用开玩笑的口吻调侃小姨子,你当初不是有名的虎妈吗?现在怎么放任自流了?

她苦笑着说,孩子上了初中之后,逆反心理越来越大,不听使唤了。

现代家庭教育创新,要改变传统的纯家长制式的吼叫、训斥和打骂,代之以沟通、尊重和培养习惯。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父母的管理就会变得越来越轻松。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一柄双刃剑,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多少个家庭因为网瘾少年而忧心忡忡,甚至化亲情为仇恨!

从某种意义上讲,手机至于现代青少年,如同150年前鸦片之于国人,其危害是终身的。

同时要重视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这是TA融入社会,甚至脱颖而出的原动力。父母需要创造一些机会,锻炼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自己到商店买东西,在亲友前表演节目等,都是不错的锻炼方式。

此外,传统的家庭中,当孩子考试不及格,或未能完成某项任务,家长一般都是责备训斥,甚至是棍棒加身,致使孩子心生怨恨,日益逆反。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共同解决问题,借机培养孩子的逆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