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软实力英语的第294篇文章。 说起家庭教育,人们往往会想到两个流派,东方式的“圈养”, 和西方式的“放养”,或叫“虎妈”“猫爸”之争。 在我9年的家庭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也在这两个方法中不断徘徊,希望找到一个平衡点,能够结合东西方文化的精华,使我的教育实践更科学,更成功。 当孩子第一天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每一个父母都怀着美好的憧憬,规划着孩子的未来。然而,事情的发展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孩子慢慢长大,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不唯命是从,并且在竞争中屡屡受挫的时候,我们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开始怀疑我的教育理念,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方法,开始质疑我们的培养方向。 国庆前,碰到一位前年考上大学的学生的妈妈。她在表达了对我的帮助的感谢之后,一直唉声叹气。 我:怎么了?想你家闺女了? 学生妈:想也没用啊!人家不想咱呀! 我:不会吧?你孩子看起来挺懂事的啊? 学生妈:那是对外面,对我们就像对敌人一样。这不,现在上大二了,每个月就往家打一次电话,要生活费。我们老两口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人家从来没有一句关心的话。 我:你满足了吧。现在孩子都这样,你家是一个闺女还好一些,好多生儿子的才喊冤呢!到时候“娶了媳妇忘了娘”。 我们的家庭教育,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其实,这关系到教育的三个境界。 01 优异的成绩 家庭教育的第一重境界,就是以成绩为导向,给孩子灌输基础知识,培养生存技能,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 这是80%的家长都在做的事情,生存第一,这也无可厚非。中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为了将来能有一个理想的工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争取考一个高分,进一个好的大学。这也是大家努力学习的动力。 面对这样一个竞争环境,家庭教育的所有努力,都在围绕高考指挥棒转,因为脱离这个“现实”,去玩“情怀”,风险很大。 有的家长为了逃避竞争激烈的国内高考,把送孩子出国留学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殊不知,欧美学生的学习也是“亚历山大”,不能忍受国内的压力,也很难战胜国外的竞争。 所以,无论孩子在哪里上学,优异的成绩都是优秀的代名词。未来人才的竞争,就是家庭教育的竞争。但是,唯成绩论导致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孩子的周末没有了笑容,早出晚归奔波于各个课外辅导中心,家庭作业、课外作业占据了孩子的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 结果,孩子成为了一个学习机器、考试机器。 02 个人的潜质 家庭教育的第二重境界,是打造孩子的个人潜质。考试成绩是别人可以超越的,而个人潜质是个人独有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有点孩子,你让他读英语,他一会就瞌睡了,但是如果让他看网络小说,半夜三更都不睡觉。就以苗苗为例,让她弹钢琴,任务完成了,多一分钟都不愿弹,但是要她画画,或是做手工,吃饭了都要喊半天。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潜质,有的喜欢舞蹈,有的热爱篮球,还有的有管理天赋。父母是孩子的伯乐,找到孩子的天赋,然后把它打造成别人无法超越的竞争优势,这是每一个父母应尽的义务。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很多时候,人的天赋都是长期坚持训练的结果。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潜能,我们要找到相对靠谱的那个,然后深挖一口井,直到挖出闪光的金子为止。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至少需要10年,甚至20年时间。有一个故事是关于金字塔的,说是世界上只要两种生物可以登上金字塔的顶端,一种是蜗牛,另一种是雄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远大的理想。 03 良好的品德 家庭教育的第三重境界,是塑造孩子的品德和人格。 第一重境界,是为了解决孩子的生存能力问题,第二重境界,是为了提升孩子的生活品质问题,第三重境界,是为了打造孩子终身幸福的防火墙。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品牌,个人品牌是一个人优秀品质的体现,而一个人的品德和人格,需要从小开始塑造。先要培养好的习惯,然后形成个人品德。 良好的个人品德,是一个人立世之本。有才无德,行之不远;无才无德,寸步难行。 现在很多家庭只注重家庭教育的前两重境界,而忽视了最重要的防火墙建设,导致了许多人生悲剧的发生,致使前面几十年的努力付之东流。 最常见的就是,有人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名校毕业,位居高官,结果因为贪污腐败,成为阶下囚;还有人通过多年打拼,腰缠万贯,却因欺诈失信,走上被告席;更有人为了获得高分,考试作弊,而受到严厉惩处。 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悔恨的泪水总是令人惋惜、但是,如果从小就有严格的家风,并且严于律己,对法律法规有敬畏之心,打造一个为人处世的防火墙,就不会有这么多人生的遗憾发生了。 有鉴于此,我非常注重苗苗的品德和人格的塑造。每天早上都要背诵徐氏家训,每周六晚上进行感恩日活动。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积累,使优秀的品质内化为她的个人品德,约束并指导她的言行举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