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遇到了亮亮妈,聊起让亮亮上兴趣班的事,一肚子苦水。 亮亮5岁半,上幼儿园大班,今年秋天就要上一年级了,一直没有上过才艺兴趣班。看了我前天写的文章《美术纳入中高考,幸还是不幸?》之后,有点着急,希望早点让孩子接触些业余爱好,为将来提前做好准备。 众所周知,体育纳入中考已经是事实,音乐和美术纳入中考,还属于一些省市的试验阶段,但是是未来的趋势。所以未雨绸缪是正确的,正如马云所说,未来已来! 亮亮妈现在苦恼的是,孩子什么都不想学,就想玩,不知道该怎么办,希望我能给她出出主意。 其实,这种情况比较普遍,许多孩子都是被家长“逼上梁山”,每个周末四处赶场子,连睡个懒觉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因为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学习任务较轻,时间相对比较充裕,是培养孩子才艺兴趣的最佳时期。 不管是将才艺作为业余兴趣,还是为了以后走艺考之路,或是做两手准备,明确的学习目的,有助于持之以恒地练习,最终将兴趣转化为特长。 1 兴趣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父母有某项特长,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时候,有一定的优势。 以我为例,我是英语老师,苗苗从小就开始接触英语,耳濡目染,打下了扎实的英语童子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在中学的时候,喜欢写毛笔字,虽然水平不高,但有空喜欢写写,也是为了给苗苗做一个示范,吸引她的好奇心,引导她模仿学习。现在她每天自己开始写一张毛笔字,不需要我去督促,我只是偶尔写几个字和她对比,顺便鼓励鼓励她。 画画不是我的强项,但是这并不影响我培养孩子画画的兴趣。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和苗苗比赛画画。她喜欢画公主,我虽然费尽全力,还是比不过小画家。我最受不了的是,她一有空,就要我陪她画画,画完之后,由苗妈来当裁判,我总是得分最低的那位,从来没有例外。 对于父母不是专长的才艺,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去吸引孩子,使她逐渐产生兴趣。 为了让苗苗弹钢琴,我经常带她去各个琴行参观,欣赏其他小朋友练琴;从网上下载一些钢琴演奏大师的钢琴演奏,让她体会音乐的魅力;到有钢琴的朋友家做客,感受生活中音乐的乐趣和弹琴的优雅。 经过以上铺垫,我才和孩子商量好先上几节钢琴课,如何喜欢,再继续学下去。期间,感谢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这一尝试,就坚持了一年半了。 2 巩固期 在孩子对某项才艺有了一定的兴趣之后,要趁热打铁,想方设法巩固前期成果。 方法因人而异。比如说,小红花、积分卡、语言鼓励、实物奖励,也可以拍成照片和视频,通过前后对比,让孩子看到进步,感到希望。 经过90天的积累,一般孩子就会把练习变成一种习惯,变被动为主动,使兴趣爱好巩固下来。 这是一个关键期,不能松懈,否则前功尽弃。培养一种兴趣爱好不容易,在成功地培养了孩子的一种爱好之后,再去培养第二种爱好,相对就比较容易一些了,因为“成功是成功之母”。有了第一次成功的经历,孩子的自信心得以提高,相对来说,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就会减少。 3 保持期 要想把兴趣转化为技能,转化成竞争力,还需要经历最后一个阶段---保持期。 在准备培养孩子的才艺之前,必须明确孩子学习的目的。要做好坚持10年、15年的心理准备。因为要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如果不能做到优秀,那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青春。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优秀。根据“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只有每天“刻意练习”三小时以上,连续坚持10年,才能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 退一步说,有一两项兴趣爱好,既能丰富业余生活,又能放松身心;对生活充满热爱,排解不良的情绪。有真正的兴趣爱好的人,通常不需要去找一些事情来“打发时间”。那些经常感叹生活空虚无聊的人,往往都缺乏真正的兴趣爱好。 有一位律师和法官,业余时间喜欢研究数学。他最有名的那个“费马大定理”,是他儿子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的。他就是数学史上鼎鼎有名的费马(Fermat)。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毅力不够,是父母督促不够,使孩子慢慢松懈了。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父亲或母亲。同样道理,每一个失败的孩子背后,也一定有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或母亲。 一定要先从培养一个成功的好习惯开始,然后才开始慢慢放手,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才艺启蒙,一旦开始,就要坚持走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