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运良 | 旅 游 日 记(推 荐)

 当代文摘 2020-09-09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旅  游  日  记

作者:张运良(河  南)


双节长假,我一家祖孙三代五口,自北京出发,经唐山、营口、大连、丹东到沈阳,行程两千余公里的旅游,不仅饱览了渤海的辽阔大气,还参观了丹东沈阳的红色旅游基地,真是大开了眼界,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礼,既心情愉悦,又热血沸腾,真可谓是行路远远,收获多多。

一. 北方明珠大连

首站,我们来到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东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等诸多美誉之称的新一线城市大连。

车子从大连经济开发区下高速。儿子寒冰接到了他大学的拜把老大李洋在御竺楼等待就餐的电话,到宾馆匆匆收拾后,我们来到御竺楼。做东的是生长在大连、求学在北京、创业发展在上海的漂亮姑娘于露。于露儒雅大方,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时不时给我们说几句地道的大连话,给人以甜美亲切的感觉。

于露如数家珍的解说着圆桌上的每一道菜肴,总共上了十道菜、两个汤、两份饼。满桌子都是深海鱼,大闸蟹,鲍鱼海鲜之类,其中一道菜是七八种海产品合在一块烧制的,口感润滑,特别爽口,可惜我没能记下菜名。于露说,这些菜在内陆是吃不到的,这家酒店在当地属于中高档饭店,做的菜适合各类人群,是宴请重要客人的必选之处。在李洋的一再劝说下,我抵挡不住诱惑,也和他们弟兄俩一块喝了几两大连名酒。

酒足饭饱,兴致极高,大家共议立马去看海,下午三点,因我们三个男司机中午都喝了酒,就有于露开车带路,我们这车就有儿媳周慧驾驶。

往东南方向行驶有半个多小时,黄海就出现在车子前方了。

在一处海滩旁,我们把车停靠在路边的停车场,一家人来到了海边,放眼望去,前面即是无边无际的黄海了。眺望黄海的尽头,水天一色,大海像被笼罩着一层白雾,远处的波浪慢慢地向岸边靠近,快到岸边时就迅速形成一朵朵浪花,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又恋恋不舍的退回大海,就这样,一次又一次不停息地在沙滩上划出一条条银边,时而像是给岸边留下一圈长长的腰带,时而又像是给无垠的大海镶上了闪闪发光的银链,使此情此景变得更加具有迷人的魅力。风骤起,而且越刮越大,海浪也渐渐变的高大,一浪拍打着一浪,用力击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哗哗啦啦的、巨大的轰鸣声。海鸥随着风向,时上时下,时左时右地在海上任意翱翔盘旋,为大海增添了一道绝美的风景。

10月3号上午,我们来到了旅游者游玩大连的必到之地星海广场。虽然儿子早就在网上购买了几个展馆的门票,但买票取票的人,黑压压的排起了足足几百米的长队,就连每个展馆的进口也是人挨人,分好几路排的队伍也不知拐了几个弯了。见此情景,我和妻果断决定退票,让儿子儿媳带着孙子进去看展馆,我们老两口信步游览了星海广场四周,还坐着观光车任性的玩了一把。

星海广场临海处,有一本用大石块砌成的、呈展开状的巨书雕塑,爬上巨书一侧,俯瞰整个广场和海湾,视野顿时远大开阔,在这里,平生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海鸥,离人这么近,随风飞翔,不时的抢夺着游人送给的食物。对星海广场印象最深的不是有钱人的豪华游轮,也不是雄伟壮观的跨海大桥,足迹浮雕引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足迹浮雕上边的脚印是由千名真人踩出的,每一双足迹都是有名有姓的当地的普通民众,这千双脚印,印证了大连百年历史是由勤劳奋进的大连人民创造的,也由此,脑海里对这千双脚印打下了深深的、赞誉的烙印!


 二 . 英雄城丹东

10月4日一大早,我们从庄河出发,於上午9点到达丹东。首先来到国门旁边新修建的中朝友谊桥,这座桥上不时的通着中朝两国拉着人、物的汽车。在附近的灯塔山公园,坐在摩天轮上远眺,能够鸟瞰丹东市和朝鲜新义州市的全貌。

随后来到鸭绿江沿线景色最优美的地方,位于丹东河口的河口断桥。这也是鸭绿江上连接中朝两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桥。

鸭绿江断桥,仿佛是一位屹立在江上的历史老人,铭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绩。桥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头飞翔的群群白鸽,把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人们面前,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沿着断桥向河心走去,跨过四孔残桥便走到了断桥尽头。对方是光秃秃的几个嵌满弹洞的青石砌伐的桥墩形影相吊。隐隐约约能看到其中的几座两层楼房。导游说,那便是朝鲜的重要城市新义州了。断桥我方一侧桥身刷的为浅蓝色,寓意不忘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祈盼和维护世界和平。断桥上的钢轨双双静卧,斑斑锈迹似乎在向我们讲述,当年优秀的中华儿女,是如何雄赳赳气昂昂地踏着它的身躯,走向鸭绿江对岸去与侵侵略者拼杀的。

在丹东,处处存留着抗美援朝的印记。抗美援朝博物馆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文字,都会抖落岁月的封尘、穿越时空的隧道、引领我们重回那场震撼世界的、正义与邪恶的生死较量。

朝鲜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不但是我们的立国之战,同时,也一扫中华民族百年的孱弱形象,让整个世界重新仰视中国的地位,给全世界各国的政治、军事家们也留下了许多悬念,警示和思索。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说过:“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没有中国人的参与,任何问题都不会得到解决。”事实告诉世人,只有国家强大了,说话才不会被人欺负!


三. 中国第一府张氏帅府

这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是沈阳。5号晚我们住在繁华的万达广场楼上。夜里有点冷,我独自绕广场转了一大圈子,印象深刻的是路面洁净卫生,楼宇布局合理,夜景很美。

6号早饭后驱车来到位于沈河区朝阳街钱帅府巷46号的张学良旧居。

与其说是张学良旧居,其实是张氏帅府。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是张作霖父子接见重要客人和中外使节,举行隆重仪式的地方。

张氏帅府建筑群,从1914年开始兴建,到1933年截止,由三个时期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所组成。既有中国传统的三进四合院,又有罗马古典风格的大青楼,还有北欧风格的6座红楼。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给我的感觉是在当今是独一无二的,它具有百年文化积淀由内而外所散发出的大气,又有中西建筑所特有的典雅融合在一起,我由衷惊叹一个院落是怎么把两者结合的如此完美。

1992年9月张氏帅府正式对外开放,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已经成为海内外瞩目的旅游观光胜地。

用了将近两个小时随着人群浏览了内部的各个展室,有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老虎厅,边业银行。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参观留言等等。

值得交待一笔的是在边业银行西边的赵四小姐楼。那是一座东洋式建筑,占地面积547平方米,有10来个房间。一层是接待室,舞厅,餐厅。二楼是会客厅,卧室,琴房,卫生间等。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相识后,于同年在北陵别墅同居。心胸大度的于凤至感念赵四的真情,力主修建了此楼。赵四把自己的卧室设在西北角,虽阴冷些,但抬眼就能望见大青楼里张学良办公室的灯光。也是在这里,赵四和张学良有了他们唯一的儿子。有诗赞曰 :千古绝唱两夫人,痴情一世为汉卿!

行文至此,啰嗦的不少了,就此打住。说是旅游日记,不过是为了不让记忆变得模糊,多年以后,看到这简单的几笔,同样能够唤起此刻的快乐心情就好。

出刊日期:2017/11/23


 作  者  风  采  简  介 

沟  南,原名张运良,河南邓州人。在淡淡的烟火里煮字生暖。先后在妇女生活、人民公安、北方文学以及河南日报、深圳特区报、扬子晚报、南阳晚报等新闻媒体发表散文、诗词、报告文学作品800余篇。《当代文摘》特邀专栏作者。

我们的纯文学公众号团队

《中外文艺》《当代文摘》《美文周刊》

《最美作家》《四季文学》《作家文艺》

《作家周刊》《武汉文学》《武汉作家》

中 外 文 艺 

(ID:zhongwaiwenyi)

4、本次征稿只接受电子邮件投稿,邮件主题格式:【夏之卷结集出版投稿】作品+作者+字数(行数),作品直接写在邮件里,并用word附件一份;正文格式:题目,题目下面署名,署名下面正文,标题和署名小四号宋体字,正文五号宋体  。文末务必附上作者简介(100字以内,包含作者真实姓名、笔名、籍贯、文学简历等)1份、风采照1张、作者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