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语启蒙:外语学院“贵族化”的反思

 苗爸英语启蒙 2020-09-09

这是软实力英语的第329篇文章。

昨天,看过一段知乎网友“ TuaTua英语 ”写的一段话,深有感触。

“ 现在高校农村学生越来越少,就连小城镇的都很少,而其中北外似乎还更“贵族化”一些。我入学的时候,老师问有没有农村的,我们班上只有两个人举手,而且我和那个同学都知道自己只是出生在农村,后来已经搬到县城了。而其他同学都是二三线城市、更多是省会城市来的。年级中绝对不乏入学时英语水平已经好过大四时的我的(不单是口条好,是真的语言功底好)。 ”

相信,很多人读到这里,会有点不淡定了。难道偏远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孩子,就学不好英语了吗?可以,但是所占比例非常低。

我当年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班上口语、听力、发音好的同学也大都来自大城市。有些同学,直到我们大学毕业,水平依然遥遥领先。

比较有名的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例子。来自农村的俞敏洪,当年在北大英语系求学时,与城里的同学相比,口语、发音、听力一直是他的软肋,这一差距一直持续到他大学毕业。

像北外、北语、上外这样的外语院校,“贵族化”现象更为突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01

阶层固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 学生们的选择机会很多,出国游学,国际幼儿园,外教口语课,国际夏令营,这些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英语水平,也增长了他们的见闻。

这些条件,都是偏远的城镇乡村无法比拟的。毋庸置疑,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要不,为什么国际幼儿园里,星二代和富二代扎堆?

此外,在大城市里,外国游客、外企、高校比较多,锻炼口语的机会也相对较多。大家都听说过,当年马云练习口语的故事。每天坚持到西湖边为老外免费做导游,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有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再加上他的勤奋努力,使英语口语成为他一生的优势。

在资源匮乏的偏远城镇乡村,一年甚至十年也难得见到一个老外,更别说和老外聊天练习口语了。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另一个恶性循环,外语院校在偏远地区的每年招生人数仅为两三个人。

02

启蒙趁早

面对外语院校“贵族化”趋势,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如何应对?

用时间换空间早日开始英语启蒙,用时间的积累,战胜资源不足的短板。

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听说读写译,任何一项能力的脱颖而出,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积累。

10岁之前,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多,记忆力也比较好,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准确地说,是英语自然习得的最佳时期。10岁之后的学校英语学习,是一种快餐式的学得过程。因为缺乏童子功的基础,它将一直影响孩子未来的英语学习功底。

举个简单的例子,英语26个字母,每一个字母都有一个字母音,并且在不同的单词中的发音也各不相同,此外还有语调、重读、连读、失去爆破、弱读、浊化等发音现象。都需要长期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

而学校英语教学,每周时间有限,班级人数又多,老师不可能逐一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发音,甚至都没有机会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发音问题。

鉴于儿童的超强模仿能力,从小给孩子输入地道的英语音频视频,然后反复模仿练习,攻克发音难题。

03

寒门逆袭

在这个阶层逐渐固化的时代,有人感叹“寒门难出贵子”,但也有人并未因此停止前进的脚步。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刘媛媛,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农门”,考上了北大法律系硕士研究生。后来她挑战自我,参加安徽卫视《超级演说家》比赛,最终夺得第二季全国总冠军。如今她再次出发,成为媛创文化CEO,成功完成了逆袭三级跳。

复旦校长杨福家说:“在信息更新迅速的现代,能拉开人和人之间差距的,不再是她掌握了多少知识信息,而在于迅速吸收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只要获得学习能力,就能原地逆袭。

英语学习亦是如此。只有勤奋的汗水加上顽强的上进心才能敲开通往“英语高手”的大门。

面对阶层固化,抱怨无济于事,唯有充分利用自己唯一的资本---勤奋,去改变可以改变的,去适应无法改变的。

04

弯道超车

时代的发展,为我们实现寒门逆袭、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

如今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智能手机日益普及,人们的学习生活习惯被彻底颠覆,英语学习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只要下载一款手机APP,就可以轻松地和老外聊天,自如地练习英语口语和听力,瞬间使得以前“高大上”的英语学习方式,变得非常平民化,使得寒门学子,看到了飞越“农门”的希望。

当然,不是说有了方便的学习工具,就一定能够实现逆袭。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孩子们发挥寒门学子吃苦耐劳的精神,用时间和汗水战胜自身的短板,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