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二是学生心理敏感期,最容易出现问题!

 木香草堂 2020-09-09

中学时期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危险时期。中学生成人感、自立意识不断增强,心理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附、半独立状态,他们和成人一样感受着来自社会方方面面及学习中的压力,这就成了心理疾患的“病根”,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等。因此,全面把握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矫治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当成为当今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迫切需要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初二学生尤为明显。

初二学生心理问题的特殊性表现

初二是一个问题多发的年级,这个年级的学生少了初一时的天真,也没有初三的认真和踏实。更多的是叛逆,用老师和家长的话来说就是,越来越难管,越来越想不透这些孩子在想什么,初二的孩子却是很让老师操心,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的专家把这个现象称为“初二现象”,似乎是一个新发现,其实是青春期心理问题的集中反映。

第一、女生的孤独感进入青春期的女生,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孤独感,因为她们开始自我关注,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是内心的封闭又让人很难走进她们,因此会产生孤独感。孤独感一旦形成,必然会带来相应的行为,强烈的内心活动与外界的不适应,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造成一系列与年龄不符的行为。如早恋、行动怪异、孤僻离群、对冷嘲热讽尤其敏感;意志消沉,喜欢在文学作品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对号入座、自怨自艾、情绪不稳。很多时候在课堂上也无法割舍对小说的厚爱,影响课堂听课,甚至有的孩子开始写小说,小说中充满了幻想,对友情、爱情的描写美伦美幻,不食人间烟火。

第二、不愿“揭短”的心理现象这个不愿“揭短”即包括自己犯了错误不愿意承认,也包括别人犯了错误不愿 和老师沟通。初一的时候老师在班级里问,今天谁没有出早操,马上会有学生说,老师某某没出操,其他学生也会点头表示配合。可到了初二,情形大变,班里的教学用具被打坏都没有人说出来,期间不管是破坏教具的同学自己,还是其他看到的同学都不肯把事情说出来,大家就像商量好了一样对老师是“三缄其口”。

第三、学生的“早恋”现象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对异性以自然吸引为基础而产生的爱慕已成为一种有规律性的现象,是正常的。但如果在生理上有对爱的需要,自身有这种渴望,以及青少年特有的探秘心理和求知欲等,就能导致对性的信息反映比较敏感,而且往往以过分的情感体验代替理智的反映,产生偏离的行为。

第四、优等生的“叛逆”初二的时候,学生进入青春期,人心躁动。世界观、人生观开始逐渐形成,但是有很大的波动性,对有些问题的看法会出现偏激现象。受障碍以后采取和原发动机反向的行为,就是逆反。逆反有自觉的,也有不自觉的,其情绪反应亢奋。有些优等生心高气傲、听不得批评、将错就错、不顾一切、一错到底。优等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第五、冲动性和易受暗示性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高,有时会凭一时冲动行事,有时又会盲目自信、固执己见,对父母的要求符合己愿的就办,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就拒绝或打折扣。初二的学生非常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轻易接受不良影响也快,特别是对具体形象的模仿尤其快,有时不良的形象甚至是反面人物的形象也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以至产生过错行为。

第六、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冲突。随着生理上成熟和社会活动的参与面扩大,初中生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他们既要想摆脱父母和成人的束缚,拓展自己的空间,又存在遇到不适应新条件的困难,需要依靠成人帮助。一旦他们的独立性、好胜心受阻碍,就会产生走极端心理,会出现个人英雄主义。如果这种独立性不加以引导,就会导致冲动,异想天开,以致采取寻求刺激、新鲜的盲目行为,产生不良结果。由于他们在经济上、思想上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不能完全独立,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他们还是要找同学或同伴商谈,有些问题还得依靠父母或教师解决。这就表现出其依赖性的一面。因此,正如通常人们所说初二是各方面两极分化最严重阶段,必须加以正确引导。(三好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