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圣”王羲之一生中做了这几件事!让世人牢记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9-09
王羲之所处在的东晋,是一个讲究门第、流行拼爹的时代。当时,门阀制度盛行,门阀士族在政治和经济上享有极大特权,只要是士族子弟,不用经过察举和考察,能够直接被授予官职。王羲之有幸生于“王与马共天下”的王家,打小不用为生计和工作的事操心,使得他身上的艺术细胞无拘无束,呈裂变式发展,尤其是在书法方面。
据史料记载,王羲之家学渊源,父亲王旷和叔父辈的很多人都是书画界的达人。王羲之受家庭熏陶,自幼酷爱书法。七岁那年,王羲之拜著名书法家卫夫人为师,开始专门的书法学习。

王羲之也算是得天独厚之人,老天对他是蛮偏爱的,出生于琅琊王氏望族,落地便带上了富贵籍;身世既好,人又聪慧,尤其天赋了一门书法本事,少年即获得了高誉,左右邻里,上下诸侯,“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其书法评价为“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确实是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冠绝群雄,千多年过去,至今没有超越者。
人生到此,夫复何求?
王羲之到此,却还有太多要求的。

3.王羲之却喜欢攀比,其攀比不是一招鲜吃遍天,而是要招招鲜包圆天,书法、文章、地位、家庭、事业、财富、美誉以及琴棋书画茶酒诗词……都不输人,这,活得就苦了。王述,在书道与名气上,比王羲之差很远,但他后来在官阶地位以及在职场的美誉度上,却又高出王羲之很多,“王右军(王羲之)素轻蓝田(王述,曾被封蓝田侯,故叫王蓝田),蓝田晚节论誉转重,右军尤不平。”
4.王述早先声誉并不蛮好(他不会自己吃鸡蛋因而大发雷霆的故事,还入选了《世说新语》),但后来做人与做官,较受好评,升迁也比王羲之升得快,升得高。这下王羲之坐不住了,心里那股火熊熊烧。王羲之在会稽当内史(地方行政长官),恰好王述母亲过世,在会稽守孝,他去吊丧,看到王述在那里哭娘,王述要来跟他打招呼,他转身就走了。心里有嫉有恨,用得着在人家丧母之时,去羞辱人吗?

王羲之辞职之后,有史料说他过的是舒坦日子,与人打牌,跟人说书,优游林下……其实王羲之过得并不那么好。心胸不宽阔的人,难以过上神仙生活的。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里的说法可能更靠谱,“右军遂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王羲之过世确是早的,终年59岁,未满花甲。一代伟大的书法家,竟以狭隘心气而英年早逝,太可惜了。嗯,你不输人,样样不输人,那就请你输命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