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 | 牛伟亚:惜土——通渭文化之通渭人家

 当代文摘 2020-09-09

惜土——通渭文化之通渭人家

作 者 | 牛伟亚(甘 肃)


水风轻、频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烟水茫茫,难忘。断鸿声里,立尽斜阳。――题记

白露已过半月有余,八月里并不娇柔的大风时不时的横扫赤条条的黄土高原。在这里,屡变星霜,将深秋沧桑的脸庞映照的额外明显。时光在这片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在渭水腹地,陇中上游的通渭县。沉浸在晚秋的怀抱里,安静而又躁动。起伏的山梁,沟壑纵横,干旱少雨,称之为光村赤地之区。语云:汉元鼎三年置县平襄,因古渭洲而得名的通渭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片贫瘠的地域里,黄土高原以她特有的语言诉说着自己苍茫艰辛的历史,追踪通渭文化的足迹,东汉通渭籍的夫妻诗人,秦嘉徐淑,其《寄妇诗》真容后人不得一见,着为憾事。清乾隆年间,时任威远知县的通渭人李南晖告老还乡五年后,震惊朝野的“石峰堡事件”爆发,农民起义军攻打通渭县城,年已75岁的李南晖与次子李思沆誓死保卫,与城破之时壮烈牺牲。其所留有的诗文书法石刻,道气尊严,圭角棱介,山立岳峙般的“大人君子”之风骨,尽显毕生所求的书格与人格。有着“巴蜀名臣,循良第一”之称的“牛青天”――牛树梅,其大字书法运笔丰腴,气势磅礴,笔法精到,蕴藉凝重,从容宽厚的儒臣气度尽显其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通渭的书画热,如火如荼,以张守忠、魏岗、李济畅为代表的一批书画家成为其中坚力量。“翰墨飘香,书画通渭”不仅是通渭人对雅好书画文化传统风俗的执着追求,更是通渭人高风亮节气骨的淋漓体现。从城镇楼宇到乡村农舍,无不展现着“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的通渭现象。


在1992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通渭书法普京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93年,国家文化部将其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荣登全国六个“书画艺术之乡”之列,随之,通渭的书画展览也成为全县的独特文化产业。通渭县也被国家有关部委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田径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红豆草之乡”。

历史也有着自己的呐喊与彷徨,环城而绕的牛谷河,干瘪的犹如一条无法起舞的白练,静静地看着这个地方的春夏秋冬,有着帝都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的通渭县,也在吃力地匍匐前进着,这里的发展,这里的变化,有如茫茫大海里那最不起眼的一朵小浪花,尽管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通渭县,更像是困在笼中的雏鹰,难以展翅飞翔。

很多事,从陌生变熟悉,从熟悉变陌生,几番轮回下来,你我就真的变成了“漂”,每一次踏上归途,对家的亲切之感自是不言而喻,而每一次游走他乡,总会感慨他们的发展之快,变化之大。当你跟着深秋的节拍仔细端详这片荒凉的大地,祖祖辈辈的通渭人如同奇迹一般在这里挣扎。有希望的,没希望的。

车站门口买罐罐茶的老大爷只是比上次见时又老了许多,裹着绿色的大衣,一把旱烟锅,一口地道的通渭方言;那买荞圈圈的阿姨双手筒袖,持着沙哑的烟酒嗓吆喝着;那第一次坐公交车的老大爷总是说世道变了;那带了两个孩子的女人和司机吵了一架,只因为没有给孩子买票,国庆高峰期,司机说必须一人一座,一人一票,可女人平时带孩子都是只买一张票,她突然不适应这样的改变;通渭县城里的水泥楼倒是建了不少,房价也涨的厉害,鹊桥也修起来了,通渭县南园红军长征文艺联欢晚会纪念广场被命名为第五批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发展显而易见,可通渭人的远方,如同农家女人头巾下深邃的眼眸,有光,也有悲伤。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该只是口头的号子,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里的人们该扔掉贫穷的背囊,不再如此世世辈辈埋头黄土,日子却是依旧捉襟见肘,黎明前的黑夜依旧如此的漫长。榜罗重镇,红色通渭;翰墨飘香,书画通渭;诗书传家,耕读通渭;旱作农业,生态通渭;陇上神泉,养生通渭,无论建设怎样的通渭,能真正为这里的人们带来幸福,那才算是通渭人自己真正的发展。

通渭,以原生态的贫穷孕育出质朴的乡村情怀,这里的爱情、亲情都低到了尘埃里,在眼前这片宽广的土地里开出了千万朵,万万朵海一样湛蓝,天空一样洁白的小花,写着爱下一代人的箴言,默默地在心口行走。时间揪着人心,年轻的我们慢慢长大,而可爱的父辈们却已老去。通渭,她需要成长,过去都已是炮灰,而属于她自己的英雄也不知何时出场?

庄稼人的人秋收才开始,地里的土豆、玉米如同农人手背暴走的青筋,在寒风里瑟瑟发抖。老农点上一支烟,蜷缩在地头,烟燃掉他心中的千回百转,把眼泪流进心里,没了那柔软的城池。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作 家 周 刊 原 创 精 品

作 者 风 采 简 介

亚  亚,笔名万念、北辰嫱烟,喜文艺,好诗酒。作品见于《今日头条》、《一线作家》、《天天快报》、《中外文艺》、《当代文摘》、《最美作家》、《精品悦读》、《艺术荟萃》、《潮流美文》、《澜锦文艺》、《四季文学》、《作家周刊》。为《美文周刊》专栏特邀作者。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纸和笔作为灵魂之曲最美的音符,在情感的指挥下演绎那唯美的故事。文字不仅给人以陪伴,更让人不惧孤单,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平平淡淡用文字记录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

声明: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发布,转载请留言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