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旅有道|湛山寺里寻境界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2000年7月29日晚于青岛教师之家

因了崂山的遐迩闻名,道教也定格在游人的心目中,而坐落在青岛市区的湛山寺,却鲜为外地游人关注。如果稍微了解一下它的历史,仅弘一法师在此授过课这一特殊历史情境,就足以让它光辉得流光溢彩,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因与之擦肩而过终生遗憾。

弘一法师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他的出家,他的才识过人,他的超尘脱俗,他的溘然长逝,都有着太多的特殊,充满了神秘色彩,以至有关他的一些研究,迄今仍是一个不解的方程。所以对于湛山寺,又多了一份特殊的兴趣。想当年,他的讲学弘法,成为青岛的一大文化景观,赫赫大名的青岛市市长几次宴请,都被他拒绝了。他保留了出家人的平静与淡泊,以及不与权贵为伍的超然情怀,为佛学界与青岛历史谱写了一卷明丽的画卷。令我多了几分敬意,多了几分激动。

湛山寺的监院心健法师是我的本村老乡,从南京佛学院毕业后便一心在这里学习佛法。今天下午拜见他时,他正在房前小院里干活,见我到来,甩下工具,便将我们带进他的寝房。刚一坐定,有关佛教的话题就自然而然地展开了。他很自豪地讲起这里的开山祖师倓虚法师、近代高僧弘一法师,以及现任住持明哲法师,进而讲到全国的一些名寺古刹,讲到在此修行的心境,以及生活禅的为人关注等。他谈得十分从容,笑得也很自然,我们彼此都有“他乡遇故知”的愉悦。记得当时我入大学时,他还是个十多岁的孩子,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他留住了儿时的纯静,又有了另一份淡定与从容,在这个特殊领域里耕耘着另一种收获。人有各自的追求,也有各自的生活方式,而佛教的淡泊名利与宠辱不惊,当是我人生追索的一种境界。临别,他送给我《金刚经》等一些佛教书,令我欣喜莫名。许久前便想认认真真地诵读《金刚经》了,由于这一段时间重点攻读《论语》而将它搁置下来。今日也许是个因缘,为我了此夙愿做了铺垫。读余秋雨先生的散文,知其很小的时候便已将《金刚经》倒背如流;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写得大气磅礴,其间透视出其儒释道文化的深厚底蕴。当今不少人短视与浮躁,为升官奔波者有之,为逐利奔波者有之,为求名奔波者有之,而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纷纭万变物象者少之。静下心来研读一下佛教文化,悟出一些禅的要义,也许可以使人们从浮躁不安走向安适静雅。

离开湛山寺时已近下午5点,几十位法师正在大雄宝殿里齐声朗诵佛经,余音缭绕,使这个静寂的寺院弥洒着一种浓郁的佛教文化氛围。我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如果从积极的态度与多视角去审视它,便会发现它是如此博大精深,玄妙有趣。

原载于《行旅有道》,陶继新 著;语文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