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 南 | 李晓伟:解 读 荆 柯

 当代文摘 2020-09-09

  

 《 解 读 荆 柯 》 

作者丨李晓伟(河 南)

你的成名在于你是一个刺客,一个极其有名的刺客。

你却是一个失败的刺客,你的成名也在于的你的失败。

作为一个刺客,你成就了一首歌,一首悲壮豪迈的歌,无论是谁,想起你就会想起这首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作为一个刺客,你成就了一条河,一条默默无名的河,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易水河,无论是谁,想起你就想起这条河。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你完全可以不必露面的,刺杀敌人的故事太多,刺杀秦王的故事更是多得不计其数,你更不是什么有影响的大人物,但惟独你留下了这首万世吟诵的歌。

人们记住了你,也记住了这首歌,却没有人能记住,在踏上征途的那一刻,你的心中是多少的无奈和落寞。

你应该庆幸,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太史公司马迁对你表现出了特别的偏爱,他用如椽大笔在《史记》中为你重彩浓抹地写下了一笔。

作为一个华丽的佩饰,你点缀了雄才大略的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的宏图伟业。

作为一个无奈的举措,你还昭示了燕太子丹在穷图末路的最后一搏。

刺杀秦始皇的人多矣,象你那么有名的却没有几个,尽管汉代名相张良用铁椎曾在博浪沙对赢政奋起一击,没有成功便落荒而逃,却只让人感到他的可笑和鲁莽。

历史终究是历史,即便如英勇无比的你也无力阻挡和改变历史车轮的前行。

因为,在历经战乱数百年的中华版土上,人们需要一片安宁祥和,供他们繁衍生息的土地,需要一段供他们休养生息的时间。于是,始皇赢政便横空出世,应运而生。因为,中华民族需要一个雄才大略,傲视群雄,横扫诸候、一统江山的帝王,尽管他暴虐,尽管他强横,但历史选择了他,中华民族选择了他。

著名如你的大刺客也无力改变这一现实。

与你同时期著名的刺客,如专诸、如豫让、如聂政等,尽管也曾不畏强暴,铲恶除强,却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你。

因为 ,他们刺杀的对象,远不如你刺杀的对象那么有名,那么有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对当时,而且是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

其实,太史公仍是惜墨如金,从他笔下,只能知道你的祖先是齐人,你出生在卫国,而后又到燕国,连生卒年月他都懒得去记录。

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历史选择你去刺杀赢政,恐怕也不会在正统的《史记》中占有一席之地。

你在刺秦之前,事业一直都不太顺利,尽管你好读书击剑,但在卫国,卫元君不采用你的谋术;在榆次,你与盖聂论剑,却因彼此不合而害怕离去;在邯郸,你与鲁勾践博弈而发生争执,因鲁勾践怒斥你,你便一声不吭的偷偷溜走了。这些是你刺秦之前的经历,你的这些经历表明,你并不是一个满腔热血,发奋图强之士,而只是一个见风使舵,甚至有些腼腆怯生, 不善阿谀之人。

无奈之下你来到了燕国,结识了一个杀狗的屠夫,此人名叫高渐离,擅长击筑,也就是当时的打击乐,也许当时你根本没有意识到,你的颠沛流离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在燕国,你与高渐离在街市击筑唱歌,或醉或唱,酒酣而泣,旁若无人,但这只是你的表象,你做的更多的是交游诸候,结纳贤士,从而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不是常人。

这些都是你人生的铺垫,其时的天下大势是,秦强而诸候弱,傲视群雄的秦王赢政正步步紧逼,渐渐地蚕食着诸候,而燕国当然也无法螳臂挡车,阻挡战争的车轮。

灭国的大祸即将降临,燕太子丹既惊慌又害怕,四处寻求改变国家命运的对策,却始终不得其计,焦虑之心难以言表。

历史的舞台选中了你,此时,该你出场了。

太子丹问计于老师鞠武,其时正因秦将樊於期获罪秦王而亡命燕国,鞠武劝太子丹不要接纳樊於期,而太子丹却不识时务的认为,有人来投而不予接纳会失信于天下,却没有想到因此也亡国在际。

不过也好,太子丹当时也许没有想到,不管刺秦成不成功,他好歹可以借樊於期的脑袋一用。

经过辗转反复,太子丹通过鞠武结识并接纳了你的隐士田光,田光向太子丹推举了你,而田光为了激发你的斗志,干脆自刎而死,这是激发你刺秦的第一个楔子。

无奈的你于是拜见了太子丹,并告知田光自杀的详情。太子丹为了表明自己对你的厚爱,两次叩拜跪而不坐,感动得膝行流涕,并将自己所谓的雄才大略告知了你,让你帮忙刺杀秦王。

此时,你才知道,自己已被推送到必行的边缘,如果去刺秦,你心中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不去,那么,你名扬天下的侠义之名,也就虚有其表了。

之后,你被尊为上卿,美味佳肴,车骑美女姿你之所欲,让你享尽了天下的荣华富贵。

但是,你可能只抱着“士为知已者死”的想法,根本没想到太子丹养你就是为了用你。

秦国一统天下的脚步越来越快,其时韩国已亡,楚国、赵国笈笈可危,弱小的燕国更如大石之下的鸟卵,倾刻便有被击碎的危险。

你仍没有起程刺秦的意思,此时,秦军已攻破赵国,俘获赵王,马上就要进燕国了。

你仍然没有任何表示,太子丹害怕了。

你为了拖延时间,向太子丹表示要去刺秦,必须得接近秦王,要想接近秦王,就必须带上可以让秦王相信的东西,如樊於期的脑袋。

太子丹当然不忍心,不为别的,只为害怕自己因此而失去召纳天下贤士的美名。

你找到了樊於期,向他讲明了利害。走投无路的樊於期无奈,只得自刎而死,让你用自己的脑袋去成太子丹的大业,去成就你名动天下的英名。

其实,这只是激发你行刺秦王的第二个楔子,此刻的你,如再犹豫便有点说不过去了,无论如何,这个楔子是你自己做成的。

太子丹重金为你购买了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又派燕国有名的勇士秦舞阳和你结伴同行。然而,一切准备就绪,却仍不见你有动身的意思,便问你是不是动摇了,害怕了。你知道,此时已无法再去推托,只得说是等一个朋友为你送行。

高渐离来了,在易水边。此时,夕阳西下,残阳染红了易水,悲壮而苍凉,身着白衣白帽的高渐离击筑,你和筑而唱,唱奏的是悲壮苍凉的曲调,送行者都垂泪而泣。

你边行边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支兮不复还,"曲调也转为昴扬慷慨。然后,你登车绝尘而去,再也没有回来。

你的身后,易水如练,残阳若血。

这是个不详的预兆,无论你刺秦成不成功,一场戏高潮的前奏已经做足,你无法再回头了。

看在你俯首贴耳,带着重金、割地地图和叛将樊於期的脑袋份上,多疑的秦王隆重的接见了你。

你镇定地,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大殿的台阶,靠近秦王。所谓的勇士秦舞阳此刻却被吓得脸色苍白,浑身颤粟。你回头向秦舞阳点了点头,给他鼓励,其实也是为了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向秦王献上地图,此后"图穷而匕现"。

遗憾的是,你惊天动地,蓄谋已久的一击未中秦王。

秦王急而拨剑,剑太长无法拨出,只得绕着柱子跑。

满殿的群臣被吓呆了,却急于没有兵器。持兵器的武士站在外面,未经命令却不能上殿。于是都只能眼睁睁地看你追得秦王满殿乱蹿,却无可奈何。严格的法律,有时是存在一定弊端的。

忽然有人大喊:"大王背剑!"就是从背后抽剑的意思,秦王终于抽出了剑,一招便砍断了你的左腿。受伤后,你向秦王投掷匕首未中,随后八处受伤。

你自知已无法完成使命,只得倚在柱子上笑骂:"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是你刺秦未成的一个牵强的理由。你的意思是说想生擒秦王献于太子丹,但我总觉得这个理由无法成立。

我一直怀疑你刺秦的能力,一直怀疑你盛名之下虚伪的一面,甚至,我总能感觉到,你找不到正儿八经刺秦的理由。说白了,如果你的能力不存在问题,那么最根本的理由就是——你不想去。

你矛盾的心情可以用一句歌词代替,"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你之所以违心的去刺秦王,是因为外在的原因,是因为你人生中的那几个楔子。

你去很勉强,所以你注定要失败。

每场戏高潮的到来,都与结尾紧紧相连。

你刺秦未成,精彩的故事也即将结束。

你的身后,也就是十个月后,燕国灭亡。燕王喜,太子丹等退守辽东,却因反间计而使燕王派人斩杀了太子丹。五年后,燕王喜被俘,第二年,秦统一了天下。

高渐离也没有得到好下场。尽管他隐匿于市,却始终不肯埋没自己,仍经常招摇过市。秦王听说后召见了他,因怜惜他善于击筑,便弄瞎了他的眼睛专门奏乐给自己听。随后,不甘心的高渐离举筑击秦王,不中而被秦王杀掉。

你刺杀奏王的故事结束了,易水边的那首歌也成了千古绝唱,但有两点疑问一直在我的心中萦绕,一是你究竟想不想去刺杀秦王,二是你的刺秦功夫到底有多高?

也许,你是被逼无奈才去刺杀秦王,但逼你的人,除了别人以外,更多的是你自己。也许你根本不想去刺杀秦王,因为,高瞻远瞩的你可能已看到了不远的将来即将统一的曙光。

但你还是去了,只为你那特有的虚名。

对你刺杀秦王的能力,前面提到的鲁勾践说的一句话最能说明问题:"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换今天的说法,就是你的功夫不行,因为,你太不努力钻研击剑的方法了!

不管你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你终究为世人留下了一段精美的历史,留下了一个回味悠长的故事,如果没有你,我想太史公是不会写下刺客列传的。

同时,你还留下了一首歌,久久地在世人的耳边回荡。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那么凄凉,那么悲壮,直今仍不绝如缕、在人们耳际回荡。

作 者 风 采 简 介

李晓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汝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资深媒体人。

  先后在汝州、郑州、北京等媒体任编辑、记者等。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通讯、报告文学等各类作品近两千万字。

  已出版散文集《渐行渐远》、小说《涮三国》两部作品,新闻评论集《话里有话》、散文集《汝风雅颂》、《浅斟低唱》正在结集出版。

 

投稿作者请加主编微信 rocola2010 以确认投稿是否成功

当代文摘·摘您所爱

 2018夏之卷·结集出版·征稿启事 

1、投稿要求:每位投稿作者提交一篇/首代表作,体裁限定散文、诗歌、小小说三类(诗歌:现代诗、古体诗词、散文诗皆可),字数方面,散文不超过2000字,小小说不超过1500字,诗歌不超过50行。

4、本次征稿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邮件主题格式:【夏之卷结集出版投稿】作品+作者+字数(行数),作品直接写在邮件里,并用word附件一份;正文格式:题目,题目下面署名,署名下面正文,标题和署名小四号宋体字,正文五号宋体  。文末务必附上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包含作者真实姓名、笔名、籍贯、文学简历等)1份、风采照1张、作者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