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 | 侗肄:夜读笔记『6首』(文/董治江)

 当代文摘 2020-09-09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夜读笔记『6首』


作者:董治江(四川作家)笔名:侗 肄

又回延安

——读贺敬之题签

∷∷∷∷∷∷∷∷∷∷∷∷∷∷

最初回延安

是多年以前——

“文革”中失学的清癯少年

远走他乡学打铁

五斤粗粮二十斤大米※A

四卷毛选一本《放歌集》※B

八两三钱装不满三只碗

饥肠辘辘时就拿《放歌集》加餐

细咀慢嚼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最想找地方舀碗南瓜汤或者红米饭)

守着乐呵呵的炉火

淬火点从铁砧移到了稿笺

写写画画这么些年

至今韵脚仍就押得很密

~~~~~~~~~

这以后握教鞭站讲台

这以后子承母业投身教育

新千年的一个美丽清晨

收藏家郜晋惠赠贺老题签

还悄悄叮嘱:配首诗吧

细细端祥

首日封上

老诗人笔走龙蛇

宝塔山下

延河水奔流不息

这才是一支流派啊——

声震长城内外

韵铺大江南北

※ A:当时城镇居民每人

每月粮食定量为25斤

※B:《放歌集》系著名诗人贺敬之上

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一本著名诗集

→→→→→→→→→→→→→→→←←←←←←←←←

善哉—麻雀

——读张新泉《雀,麻雀的雀》

∷∷∷∷∷∷∷∷∷∷∷∷∷∷∷∷∷∷∷∷∷∷∷

有“鲁奖”的青睐

脚下的路也伸展

当编审领津贴

常务一家老字号诗刊

拉船的积蓄

打铁的积蓄

都是你“叽喳”的本钱

~~~~~~~~

在下是你的回头客

吃惯了你炒的爱憎

喝惯了你炖的忧伤

而味道最悠长的是

和你苦乐与共的民间

先生,你幽一回默

我们就笑一回

千真万确,你低得高蹈

麻得好看

~~~~~~~~

听说你近来常怀念渔姑

怀念打铁铺拉风箱的阿兰

打算为这些红颜知己

买一份纯情保险

(是啊,春花秋月都锈了

心中的绿洲岂容沦陷)

~~~~~~~~

恭喜先生和你的同类

晋升国家三级保护动物

你低低在下的鸣声

是时代不可缺失的和弦

~~~~~~~~

大鹏高飞 雏鸟呢喃

小道潇洒 大路朝天

善哉麻雀 一路平安

……………………………………………………                                          

◆张新泉,著名诗人,早年有过船工、锻工

等社会底层生活经历,首届鲁迅文学奖得

主,《星星》诗刊前常务副主编,主要著作

有《张新泉诗选》等10余种。现居成都。

……………………………………………………

→→→→→→→→→→→→→→→←←←←←←←←←←←

写给记忆中的《蒲公英》

——再读曾伯炎先生旧信

∷∷∷∷∷∷∷∷∷∷∷∷∷∷∷∷∷∷∷∷∷∷∷∷

【侗肄附言】 余与伯炎师至今未曾谋面,

但手边藏有先生一迭时读时新的书札……

…………………………………………………

时间跨度已逾四分之一个世纪

当年,这份四开小报叫《四川农民》

(成为对开彩印的《四川农村日报》是后来的事)

每周生发一次的文学副刊《蒲公英》

如同诗的降落伞,飞扬在蜀水巴山

田间地头,照料多少文学梦抽穗拔节……

~~~~~~~~~~~~~~~~

彼时彼地,见稿回信成了《蒲公英》

与天南地北投稿者的一种约定——

开门见山,言词犀利

手术刀直指病灶

让人忍痛选择脱胎换骨……

~~~~~~~~~~~~~

如今,文学副刊竞相降格变脸

诗情画意如弃儿“举目无亲”

在梦中,也难见“编爷”只言片语

——赖样刊赖稿酬

到成了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

~~~~~~~~~

再读曾伯炎先生旧信

重温一代编辑高风亮节

□曾伯炎(1932——),四川日报

 高级编审,资深诗人,现居成都。

………………………………………

→→→→→→→→→→→→→→→←←←←←←←←←←←←←←←

人间有雾霾 作家有担当

——读宋方童《奔跑的黄昏》

∷∷∷∷∷∷∷∷∷∷∷∷∷∷∷∷∷∷

◇青年女作家宋方童发表于《山东文学》(2013年第3期)的一

万多字的头条小说《奔跑的黄昏》,被坊间誉为:审视了婚姻内

外的情感波折与灰色地带,凸现了作家的使命意识与担当情怀。

……………………………………………………………………………

素颜端庄。见纯抱朴

这指的是宋方童的两本散文集——

《渴望美丽》、《记忆温暖如初》

这就像刘海覆额的邻家女孩

麻花辫愈编愈长,腰间

亦时不时摇曳

灵见与城府

~~~~~~~~

“小说发在《山东文学》头条——

恢弘、紧凑、辛辣……”

——川报大编老Z,在电话那头言之凿凿

初读,眼花缭乱

再读,情事缠绵……

人世间那点事男女间那点事

迂回佯攻环环相扣

男女间那点事人世间那点事

打援穿插线线相牵

“交响曲”携手“多幕剧”

《奔跑的黄昏》已然成了“加速度”——

再迈半步,似乎就是深渊与黑夜……

~~~~~~~~

且慢,千钧一发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

挺身而出挡住了去路——

是的,狭路相逢

“她”尚需侠肝义胆

绝地反击,“她”有待强大的后援……

~~~~~~~~

望、闻、问、切——令人欣慰的是

宋方童已开出了第一味药……

2014-05-10于乐山叮咚井

→→→→→→→→→→→→→→→←←←←←←←←←←

含泪的倾诉 深情的呼唤

——读邓碧清《师之殇》

∷∷∷∷∷∷∷∷∷∷∷∷∷∷∷∷∷∷

◆前不久,以八十五岁高龄辞世的鲁清

荣是乐山著名记者作家邓碧清念小学五

年级时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

五十年前,川西南隆冬的乡野

清晨的冬水田总会展示

一道道细碎的冰面

十一岁的“贫下中农”的儿子邓碧清

打着光脚柱着竹杖

身着唯一的一条布满虱子的单裤——

“冻疮奇痒之后溃烂化脓臭味熏天”

被瞬间“红了双眼”的鲁老师

急步背到了公社卫生院……

~~~~~~~~~~~

——盐商的女儿,川大的优生

端庄美丽的鲁老师

彼时却有着被人强塑的“右派之身”……

苦难——二十多载的深重苦难……

身处逆境的老师自顾不暇——

却以惊人的坚毅与顽强

将自己一度沉沦的学生

一把拉回求知的疆域

令其发奋图强

静候劫难尽头的盛世与机遇——

读闲书读名著读中文系

继而成为读“古代汉语文献专业”的研究生

寒门学子满腹经纶

毅然折返故乡报社效力

为父老乡亲奔走呼号的首席记者

已然“加冕”“邓曝光”、“邓青天”的民间“头衔”……

~~~~~~~~~~~~~

如泣如诉的《师之殇》,万语千言

倾诉了昨日的伤与疼

“老师——妈妈”的深情呼唤

让这则笨拙的分行文字

字里行间泪光闪烁

2014-04-30于乐山

→→→→→→→→→→→→→→→←←←←←←←←

走梦五通桥

——读李跃平《灵魂的故乡》

∷∷∷∷∷∷∷∷∷∷∷∷∷∷∷

 ◆乐山五通桥籍诗人李跃平,用整整三年的时

间,以《桨声灯影五通桥》为总题,为素有“小

西湖”之称的故乡写就一部收诗62首的同名诗

集。其压轴的创作谈《灵魂的故乡》,尤如一记

定音锤,重重地敲打着乡愁的疼痛……

………………………………………………………

《入梦山水》

正好《回到花盐街》

找寻桥盐的魂魄

“小西湖”看点多多

且有“李诗”一路导游定位

~~~~~~~~

然而,打从盐码头上岸

第一眼就让人心碎——

泛着异味的湖水一脸愁容几近枯竭

32层的“新天地”虎视眈眈诡异满面

访《宝庆街:旧日苔痕》

读《菩提山:沉默的风景》……

茫溪岸边,“奔九”的丁佑君欲言又止

五通桥头,风烛残年的锁龙巷扼腕长叹……

此情此景

约会《吊脚楼的美人》

纠缠《白鹤林》的恋情

显然已不合时宜

——天车林立千帆涌动舟积如蚁……

而行前揣在兜里的一把主题词

已然成了负担和累赘

~~~~~~~~

茫然四顾东游西逛

正好与姓黄名葛的老《树王》撞了个满怀

五百多岁阅人无数料事如神

哪知他老人家支支吾吾答非所问——

言头句尾关心的到是蓉城的房价嘉定的户口

拐角处,可是南怀谨且走且摇头的背影

大师步履匆匆,咋不小住时日再去多宝寺听经参……

~~~~~~~~

“倾斜的天空下,你惊惶失措的表情”

成为《最后的绝唱》

“成为一种愁绪的标本”——

梦醒时分,谁在天际赫然打出字幕

◇2015年元月10日于乐山叮咚井

  

作者简介


侗  肄,本名:董治江,另用笔名:马瓞瓞;四川省作协会员,乐山市作协全委委员,乐山市作协校园文学创作研究会会长;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漫画增刊)、《文艺报》、《中国诗人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四川日报》、《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报》、《山花》、《飞天》、《现代作家》、《四川文学》(校园版)、《滇池》、《青年作家》、《中外诗歌研究》、《当代文坛》等报刊发表诗歌及诗歌评论;有诗作入选《少男少女抒情诗选》、《中国· 星星·四十年诗选》等选本并荣获《峨眉山文艺奖》、《四川省报纸副刊优秀作品奖》、《中国校园文学》首届教师文艺作品大赛奖等奖项。


©2016

©2016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