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在深秋的通明港

 文粹读书 2020-09-10

 美文汇粹 传播美好点击上方"文粹斋"订阅本平台

深秋时节,湛江大地秋意正浓,到处呈现一片片充满诗情画意的金秋景色。我陪同福建厦门市作协采风团一行13人,沐浴着晨光从太平镇出发往西南方向,驱车直奔广东省级渔港通明港。大约10分钟的车程,我们悄然走进有着五百年历史的明清水师白鸽寨驻地通明港。 

白鸽寨位于麻章区太平镇通明港村,通明港古代是雷州东部港口,位置十分重要。明代隆庆年间,倭寇从海上威逼雷州城,一度攻陷海康锦囊所。朝廷为了警戒海疆,拒倭防盗,在通明港建立白鸽水寨,驻扎水师官兵900多名,兵船37艘。相传通明港东面树林常栖有成群白鸽,故取名白鸽寨。白鸽寨作为雷州水师重镇驻防达154年之久。通明港至今留下了许多明清历史古迹和遗址,主要古迹有明清通明炮台、烽火台、宣封庙、菩提桥、六角古井和名人楹联碑刻等。据传,宣封庙与大清康熙皇帝有深厚渊源,宣封庙三个金字乃康熙御题呢!

站在通明港码头,整个渔村尽收眼帘。早晨的码头上空薄露笼罩,到处弥漫着一片片蓝绿色,渔村就像树腰上绿色的绸带、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海岸边。驻足海畔,沐浴海风、洗却尘垢、荡涤清心,悠悠海水、清澈潋滟,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令人心驰神往。

朝阳缓缓升起,熠熠生辉。 在太阳照耀下,近处海水波光粼粼,几艘白色的机船挂着几叶小舟从海湾远处往码头驶来,白色船儿在蓝色海水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机船回到停泊的港湾,渔民们脸上带着丰收的喜悦,心里正畅想着美好的一天呢!

港湾上空一行自鹭飞过,划破渔港宁静,让我们的目光转向西南面一片茂密的红树林,林间稳约可见各种各样的小鱼、小虾、螃蟹悠闲地或游行或爬走;挺拔刚劲的红树林总想将影子拉得更长,尽力去贴近海;它们的幼稚和单纯,给这片海滩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奔放的活力。这里的红树林是一道永不凋谢的绿色帐纱,像一幅巨大的绿色地毯,绵延海湾数里,蔚为壮观,令人心情为之陶醉、又令人留连忘返。我们一行足足在红树林里徜徉了一个多小时,还意犹未尽。

深秋的渔港,秋风习习,凉爽怡人。中午11时许,我们一行仍游意未减。随行的镇政府宣传委员小徐特意让机船载我们往海湾远处驶去,让我们进一步近距离领略了通明海湾无限美丽的海天景色。午饭后,大家稍做休息。下午是自由活动时间,我特意到康熙皇帝御题庙名赐匾的宣封庙参观。得以了解到大清皇帝与宣封庙一段渊源轶事:据说,当年康熙皇帝巡游江南,在海面上遇上大风浪,就要出现危险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两只白鸽,在船队上空低飞盘旋。不一会,风停云散,天空瞬间变得明朗。于是,康熙皇帝的船队便跟随白鸽飞翔的方向行驶,来到一处海边停泊。当时此地还没有码头,也没有村庄。为了酬谢神灵庇佑,康熙皇帝命随行官兵在河边修建了一座庙,即是现在的宣封庙。宣封庙正殿祀奉两位护国庇民齐天圣后,一位是辅国圣母俚族首领曾被隋文帝杨坚册封为谯国夫人的冼夫人,一位是人称龙女并被明成祖朱棣册封为天妃娘娘的林默娘。后殿祀奉关圣帝君和关平、周仓神像。一庙祀奉二神,反映出通明村既是沿海渔村,又是古代军队驻地的特点。另外,从庙宇楹联亦可看出以上特点。大门联:手提青龙刀浩气英光扶大汉,恩周白鸽寨母仪圣德被众生。陈俊岳题字。正殿联:海静波恬共仰天恩光普照,民安丰物阜咸歌后德被无私。林召棠题字。后殿联:生蒲州事豫州战徐州守荊州万古神州有赫,兄玄德弟德释孟德擒庞德千秋至德无双。陈瑸题字。

傍晚6时左右,渐渐被暮色覆盖的海面,又呈现一种悠悠闲逸的景色;海水吻破了夕阳残霞,海里的小鱼、小虾、小贝壳休闲地游晃着,尽情享受着大海赐给的美景。一群海鸥一会盘旋在海面上,一会儿又飞落在轮船的桅杆上。起风了,海面上惊涛拍打着岸边,拍出许多小鱼、小虾、小贝类。这时,繁忙的渔港码头又开始喧闹起来;劳累了一天的渔民们又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品茗畅饮,笑谈着渔港美好的明天。

夜空开始降下帷幕,整个通明港渔村沉醉在万寂皆静的夜幕之中。劳累了一天的渔民们准备入睡了,连看家的小狗也有了倦意。夜渐渐深了,我 与随行的文友小董还徜徉在港口码头上。不经意间, 我仰头向夜空凝视,只见点点星儿仍在不停闪烁着,为这个有着五百年历史的水师军港涂上了一层神秘的银光夜色。

这时的我开始隐约感到了深秋之夜的陈阵凉意,同时还有渔港秋夜的丝丝倦意! 站在码头高处,透过夜色向通明港渔村 望去,只见一些渔家小院里闪烁 的灯光,依然在固守着这寂静温馨的深秋渔村夜空。

啊!神奇美丽的白鸽寨渔村,随着数百年时间的流逝,你曾经拥有的辉煌历史,正如成长的人生透露出丰硕的韵味,你不愧是麻章人民心中充满无限敬意、诚心向往的明清水师驻地白鸽寨渔村。今夜,徜徉在如此美丽,如此温馨的通明港渔村夜空下,我内心的欢悦和脸上的笑靥正伴随丝丝倦意渐渐远去。

(配图来自广东湛江市湛蓝色的秋天)

作者简介陈小觅

陈小觅,网名波光潋滟,1993年开始散文、诗歌业余创作。在《羊城晚报》、《青年文学》、《散文诗》、《江门文艺》、《特区文学》、《湛江文学》、《湛江日报》等省、市级报刋发表散文、诗歌作品400多篇(首);有10多篇散文、诗歌作品获省、市各类文学作品大奖赛奖项。系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红土诗社社员;麻章区作家协会秘书长、麻章区民协常务副主席。供职机关宣传文化部门。

点击了解投稿事宜《文粹斋》征稿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