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美文:我的父亲(作者:潘向阳)

 当代文摘 2020-09-09


我的父亲


作者:潘向阳(湖南)

父亲是一个地道的庄稼汉,一辈子都离不开他那一亩三分地。以前种水稻,现在植花木。

父亲是一个执著的庄稼汉。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开始杂交水稻制种。他粘着下乡的农技专家,从选种、育秧、栽种,到施肥、除杂、授粉、防治病虫害,每个环节琢磨个透。他把自家的几丘田,用来做对比试验。几年之后,父亲田里的单产量在村里可以稳占鳌头。他被别的村聘为技师,定期指导。其实,无论村里村外,只要别人愿意问,他就会津津乐道,毫无保留。我曾天真地批评他专利意识不强,他淡然一笑说,他的专利是“专门利人”的。


父亲是个高明的庄稼汉。在水稻制种环节中,打“920”是个技术活。别人田里稻穗抽得齐刷刷的,收获季节,金黄一片,人见人爱。而他的田里,稻穗高低不平,并不讨喜。可从地里收获稻子回家晒干过秤的时候,父亲总能让小伙伴们傻眼。父亲说过一句经典的话:“耕作讲的是合理投入,论的是实际收益。种田图的是谷,而不是草,投资方向不能错。让稻穗齐刷刷地抽在顶上,结谷时固然好看,但不如我的‘七层楼(稻穗参差不齐)’授粉率高,来得实在”。从教之后,我把父亲这种可贵的思想植入到我的教育思想之中,我的论文《教书如耕作》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也算替父亲发扬光大了!

父亲是个雅致的庄稼汉。本世纪初,绿色环保的理念逐渐走入国人的视野。父亲将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种上了花卉苗木。丹桂、杜鹃、茶花、什楠、杨梅、石榴、香樟、青松、楠竹、迎春、麦冬……大树小苗,错落有致;花开花落,四季飘香。父亲耕耘自乐,沉醉其中。赏心悦目,修身养性之余,也为父亲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现在走的就是提倡的绿色发展之路。”父亲很享受这种生活。


父亲是个博识的庄稼汉。父亲通中医,获传偏方秘方无数,但他拒绝承袭祖父衣钵行医江湖。他说,你爷爷那是旧社会,被尊为悬壶济世;现在叫非法行医,使不得!父亲做泥工,从师学艺时备受师傅青睐,从放砖(将泥塑成长方体砖)到钉盖(钉椽盖瓦),无一不精。老宅子十间瓦房,就是父亲和母亲手搭手建成的。父亲学木工,无师自通,小到板凳方桌,大到箱柜门窗,他都敢做,而且做得有模有样。父亲能修理自行车、柴油机等物件,拆开来摆了一地,再装起来就使用如新了。童年的我,对这,绝不亚于对霍元甲和迷踪拳的崇拜!仓储管理员,纸厂锅炉工,丧俗纸扎师,风水先生……父亲的职业五花八门,父亲的人生充满挑战。


父亲是个狠心的庄稼汉。7岁时,我被父亲丢到了坝子里学游泳,呛几次水,当然也会了。8岁时,我就被父亲“逼着”下地干活,因为每天有任务,也有奖励。12岁时,我已经是一个熟练工,地里的活计,样样都会。初中毕业前五年里,我还要负责一条大水牛的温饱问题,看牛或者割草,总得把它管饱。童年里,抹不掉的记忆是贪吃的牛、吸血的蚂蟥、防不胜防的大小蚊子、恐怖的水蛇……中师毕业我参加工作了,父亲便死活再也不让我帮他干农活了。其实,父亲从来都不舍得。但是,他更盼望我掌握生活技能,吃苦耐劳,积极进取。一句话,“那都是一狠心憋的!”

这就是我深爱的父亲,一个只读过两年书,却如书般丰富的父亲。

作者风采及简介


作者简介:潘向阳,湖南省浏阳市金江小学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本科学历,长沙市优秀教师,长沙市“友谊优秀教师”。先后在《中国教师报》、《湖南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37篇次。

当代文摘·纯文学平台

声明:本文为作者投稿授权发布,其他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当代文摘微刊

dangdaiwenzha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