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花花 | 这一本经你精进了吗

 当代文摘 2020-09-09
中外文艺
朗诵·美文·诗歌·小小说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这一本经你精进了吗

作者 | 兰花花(内蒙古)

(精品专栏·美文特刊)

 

这一本需要用心实践的经书,你日渐精进了吗?

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

——总理讲话摘录

—1—

早想写一点自己关于“教育”星星点点的感悟,但这样一个内涵丰富精深触及大众视角的敏感话题,以我的浅薄认知,真心没有底气触碰。

只是每每下班回家,听到碰到楼里一个妹妹,毫不顾忌地喊骂揉怼孩子,自顾自前面走着,任由孩子后面嚎哭、随意踢打东西,不知怎么这会令我瞬间像扎了刺一样心由不得抽搐。人家喊的是自己的孩子,我却生出许多别扭,那种作为母亲教育的不讲究,作为女人粗暴叫嚣的没教养,像在横扫碾压我的形象一样,每每只想快一点逃离,赶紧关门进屋,赶紧的写点什么,把听到看到的这些许“不和美”速度疏泄出去,好让内心安然和煦。

仔细观察过这娘俩,妈妈忙着进进出出接送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跟邻里邻居碰面了总是视而不见,孩子总是大声在楼里叫嚣,大声拍打关门,见人从来不打招呼,常常疯跑着从你身边撞过去。

喏,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教育缩影:不注重言传身教,忽略对孩子心灵、灵魂的塑造,只关注着让孩子学习各种技能,在粗暴、喊骂、控制中,孩子耳濡目染地复制着自私、狭隘、无礼、粗暴、控制。

将来孩子长大了,也许会才艺满身,但自私、狭隘、无礼、粗暴、控制这一根根刺,已然融为禀性。

—2—

不过这位妈妈的家庭教育尽管不完美不到位,但至少是在教育状态。更有甚者,一些年轻妈妈,俨然一台代孕机器,生了孩子给父母一扔,当玩具似的抽空逗逗,美其名曰“活得潇洒”。

最近网上对黄圣依密集批露,就是一档亲子节目中与孩子的互动折射出的家庭教育现状,引发了那些有责任心、懂爱、善教育的人士对“父母疏于陪伴孩子”家庭教育的深深思考。

这是公众人物,比较远,而我们生活圈左右,留意观察,这样的家庭更不鲜见。婆婆家楼下邻居,孩子常住奶奶家,白天缠着奶奶玩,晚上奶奶哄着睡,年轻妈妈打扮的花枝招展,饭点过来晃一圈,可能便算与孩子的亲密接触。

“母亲角色的缺失”、“陪伴的缺失” 已然成为这类家庭的关键词。心理支撑便是“送孩子去上最好的学校、最好的培训机构,孩子就能出人头地。”

—3—

似乎有点典型。但其实这几个家庭对“教育”的认知,并不是丁丁点点个别现象。纵观全社会,千千万万的家庭一提“教育”,大多一个节奏:纷纷追逐各类名优培训机构、名优学校,拼尽全力争取最优质外在资源,尽最大努力创造优越条件,让孩子从起跑线起不输不落。对孩子“成龙变凤”的期许,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向外借力上,往往比较忽略给孩子春风化雨式的心灵引导。

而几千年前,孔孟先贤就说过: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那么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变的,这么不纯粹?如此急匆匆、单刀直入、急功近利。

—4—

总理在《教育走的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中,直言这种“不纯粹”,他说“现在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手段,学这样、学那样、考状元、读名校都是脸面问题,是用孩子的成长来满足我们成年人的某种欲望或者需求。”

总理忧心忡忡:我们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术,不是出在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灵魂的东西!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

总理对这种转向又进一步明确:“教育就是要引导孩子转向爱、善、智慧。要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要潜下心来,慢慢地、静静地,不要浮躁,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的分数、才能要好,更要有灵魂的丰满。”总理甚至认为“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有爱、善、智慧,这个人今后差一点技术,差一点才能,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藉此,我们洞悉到了教育的本真。心里终踏实了许多,释然了许多。好想长长舒一口气,把内心对教育本真的渴望与久居于功利的教育环境拧巴出的不和谐,长长地舒出去,让这一颗飘忽了很久的心,落地安生。

—5—

很喜欢回味这一组暖心镜头,一篇《再好的名校,也比不上懂事的父母》文章附图分享到:

地铁车厢内,孩子把爆米花洒在了地上,父母跟孩子,一粒一粒捡起;

下雨了,妈妈牵着孩子的手打着伞,突然看见前面一佝偻着身体的老人艰难行走,妈妈一只手把伞挪过去给老人打上,一只手给孩子挡在头顶上,慢慢跟着老人;

饭馆吃饭时,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坐在靠窗位置,过来一名流浪汉站在窗外看着她们,母亲带着孩子到点餐处打包了份饭给他,用自己的行动,教给孩子善良和施予。

……

无疑这是“教育”的温情与力量!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微不足道,却润物细无声地,铸就爱、善、智慧、施予。家庭在这里彰显出不可替代的教育魅力。

—6—

主席说“要潜心育人”。潜心是一种境界,更是全方位的参与。

也只有家庭,更具足这种参与性。

 一方面家庭教育优先于学校教育,可谓教育第一责任人;另一方面作用发挥最充分,不光是在立足于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也同时在为到自己的家族啊。家族的兴旺,培养有爱有善有智慧的血脉,作为父母,重任在肩。

所以,于情于理,教育“作用”的发挥,家庭才更重要!“教育”这本经,当是每一个家庭顶在头上、置于心口一本最最重要的经书。

作为父母,只有不断修炼精进,用心实践好这本经书,方才上不辱为国家为民族培养栋梁的使命,下不负为家族传承有爱有善、智慧健康、品质优秀血脉的重托。

—7—

还是让我们像总理说的那样,携起手来,少点追名逐利,多点对孩子心灵的引导,静静的欣赏,慢慢的陪伴,静待花开,共同来展望、守护、建设教育新常态的未来吧。

一一原创首发

2018年5月12日夜


 作  者  风  采  简  介 

作者简介 | 兰花花,被入选第八版《文学沙龙作家诗人名录》,喜欢用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理性看世相百态,感性悟生命万象,愿意说成长深浅,话人生短长。崇尚在最美的文字里遇见最美的自己。文章擅长喻理,发表于《当代文摘》、《中外文艺》、《武汉文学》、《文学沙龙》、《最美微刊》等网络平台, 《当代文摘》、《中外文艺》特邀专栏作者。《灵魂老友》入选国家级出版社纯文学书刊《当代文摘百强作家精品文集·2018春之卷》。

中 外 文 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