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 栏 | 余重珍:古 村 情 缘

 当代文摘 2020-09-09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 古 村 情 缘 》


文 / 余重珍(江 西)

        早闻鹤舍古村之名,久有游览之意,好友也曾多次诚邀,均因冗务羁身,未能成行。直至二零一二年秋,去往苏山任教。得知鹤舍有一学堂,与古村毗邻。实乃心之所向,便欣然前往。自此,我对古村情根深种,念念难忘。

  鹤舍古村属古建筑群,于我看来,与徽派建筑有其相似之处,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乃古村整体格局之概述。


       古村始建于东汉末年,成村于明代初期,发展于清代中叶,历史悠久。由袁姓一支聚族而居,耕读并重,农商并立。集山川风景之灵气,涵风俗文化之精华。建造风格独特,构思巧妙,融浅雕、浮雕、透雕于门窗、梁坊、柱托之上。其内容各涵寓意,表吉庆、喻康安,亦有历史典故及传奇神话。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造诣极高,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时值烟霞草长,柳絮纷飞,最是游览好时机。

  初进古村,一方青池赫然眼前,青砖黛瓦,流檐飞角,倒映其中,好似一幅水墨丹青,由浓转淡,渐次晕染,大有“占断人间潇洒地,全身水墨画筼筜。”之气势。隐约灵秀,让人见之忘俗。

  古屋绕池而建,屋与屋之间墙体相连,道门相通,屏头叠起,凤尾飞翘,此乃古村最为出彩之处。屋前花木扶疏,屋后流水淙淙。“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之景状亦不过如此。

  古建筑惯依山就势而建,鹤舍古村亦毫无例外,故屋后,更为群山环绕,青翠绵延。远观,群山与古屋融为一体又遥相呼应,群山显而古村隐,古村秀于群山衬,竟是如此和谐,恰如其分,无一点矫饰感,无一点俗尘气。

  踏入青石小巷,顿感脚下生风,身心轻盈。院墙青苔斑驳,木门古旧陈朴,落日黄昏时,若一曼妙少女,束身旗袍,流苏披肩,手执团扇,深情款款地从此翩然而过,该是怎样的一种风情?

  供游人休憩的亭台,坐落于古屋正前方,亦有小池在旁。与古屋青池巧妙融合。青砖黛瓦,雕梁花窗,长廊萦回,流檐翘角。远远望去,宛如仙山琼阁,疑似天上人间。紧靠亭台延伸的是一面散发着淡淡翰墨余香的书法墙展,墙内字势强雄,笔力飘逸,灿若游云,矫若惊龙。料想,这位大家,定是位身心无尘的谦谦君子吧。观毕,无疑不亚于饱尝了一席文化盛宴,让人如沐清风,物我双忘。

  “鹤舍小学”于我而言,是温暖驿站,同事皆礼义仁信,学生皆乐学善思,乡民皆良善淳朴。三年光阴,一世温情。

        今新建学堂风貌更胜,依古村而建,仿古屋风格,亦是青砖黛瓦,流檐飞角,古风古韵,古色古香,娟好静秀地立于古村旁,不仅毫无违和之感,反之与古村有异曲同工之妙。“尊师重教,乐学之风”浸润着莘莘学子,书香四溢,氤氲在古墙幽巷之间。

  夜幕轻降,古灯初上,月光清浅,疏影横斜,昏暗的夜灯一边似乎在诉说着古村的沧海桑田,一边又把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演绎得淋漓尽致。

对于鹤舍古村的古朴清幽,非是我的一支拙笔所能描绘,要想了解它,请您亲自走近它,去感受那灵韵出尘的别样世界。

 


二零一九年五月 思源

追忆鹤舍

作  家  风  采  简  介

☆☆余重珍,女,江西都昌县人。语文教师,喜好美衣美食美文。《最美作家》《中外文艺》特邀专栏作者。


中 外 文 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