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软实力英语的第520篇原创文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00年前的治学之道,即使在今天来看,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虽然说,苗苗的英语启蒙已经走上了正轨,但是我依然不敢懈怠。一边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思考,已经成了我的生活常态。 可能是因为我从事高中英语达20年之久的缘故,有的时候,我分享的方法具有个性化特征,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但是,我相信,我独特的经历和认真的专研与思考,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对读者诸君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要强求一致。 最近一段时间,主要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今天周末,算是做一个总结。 01 千篇一律 我们经常说,学英语的最好方法是模仿,通过模仿地道英语的语音和语调,慢慢地学会英语口语。 可是,在家庭英语启蒙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许多父母就盲目地模仿别人的方法。比如,原版书启蒙法、看电影学英语法、疯狂英语法等。 总之,什么流行就学什么,却没有考虑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每一个孩子的情况不同,不同年龄段的个性和基础也有变化。。当然,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只要能够持之以恒,一定能够有所收获的。 问题在于,再好的方法,也是有适应期的。这就如同虽然燕窝好吃,但是一天三顿吃,也会厌烦的。所以,应该经常变化不同的方法,让孩子一直保持学英语的新鲜感,也就更愿意配合父母的任务安排。 就以阅读为例,我就曾经尝试过故事角色扮演,猜结尾,听读、跟读、默读等不同的形式。特别是对年纪较小的孩子,更不能一直用成人学英语的方法套用在孩子身上,使孩子失去了学英语的兴趣,得不偿失。 02 重视口语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惨痛教训。落后的根源在于教育,因为知识改变命运。没有知识,就会落后于人,就要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决定孩子未来高度的奠基石。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共识,家庭英语启蒙教育,才会受到如此空前的重视。 经济发展带给中国家庭的一大变化,就是几乎每一个城市家庭,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英语启蒙。尤其是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时代,信息差在不断缩小,学英语的工具和方法在不断普及,因此,地域差距也在不断减小。 这一点在英语口语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在网络发展初期,偏远地区家庭的孩子想要练英语口语,几乎是不现实的事情。如今,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有一部能够上网的手机,就可以通过应用软件,随时随地学英语,与外国人交流变得简单而容易。 在各个群里,经常能看到大家互相交流,谈论孩子上外教课的情况。这真的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因为网络教育打破了阶层的垄断,已经惠及到了千家万户。 学英语必须重视听说,特别是口语。从这一代孩子的英语启蒙,我看到了英语变革的曙光。 然而,如果你一直跟踪和关注中国的家庭英语启蒙教育,就会发现一个怪相:在学龄前,大家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英语口语,但是在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因为学校课业繁重,每周的英语课又比较有限,每个班的孩子又比较多,一个孩子每个星期难得有一两次口语训练的机会,所以,孩子的英语口语能力逐渐退化,最终又回到“聋哑英语”的老路。 这个问题不是学校能够解决的,因为流利的英语口语,离不开大量的开口训练。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家庭,没有其它地方有这个时间,也只有父母能够做到每天引导和陪伴孩子训练英语口语。 记得以前学英语,流行交外国笔友。现在,这依然是一个学好英语的好方法。以前写一封信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收到回信,现在即时通讯软件非常发达,随时随地都可以语音或视频交流。 03 性格培养 培养幽默开朗的性格对于学好英语口语大有裨益。 众所周知,性格内向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太好。因为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一般来说,外向型的孩子善于交流,乐于沟通。 俗话说,言为心声。沟通交流,就是向别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而性格内向的人,自然不愿意向别人,甚至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去敞开心扉。 幽默的语言,可以拉近亲子关系。有时候,我们需要放下“尊严”,和孩子讲一个笑话,自我调侃一下,让孩子敢于和自己亲近,愿意和自己交流。 当孩子放学回家之后,不愿意说话,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说明亲子关系出了问题。 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