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尊重名家,力扶新人 同 学 少 年 情 作者 | 宋彩屏(河南洛阳) 剪下一段人生的锦瑟年华,三十年前我们在竹乡相遇。读书、学习、拼搏、进取。斑斓的青春岁月,悠悠的丛林般记忆:印象最深的还是高分后不加掩饰的欢笑,掌声四起时内心些许的甜蜜。青春年少,我们读书的目的直奔主题:应付林林总总的考式,解答或易或难的试题。 四起的骊歌,切断了彼此的人生交集,一别三十年,我们各自东西。你不知我,我不读你。三十年太长,山高水远;三十年太短,弹指一挥间。 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再相聚。 当年玉树临风的帅哥,如今尘满面,鬓如霜;当年清新的小白杨,成了五大三粗的水桶腰。即使如花笑靥依旧,纵然身姿曼妙妖娆,终掩饰不住岁月的沧桑,流年的倦怠;即使神采飞扬,热情似火,犹存的风韵终抵不过秋风乍起,落叶飘零的凄然。 带着不同版本的故事,盛宴上我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颓然乎微醉。 八十年代初的竹乡小城,远不及现代都市的繁华和开放。师范校园里,没有牵手相拥的情侣。没有勾肩搭背的恋人。纵然郎情妾意,情投意合,也只是用流转的眼神传情,用凝望的双眸示意,间或,是夹在书本间闪烁其词的只言片语。初初相遇的美好,陶醉着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 当年的我,犹如青涩的果子,自顾自成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目不斜视,足不出户,陶醉在小我世界,自得其乐,闭目塞听,浑然不知身边的莺莺燕燕,风花雪月。 毕业了,偶尔从知情人士的调侃中,在来往有限的几个同学闲谈时,听到我同窗姐妹、同学兄弟竟有那么多美好的开始,只是这情愫昙花般短暂,终没修成正果。“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珍惜当下的缘故,同学中纵然彼此有故事的,相见瞬间,推测着对方的种种际遇,哪怕内心万丈狂澜,汹涌澎湃,但他们的脸色是平静的,千言万语凝成一杯酒的祝福,一个眼神的会意,一次令彼此微微颤栗的握手。 也有俏皮捣蛋的男生,或许当年心仪谁谁,暗恋某某,借酒盖脸,开几句不伤大雅的玩笑,粗大的手掌,似乎不经意间撩起女生垂下耳朵、盖住脸庞的长发。 “你风采依旧,我萎靡枯萎。岁月是美容刀,还是杀猪刀?” “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悔不当初!” “你仍旧是当年的胡辣汤,我还是油条,爱咋就咋。” 男同学酒逢知己,喝酒买醉,,女同学尽兴聊天,畅所欲言。同学会,阅读彼此的故事,体验人生况味,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担生活的磨难,是释放压力的最好路径。 几杯酒下肚,微醺。我悄悄走出雅间,坐在大厅一角,看着人翻马仰的场面,百无聊赖,打开手机,习惯性浏览微信中同学群里的信息。只见刘同学的照片孤零零端坐在微信里,旁白:我落单了,期待同学会盛况。 我的眼睛微微润湿,有关他零零星星的点滴往事,瞬间接连成篇。 毕业那年,刘分到乡中教书。乡间文化生活的贫瘠,基层教书的索然,逼着他两年后又离职进修。阴差阳错,毕业后,中心校校长不待见他,刘被分到了更加偏远的一个山区小学。 那是怎样一所学校呀!一排孤零零的破校舍,四五十个学生,三个教师(两个教复式班),刘是唯一一个公办且住校的。每天放学后,他独自躺在学校后面一个小池塘边的草丛中。四围静悄悄的,从暮色苍茫到星光满天,他只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觉得身上也好像长满了青青野草。偶尔向水中投一块大石头,除了扑通一声,除了溅起几多惨白的浪花,除了砸碎一池月华,周围坟墓般死寂。 那天,借着酒劲,刘跑到中心校,指着校长的鼻子大骂,快意恩仇。第二天辞职,只身跑到青海闯荡。 在青海,他跑过保险,发过传单,卖过衣服,做过快递……在当地一次司法部门公开招聘考试中,他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检察院的公务员。体制中,他爬模滚打,过关斩将,终于领军检察院。 随着手机的不断震动,已经有同学把聚会的照片、录像发到朋友圈。刘兴奋地发来各种表情图片,想来那边的他已经是手舞足蹈。末了,他干脆发来语音: “人到中年,我愈发思念故乡的山水,怀念师范学校的读书生活。恍然间觉得师范三年,真像当年那些知青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不由嘴角上翘。故乡,一直是人类精神的故园。那里有不老的风景,有游子生长的根:一望无际的麦田,直挺秀颀的大叶杨,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因着师范生活的斑斓多彩,向一个农家少年打开了一扇窥视世界的窗口。外面世界的精彩,诱惑着他。飞出去!他一翅冲天,并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地。刘是我们同学中的佼佼者!可镌刻在他脑海里的依然是故乡情、同学谊。 刘愈发激动,又一条语音传来:“推不掉的应酬,无休止的文山会海,人在体制中,身不由己。闲下来,我贪婪地看着同学群里的各种信息,好像在触摸三十年前的过去,仿佛嗅到了故乡的味道!同学情,才是我生命里最纯的情谊,同学,才是我至亲的姐们兄弟!” “哈,刘检正为不能参加同学会遗憾呢!他说,下次聚会,务必提前通知,就是坐飞机也要赶回来。主要是想见见女同学!”会长在别人的搀扶下走出雅间,语无伦次,红头胀脸。身后,一群男生踉踉跄跄,东倒西歪,抚胸弯腰;一群女生手拉手、肩并肩,春风满面,花枝乱颤。 同学会,补白了少年与中年间的断片儿,印证了生活道路的弯弯曲曲,彰显了人生的精彩纷呈,是每每回忆生命历程时,最温暖、最柔软的土壤。 有一种营养,浇筑骨头中,融进血液里,这种营养是少年同学情,悠悠同窗谊。
©2016 ©2016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