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说家长非要是教育专家?

 苗爸英语启蒙 2020-09-09

这是软实力英语的第310篇文章。

昨天,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句我非常喜欢的话,美国小说家Marijane Meaker在《Gentle hands》一书中的一句名言:

Obstacles are challenges for winners, and excuses for losers. 障碍对胜利者是挑战,对失败者是借口。

这句话,让我联想起一些宝爸宝妈们,或者鉴于自己英语不好,或者因为自己数学太菜,或者由于自己不是老师,而推卸亲自教育孩子的责任。家长不能为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不专业寻找借口,因为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出类拔萃的人,都不是出生于教育世家,家长的任务是为孩子的未来指明方向。

前段时间,在小区里,我遇到一个和苗苗要好的孩子的妈妈,感叹地对我说,真羡慕你们当老师的,懂得怎么教育孩子。

我:老师的孩子不一定都是优秀的。

宝妈:我看你家苗苗就不错啊!既懂事,英语学得又好。

我:那她也不是班里的前三名。

宝妈:已经不错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教孩子。

我:苗苗的一个表姐在二中,上初一了。班上前两名学霸,一个家里是做小生意的,每天还要帮助家里照顾生意。另一个爸妈是开出租车的,每天起早贪黑的,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

当然,孩子的路还很长,现在比较有点为时过早。但是,这个案例说明了一个道理:家长不一定非要是教育专家。

父母要做的点燃孩子的内驱力!

01

高考状元的家长

分析历年高考状元的家庭,虽然父母的职业职位各异,经济条件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几乎没有一个的状元的父母,曾经是高考状元,并且大部分高考状元都来自普通工薪家庭。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出生于农民家庭,事实上,历年高考状元,鲜见名人之后。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状元家长,却没有培养出状元孩子呢?

可以想象,多年的高考状元,就是现在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而富裕家庭或者高知家庭里的孩子,心理压力一般都很大。因为家长们都孩子寄予厚望,要求严格,不能容忍孩子落后他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通常或多或少会有一定的心理疾病。

而许多来自普通家庭的状元,从小目睹父母工作之艰辛,赚钱之不易,所以从内心深处渴望努力学习,报答父母。这种动力是巨大的,也是伟大的。

有一位文科状元的母亲,没有文化,但是,从女儿上一年级开始,直到高三,母亲一直让女儿每天早晨读书半小时,说她喜欢听女儿读书的声音,因为非常好听。长大以后,女儿才知道,并不是自己的声音好听,而是母亲对自己的鼓励。

02

高考状元的老师

同样道理,我们再来看一下高考状元的老师们,有很多都不是名校毕业,更不用说是曾经是高考状元了。谁说状元的老师,也一定是状元?

我们知道,历年的高考状元,都是被北大清华录取,毕业后要么出国留学了,要么考研进了研究机构,几乎不会到中小学任教。

那么,有人会问了,没有状元经验的老师,又怎样培养出高考状元的呢?

如果细心观察一下各省盛产状元的中学,不难发现,其实就那么一两个,优秀的生源和优秀的师资,是这些学校走上神坛的原因。好的生源需要功底深厚的老师,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11年前,人大附中有一名数学老师王金战,一夜之间火遍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教师”。他带的一个班55名学生,有10位学生进入牛津、剑桥、耶鲁等世界名校,有37人考进清华、北大。他自己的女儿也在2006年考上了北大。

王老师当年在山东临沂教书,后来调到了青岛二中,再然后调到了人大附中。从一个县城中学,经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入人大附中这个更高的平台,说明教学能力比较突出,也说明状元的老师也可以是来自小县城。

王老师总结了考高分的几个秘诀:目标、享受学习、方法、学习的动力。

推荐王老师的两本书:《中国英才家庭造》、《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是我除了《人生设计在童年》之外,少有的两本反复阅读的教育类图书。

教学工作具有许多共性。老师们必须了解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还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

03

聪明智慧的家长

列举上面的事例,不是为了说明家长不需要学习教育方法,而是要说明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努力学习做一名聪明智慧的家长,而不是以自己的不专业为借口,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培养。

优秀的孩子都有共同的特点:好习惯、自律、上进心、勤学好问、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是优秀孩子成长的摇篮,也为优秀孩子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一个人的小学阶段完成了一生智力开发的80%。包括阅读能力、外语能力、思维能力、艺术特长等等,都需要从小抓起,打好童子功。

所以,聪明的家长应该学会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做好小学规划,分阶段提升孩子的优秀素养。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都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因为优秀始于你的强项。

因此,聪明智慧的家长,在家庭教育时,要抓住两个关键点:第一,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第二,孩子的强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