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 || 刘维学:我从商校走进城市

 当代文摘 2020-09-09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我从商校走进城市

作者:刘维学(黑龙江)笔名:扎麻棵

1980年9月,我身着兰色的卡上衣,兜里别着钢笔,肩跨黄色背包,脚蹬皮鞋,来到牡丹江商校,开始了城市生活。

这之前,我已在山村里度过19年时光。多年来,冬天没有穿过线裤,光穿着空筒棉裤上学和劳动,夏天没有睡过褥子,早上起来身上印着深深的炕席花。整天以玉米和小米裹腹,甚至没有吃过大米和苹果。记得18岁生日的时侯,母亲给我买了一双弹性很好的尼龙祙,老人告诉我,走路脱下来揣兜里,到学校见同学了再穿上。  

那时,我乱蓬蓬的头发里藏着别人看不见的虱子和虮子,胳膊肘子和波凌盖处缝着小块的补衬,一双腿了色的农田鞋,连鞋带都不系,鞋舌头在外面飘来荡去,象一条不安分的鱼。

进商校不久,我明白了好多朴素的道理。比如,吐吐沫,可以吐到纸上扔进垃圾箱,不一定徃路旁吐。比如,走水泥路面,比黑土路面更平坦。比如,自来水更方便,水质也不比井水差。比如,睡木床比火炕还要舒服些。比如,暖气的供热效果比火炉更好。拉屎撒尿有固定的地方,不在房山头,不在田间和树下,不叫茅楼,而叫厕所或洗手间。


在商校,我学会了去浴池而不是土坑洗澡,跟同学学会了每天早上涮一次牙,上课前用木梳把头发梳理得规矩些。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地穿出去,才体面,自己看着也舒服。在商校,认识了一种专门在室内穿的鞋,叫托鞋。认识了一种不叫凳子的坐具,叫沙发。认识了一种睡觉时穿的衣服,叫睡衣。见识了一种柴禾,不是苞米秆,不是豆秆,做饭更快,火更旺,叫做煤气。

在一个温暖的集体里,还学会了爱和被爱。我明白了一个爱的真理。如果爱上一个姑娘,争取它的最好方法是,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和吸引力,而不是匆忙地向她表白。

在一个宽松的环境里,接触到了很多中外名著,促使我走上运用母语写作混饭的道路。在商校图书馆,我读到一个发生在南美某国的故事,一名关在监狱的囚犯,居然用十年时间,悄悄地地挖通了监舎通往外界的地道,并顺利地逃走了。这个故事鼓励我,把写作的爱好坚持到今天。

在商校学习2年之后,我走向更加广阔的生活。

商校,无论我象蝴蝶一样,飞多远,飞多高,你知道,我曾经在你的枝叶间盘丝作蛹。商校,无论我西装如何笔挺,裤线如何笔直,皮鞋多么闪亮,在你的记忆里,我总是兜里揣着饭票,在你的怀抱里奔跑的懵懂少年。


美文作者风采


作者简介:刘维学,笔名扎麻棵,1961年生人。毕业于黑龙江商学院。任职黒龙江省双鸭山市政府研究室,多年从事机关公文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土包子开花》。南甸子,伊甸园选自长篇小说《老屯旧事》第三章。

 


©2016

©2016 原创作品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