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往事不只如烟

 文粹读书 2020-09-10

突出其来的暴雨,打破了锻练计划,洗个晨澡,清爽洁净,白衣花裙素颜,趁着难得的清欢,偷得浮生半日闲,且来说说前尘往事吧。

说起往事,很奇怪的,发生的时候,我们痛哭流涕,内心发誓再也不愿提及,若干年后,当成熟到足以一分为二地看待它时,才发现,当年的伤痛,早已结痂,光洁的老茧下面,业已新生,而触摸它时,不只是伤,亦有浅笑。其实,不知从何时起,它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记忆的一抹暖阳,揉合起来,才是今日的自己。缺憾,有时候真的也是另一种完满——我的七年。

一九九一年四月,高中毕业后一年半的我,被学校通知择优分配至厂里。当时班里只分配前二三名,喜出望外的我,带着新奇与怯意报到。同时分配的还有社会其他人员九名,都是意气风发的年纪。为期三天的培训里,人劳处那位和蔼又权威的女科长给我们讲军工厂的历史,讲社会责任,虽然当时年少,却听得神往,那种荣誉感油然而生,能在两千人的大工厂里生活,能有可能为未来的飞机或导弹中的某个零件做贡献,内心相当地激情澎湃。培训结束,念分配名单时,各车间读完,其他人都各就其位,最后一个是我,留至机关做打字员——为什么是我,到如今都没有完全想来,当时,有两名大专生在列啊。应该说,幸运之神是眷顾过我的,至于以后所走的路,和这岗位及从事的工种都是有直接关系的。

打字室原有两名定岗,带我的师傅打了报告随夫调回上海,我是预备接她班的。师傅是兰州学工,带我像大姐姐般亲切,以至多年以后,只要听见工厂的人叫“师傅”,就感觉绝不是随便一声不便直呼其名的代称,而是真正薪火相传的那种师徒关系。师傅不仅教我如何待人接物,更教我勤学苦练技术,虽然当时是机械打字机,但熟练运用起来,还是很得心应手的。生活上,她待我象个孩子,我的心智长成似乎比较晚,总是傻傻的单纯,上班时,她泡水给我,教我擦拭台几;带我洗澡,我象木桩一样站着,任她前心后背地搓洗,完后教我沐浴;带我去她家吃南方的肉棕子,用糖炒过,甜腻腻得香。如今回顾,那短暂的一年师徒相处,我象个影子般温顺腼腆地跟着她,以至她调离的那个早晨,我在月台上送她们一家三口时,哭的淅里哗啦的,那种内心无着的感觉,无比的空落。分手后,彼此通信,她给我寄过羊毛衫,温暖异常,亦如她本人。多年以后,再通电话,QQ聊天,问候,还是恍如昨日,关切自然。有缘再见,她还是我双十年华里亲亲的师傅,在人生最初的时候碰到美好的人,会奠定一生与人相处的基调,她传递出来的积极向上、甜美温婉的情意,会绵延心路很长很远的。

办公室的主任及科员们对我都好,除过一个变态老姑娘的刁难,不过随着世事变迁,也理解了她那微跛的自卑变异成狂躁的过激。只不过当时年少,应变力差,使得自己心灵郁闷一些而已。不论是送我去兰州学习四通电脑打字,还是接我回来,主任们都分外操心,谆谆叮咛,业务上虽有严格要求,但生活上,工作上还是很和气的,给予了一个职场新兵很多的关爱和扶持。

工作上,虽然年少,但是还是要强的,记得去兰学习三天后,就能用四通机子给妈妈打一封信,很是开心,要知道,当年手写变成电脑字,还是很新奇的,不象现在,正好相反。回来后,秘书直接交给了一份长达二十几页的职代会讲稿,在昏黄的灯光下,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内心还是很傲骄的。为了尽早出速度,同事们下班的时候,走在楼道上谎称上洗手间,待他们走后,又溜回办公室,反复练习,以勤补拙,希望对得起大家的期许。工作之余,努力上进,自学汉语言文学,一年两次的报考,都是在业余时间里学着,现在仅有的一些现代汉语,古汉文学的掌握,都是在那个时期完成的。不为功利的学习快乐又扎实,深入其间,感受着知识带给人心灵的愉悦与拓展。记得最后一门考试是在及将临盆的前十天,当时大腹便便地走进考场,引得监考老师注意,一则怕有弊,二则怕意外。顺利地走出考场时,也算是结束了一场与自己耐力的马拉松长跑,迈向迎接新生命的又一个马拉松的开始。

其实回顾我“七年之痒”的工作经历,现在说来,都如简笔素描,比起他人起伏沸腾的生活,我连温吞水都不算,即使洗澡臂断后的下岗,如今回想也是喜忧掺半,没有伤痛地在破产企业继续,未必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消耗和软伤,对于人生可能更加地惰性一些。但是,我想说的,不只这些,而是,短暂的七年时光里,对自己以后人生路的触动和感怀。

如今太多的国企都是凋零破败,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军工企业,但是身处其中的人都记得,作为当时应国家需要建设的这些厂矿,五脏俱全,有自己的电影院、礼堂、学校、澡堂、幼儿园,甚至还有自己的内部电视台,其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南京、上海、北京、安徽、无锡、兰州等等,从高级知识分子,技工不一而足,从美工到播音员工种齐全。这么多的能人志士

,集合起来的一个大集体,人才辈出,再加上相互姻亲,关系错综复杂,一个厂子,就是一个独立封闭的小社会,虽则有攀附纷争,但更多的是一种巨大的亲和力,象一个溶炉,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淬炼其间。尤其是上世纪六至八十年代间,人与人的关系还未经过经济大潮的冲击,那份离乡背井下的精诚团结,即使九零后参加工作的我们,依然能体会到那如火如荼的热烈。记得当年厂里自办了一台晚会,部里领导来调研后,潸然泪下地说:没想到在这么个穷山沟沟里,能出这么一台精美的晚会,太难能可贵了。我想他这不是应景的话,应该是有感而发的。确实,当时厂里人才济济,办什么事,都是笷足劲做到最好的样子,蒸蒸日上的感觉,以至于我们当年穿着厂服,被人戏称“蓝精灵”时颇为自豪。音乐声中几千人厂门一开的下班,横堵整条马路,三十年厂庆拍大合影时,环形路面俨若壁垒,成了一道壮观的风景。

东鳞西爪地说这些,会让老同事们气急败坏的,没有重点和亮点。确实,短暂又单调的工作经历,委实说不出什么豪气冲天来。但在个人的生活中,确如朝霞绮丽、弥足珍贵,它不同于以后单打独斗的拼搏经历,势单力薄的创业过程。在集体中,感受着强大的荣誉感,主人翁意识,也在这巨大的洪流里不自觉地跟进向前着,发掘着自身的潜能,感受着大平台下的一份舒展和跃动,在这里,你人是小的,但心是大的,有着一种开阔的、走在大路上的感觉。胸中若有丘壑,眼里自有山川——即便下岗,也不愿服输,内心里告诉自己,从那么大一个厂里出来,不能自立,都不好意思提及曾经的工作经历;也因此,在前年的聚会里,虽然太多的人都不相识了,但在那老中青的发言稿里,载歌载舞中,仍着沸腾着激越,泪水流下来的时候,是对那个青春年华里大氛围下最美的回顾与唱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个人是什么,在历史的大浪淘沙里,连一抔泥沙都不算;但历史又是什么,是由人组成的,无数个平凡如我的人们,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阔下,半裹挟半奋力地缝合着属于自己的生活。而无数人微言轻的我们,见证着体制的变革,感受着痛楚,经历着变迁。这期间,有挫折,有磨难,甚至对于个人来说,有颠覆。但是,如同千千万万的人们诅咒上山下乡,但却不约而同地聚首回味知青生活一样,我们,在愤愤不平时代不公的时候,再回首,去品读那段苦乐相伴的生活,它给我们的,是能剥离开人与事的思辨能力;是青春的火热与恋人的决绝;是人生不可复制,又不可不回望的一段经历;是命运,也是心平气和时该坦然接受的一段握手言和。回眸处,伤已不再,人已依稀,只有往日的欢声笑语还在,工间操的音乐声犹在,师徒话别时拥抱的体温仍在。

歌曰: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长出纠缠的曲线/懂事之前情动以后/长不过一天/那一年/让一生改变……

是的,那七年,让一生改变,铭记你,我的七年。

 ——往事不只云烟。

MOR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