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青春·摆渡人

 东营微文化_ 2020-09-10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我的青春·摆渡人






文丨纪清岚     摄影丨王高山


摆  渡


求学生涯中,第一次对“摆渡”这个词有印象,是在高中一年级。微微热的夏天,牛皮纸被稀释了两遍之后才有的那种黄色布料做成的军训服包裹的一颗颗悸动的小心脏,老态龙钟的讲台以及略有婴儿肥粉嘟嘟的小团支书。
班会课,团组织活动。她问了一个问题,记不清了,貌似是中考带给你的改变之类的,除了教室里的几台电风扇孜孜不倦地摇头晃脑,并未获得任何应答。
然后,我不合时宜地抬了头,于是,便被请起来回答问题。突然,这个词语就如同洪水猛兽般涌进了我的大脑,一路马不停蹄地冲出了我的嘴巴:中考?就像一个特殊的界点,将我们从初中摆渡到了高中,开启了我们新的旅程。
晚饭后,慵懒的学校广播里再一次复刻了这句话。那一刻的我,正以极快的语速给闺蜜少女“蚂蚁上树”朗读学校里的宣传栏,她说:哇,你很有当小记者的潜质呢。
弹指间,十几载光阴已逝,不足五日,这位在我年少的生命里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小女子,也将由我亲手送去另一个爱她的人那儿。恍惚间,总止不住会悄然泪目,那竟是一种嫁女儿般的忧伤。
“在变幻的生命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
时间总是最公平,也最残忍,无止无休。即使,你死命地撅住时针的尾巴不松手,可是,秒针却依旧玩儿命地奔跑,从不停摆。
恰如,一尾渡船,渡我们走过荷尔蒙跳跃的纯真年代,渡我们以成长面对身老病死、荣辱兴衰,渡我们频频回首,又渡我们无需烦恼蓦直前进。


我的青春


倘若有人非要评价我醉心于“做老师”这件事情,我多半会眉眼弯弯开心到花枝乱颤的地步。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完整教育体系默认为12年,但,我的从教愿望清单里面却从未想过将高中三年包括在内。
入住高中部,纯属意外。而恰恰在这不期而遇的三年里,成就了我短暂教学生涯里动人的小时光。
第一年,接手高二级部,两个理科班。不足一周,遭遇“才子吃饼”事件。
班内一男同学,好古文,通音律,少言内秀,略调皮。寒冬,一日早课,该生未吃早饭,私携带馅饼两枚入教室,置暖气片之上待取。语文课,不足一刻钟,诸生被长篇古文击中者不在少数,纷纷眼神迷离昏昏欲睡。惟此君,一脸精神,双眼冒光,奇之。期间,几欲窥窗边。我立于讲台之上,揣测不可定。后,板书,余光瞥其动向。此君双手托饼,细细解袋,神情怡然。正待此君张嘴开咬之时,我淡然转身,轻唤一声:某君,把饼拿上来。讶然失笑,摇摇头,双手奉上。
顿时,沉闷的教室被某君同桌憋了许久的笑声引爆,一派热闹欢腾的祥和景象。
领衔主演的两枚饼被安置在了饮水机旁边的暖气片上,课间,不足几口,依旧被某君吞下了肚皮。只不过,事后,某君多有闲情逸致偶尔会写几篇文字找我评析一番。师父跟我讲,他生性乖张,肯将文字与我分享,该是比较认可我。听罢,刹时,欢欣异常。自此,开启了平安喜乐的高中部生活。
此后一年,转战高一级部。寒暑易节,转眼三载。这些不曾被我列入职业生涯规划的氧气少男少女们,默默地在我的心里建起了一间房,为我铺起了漾着暖阳的木质地板,为我在子夜掌灯奉上纯天然的嗓音,为我在冬日里烫暖一杯热饮,为我重启了对于一个“老师”所有的宠溺。为我,千千万万次。
《活着》是过去几年里,少年们与我一起阅读最多的小说。薄薄的一本,有不同的人借阅过的痕迹,深深浅浅。“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简单的故事,却怎样都不能明确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有时候,貌似不明所以地一直在走啊走,有一天,猛然间回头,却发现自己早已经走了很远很远。学着做一个绅士,与生活握手言和,平和地接纳生命中那些不期而遇的人和事。
《圣经》里说“爱”,称“恒久忍耐,外加仁慈”。这像极了修行中的炼狱,在每一个渡口,感恩相遇的扶持,给以生命的摆渡,得以阅尽春色人间。

我的青春摆渡人


少时,听闻一故事:一人前去寺庙,求菩萨满足心中所愿。于门外,见一人伏地而拜,像极了这庙中供奉的菩萨。大惑,上前询问。菩萨回复:欲渡人,先渡己。
彼时不解,此时了然。
几千年前,苏格拉底就在认真地倾诉:人呢,要认识你自己。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要“自己个儿成全自己个人儿”。
大年初十,收到哲神的研究生笔试查分信息:老师,我专业课第一,激动!当时的我正在收拾行李,准备提早返校备课预热新学期,简直开心到要跳起来!转身跟妈妈讲:妈,我原来带过的学生考研,东北财经专业课第一!妈妈也很开心地说:学生这么棒,你也要变得更加优秀啊。
你看,“教学相长”真的从来都不是套话,亲测有效。
哲神是个做事情认真执着的男孩子,酷爱唱歌,嗓音自带质感。高中就早已名声在外,后来去了大学,更是“校园十大歌手”的不二人选,平时也喜欢在K歌之类的APP发发作品。可是考研闭关期间,一首不发,全情投入考研战队,奋力拼搏。
笔试当天,心情甚佳。考完专业课跟我讲,觉得自己一只腿已经踏进东财了,考完公共课跟我讲,老师我觉得这事儿成了。当时的我,虽然已经暗暗激动,但还是要忍住为其做最后的疏导。笔试成绩出来,他第一时间把成绩单发给我的那一刻,看着完美的各科成绩,我仿佛同时看到了一个因此而被打了鸡血下学期要更加努力的纪老师。
哲神考研结束,唱歌禁忌被解封,我曾经预约点了一首张杰的“少年中国说”,以此来激励当时正在备战期末考的两个班的小同学们。哲神在约定时间之前就发给了我,后来,竟然因为一个高音部分唱得不够满意,再次重新录制,又发过来了第二遍。当时拿到作品,已然不是感动可以表达的情绪了,趁机把哲神的案例给现在的学生们讲了一番,也着实点燃了他们心中小小的火种,结果,期末考,一派大捷之象。
哲神只是曾经带过的学生们中的一个,做他们的老师三年,离开大家转眼又是三年。虽然,彼此都不曾在彼此的身边,可是他们教会我的东西并不比我教会他们的少。
就是因为遇到了这样的一群可爱的“芽芽们”,让我计划外的高中部教学生涯满载感动与成长。每日早安晚安的问候持续了几年从不停歇;互相推荐好书阅读的习惯持续到现在;读大学后,学工业设计学法律学中文的大家,因为一个话题、一份作业,依旧还可以像以前一样讨论不休……
“你们的年少有我,我的青春有你们”。
芽芽们曾经在我的身上实施“剥洋葱计划”,当班里最皮的少年拍桌而起,复刻了《青春派》里结尾的台词:“泰戈尔说过,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老师,您陪我们度过了艰难、漫长、而又短暂的一年,在这个即将要离别的时候,我们想对您说:我们忘不了您,因为我们真的恨你。但是,我们也爱您。”虽然结果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我被感动到一塌糊涂,但是,这个画面,自此深深地印进了我的心里,真的可以温暖一辈子。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质上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生活的长河里,我们都是舵手。作为老师,我们又承担起渡人的角色。自渡,方可渡人。与其说是渡人,又何尝不是渡己,被别人渡呢?
愿此生继续修身养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教育的荒原,躬身守望每一块“麦田”,勤拾灯火,高高举过头顶,以己之力,助力更多的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向上滑动查看作者简介:

纪清岚,山东利津人,现供职于东凯实验学校。生活需要记录,思想永远年轻,致力于呈现有温度的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