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为懂得,所以热爱;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文粹读书 2020-09-10

因为懂得

作者:文馨若兰  编辑:花生

懂得,在我看来是一个奢侈而多情的字眼,它有如隔窗的阳光,让心里既充满渴望,也充满敬畏。因为懂得,所以理解;因为懂得,所以尊重;因为懂得,所以热爱。 

(一)与自然深情对话,沉醉默契之中

总觉得自己就是根植土壤的一棵卑微的草或站立风中挺拔着姿态的一棵树,我吸取着阳光雨露等天地之精华,健康快乐地生活,因为感恩,我喜欢着大自然的一切美好。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入地面,那种浅淡的爱便裹着薄薄的轻柔同幸福一起融入清新的空气,这时爱已写满心间。那飘动的白云,那守望的大树,那不语的轻风,还有悠闲吃草的羊群,枝上雀跃的鸟儿,草原奔腾的骏马,高空翱翔的老鹰,水中自由游动的鱼儿……我懂它们,懂它们活着的高贵姿态,认真,恬淡,奋进,开心,它们把每个普通的日子过得跟一首首诗词一样,或婉约,或豪放;或质朴,或绮丽;或直白,或朦胧。我静静地看着它们,读着它们的每一份欢快,也懂得它们的每一份忧伤。这份默契浅淡得如嘴角的云淡风轻,又浓烈得如陈年佳酿。与自然相处,寻求的就是一份心灵的通达与灵魂的恣意。与自然深情对话,那份默契便沉淀心中。雨会润泽心田;风会拂去伤感;云会赋予想像;天空会赐给你博大和深邃;夜会给你一双明亮睿智的眼睛;还有闪烁的星星带给你跳动的灵感;还有蛙鸣和鸟叫带给你的抚慰……我懂得自然界的一切语言和情感,常把自己陶醉在静美山川,写意灵魂的深刻和辽远,不知疲倦。 

(二)与书结缘,是一场幸福的邂逅

许多爱读书的人都能理解人与书的邂逅,冥冥之中存在着某种缘分,而这种缘分,其实质则是缘于一份懂得,尤其是一本旧书,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它要几经转折与磨励,才能来到喜欢它的人手里,成为掌心里的宝贝,然后才能让它的命运焕发出新的光芒。一本书的诞生至少需要两次,第一次是著作者用心血甚或用生命写成,第二次则是赏识他的出版者或遇到它的读者。一本书从创作到读者拿到手中,需要历经几多折磨和反复。不是所有的书一出世就被人追捧,有的书其实是寂寞的,有的甚至要寂寞很多年才能有人赏识,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华,而有的书则会寂寞终身。

一本好书只有遇见懂它的人才能迎来新的生命,优秀的作者赋予了文字灵性,而优秀的读者则赐予了文字深刻,所以作者——文字——读者就是一种遇见,就是一种懂得。因为懂得,所以遇见!林莽说:“当我们按照生命最本真的指引,从一本书引发另一本书,并逐步读得更多,我们的生命也会随之灿烂起来”。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如菊以陶渊明为知己;梅以和靖为知己;竹以子䣭为知己;莲以濂溪为知己……”爱书的人,则以书为知己。孙犁在《书箴》中说:“淡泊晚年,无竞无争,抱残守缺,以安以宁。唯对于书,不能忘情。”著名作家冯骥才有摸书的习惯。他说闲时从书架上抽几本新新旧旧的书翻翻,看看,摸摸就是一种享受,读过的和未读过的都是一样。雨兰评价,这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大音希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境界。

当代作家余华在一本随笔集的前言里说:“没有一个作者的写作历史长过阅读历史,就像是没有一种经历能够长过写作一样”。他还说:“二十年来,我像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保持了阅读的饥渴,我可以说是用喝的方式去阅读那些经典作品”。书虽然没有生命,但它有灵魂,也有灵性,它们以不同的形式传递着感情,传播着思想,演绎着故事,讲述着历史,诉说着情怀……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姿态等待着一场心有灵犀的相遇,有如玄奘之于真经,一场耐心的等候,那是一场盛大的精神领略。 

(三) 爱情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懂得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前世五百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我相信相遇是一种缘分,相恋是上天的恩赐,相知才是爱的最高境界。

因为懂得,所以温润。钱钟书说:“我遇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之后,也未想过要别的女人”。她和他用最温润的情感,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生过往,从豆蔻年华的相识相知,到婚后的相守相伴,再到年迈古稀时的相离相思,他们用平凡铸就了爱的传奇。他们一起走过68年,没有惊天动地,只有细水长流,只有相伴相守的“我习惯有你”。爱一个人很简单,但坚守成一生的风景就成了一种伟大。因为懂得,所以顺从;因为懂得,所以包容;也因为懂得,才把爱刻成碑文,站成永恒,让人景仰!

因为懂得,所以才留下悲戚和遗憾。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是陆游一生的痛。因为他母亲的干预,他们的婚姻只持续了三年。31岁那年他在沈园游玩偶遇唐琬,一首《钗头凤》让唐琬读后悲不自胜,不久便郁郁而终。而陆游在唐琬去世后的五十年里曾多次返回沈园,很多亭台都发生了变化,可是陆游眼中看到的依然是四十多年前唐琬从这里走过,她像一只翩然飞过的鸿雁,桥下的水中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他看到沈园的柳树已经老得飘不出柳絮,自己的生活也眼看要走向尽头,止不住流下伤心的泪水。是什么会让一个75岁的老人站在园中小桥上,临风洒泪且充满追忆、愧悔和哀婉?这不是懂得是什么?泪水是懂她后最直白的思念,也是懂她后最无奈的倾诉。五十年的思念、伤感和悲戚都刻在他的心上,留在了他的诗句里。

因为懂得,所以怀念,所以固守。白居易与湘灵也有着同样让人同情的爱情悲剧。白居易少年得志,他16岁时写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惊艳了盛唐,唐人将其视为李杜的衣钵传人,是天下学子争相拜谒的文坛巨臂,可以说前途无量,但最终他选择了离开京城,那是因为家乡符离有一位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孩湘灵,“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湘灵虽是农家女孩,但身材娇好,清新如莲,歌喉迷人,天真烂漫,他们一个谱曲一个唱和。因为懂得,所以相知,因为相知,所以相爱,但岁月竟让他们的爱变成了对不起,因为母亲的阻挡,37岁的白居易百般无奈中迎娶了门当户对的杨氏,但因为没有共同的语言而同床异梦。53岁时白居易再回故乡找湘灵,这时他才知道湘灵为他依然未嫁,但已舍身佛寺,这让白居易痛苦不堪,《长恨歌》中他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生死相恋,何尝不是他们爱情的真实写照。“一曲长恨有幽情,江州司马最伤心”!

爱情向来是奢侈品,但无法用金钱买到,无法用东西换得,它需要心与心的感应,需要真切的理解和懂得,才能温柔以待,才能包容相处,才能担当,才能奉献。陆游与唐琬,白居易与湘灵他们,爱情的路上虽遭阻挡无法走到尽头,但彼此保存在心里,把爱化为思念,化为泪水,化为守候,化为力量,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永恒!现世有太多的纷扰,要得到一份真爱同样不容易,但只要用心经营,同样会得到幸福。杨绛先生说:“男女结合更重要的是感情,是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在近现代爱情婚姻中,钱钟书与杨绛,梁思诚与林徽音,三毛与荷西等,他们的爱情都让人们仰慕和向往。想想他们的幸福我们可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彼此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