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志纲 | 贵州的好戏还在后头

 昵称21405352 2020-09-09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曾写过一首诗: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几年前,王志纲老师曾在讲演中大胆预言:在云贵胜江南的过程中,云南是上半场,贵州会在云南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从1.0到2.0,从观光游到体验游,真正的领跑下半场。大家对此半信半疑。

多年来,人们对贵州的印象停留在“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以及“夜郎自大”“黔驴技穷”这“三言“、“两语”,甚至一些稍微闯出些样子的贵州人,都在各种“追踪溯源”,努力地摆脱着头顶贵州人的帽子。

而如今,中国“天眼”、大数据与立体交通的“三变”以及山地公园、全域旅游“两新”成为当今世界对贵州的新认识。

截止到2020年上半年,贵州省连续9年半位居全国GDP增速前三名,是过去的十年间唯一增长三倍以上的省份,全世界人民都对贵州刮目相看。

山还是过去的山,水也还是过去的水,中国这块宝贝之地,何以昔日是让人抬不起头的省份,今天成了中国人的“骄傲”?

“这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备的结果,贵州后来居上的机会已经来了”王志纲老师道,“天时就是大休闲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逐渐向消费拉动转型,而对于‘吃饱了撑的’旅游休闲来说,贵州昔日的落后恰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放眼中国,贵州的真山真水、渔樵耕读、淳朴民风以及生态食品,都是绝版资源。地利则是交通条件的跨越式发展,贵州是近年来‘铁公基’建设的最大受益者高速、高铁纵横,客运站林立,机场广布,贵阳成为了真正的‘泛亚通衢’。最后,最关键的还是人和,咫尺神秘、稀奇古怪的贵州孕育出一大批像龙永图、任正非似的日鼓鼓的贵州人,再加上贵州出了一批眼光卓越的领导,准确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天上大数据,地上大交通,中间全域旅游,贵州的发展不快都不可能。

近三十年来,贵州从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迅速崛起,让天下不敢小贵州,在2020这个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更是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但脱贫的下一步是什么呢?贵州能否实现从一夜脱贫到永久脱贫,从依靠外力的输血发展最终实现自身造血的可持续发展?疫情之后,当世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和角力,我们能否继续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8月9日,王志纲带着自己的新书《大国大民》回到贵阳再会乡亲父老。借此机会,贵州广播电视台邀请王志纲进行专访,请他谈谈自己眼中的贵州与贵州人,他如何看待贵州的未来发展?给出了贵州年轻人怎样的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