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我的三位恩师

 文粹读书 2020-09-10


作者:姚步君  编辑:花生

 从教三十多个春秋,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学生的成长,最深的怀念莫过于我人生中的三位老师。

启蒙老师使我快乐学习;初中老师使我建立梦想;高中老师使我热爱阅读。

上小学时候,我年龄还小,当时,我模糊记得家乡的村学是五年制小学,离古镇不远,学校环境条件差,教学设施相当落后,没有体育场,没有活动器材,更没有像样的桌凳和黑板。当然,在那里工作的老师很是辛苦,杨自甫老师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学校设在民国将军杨子恒的故园里,几间低矮的教室光线暗淡,几张破旧的课桌安在高低不平的教室里上课,稍不留神就会把字写歪了。特别是一二年级设在杨家大院的东西厢房里,古式的木门窗显得十分窄小,里面安几张桌凳就显得很不宽松,学生拥挤在里面上课冬天还算可以,夏天闷热潮湿卫生条件很不好。学校有三位老师,可是,学生总数超过200多人,班额40人以上,还设有复式班。杨自甫老师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还是我们的语文科任老师。

他是上良荣旺人,自从他走进我们的村小后,学校风气一下子好了起来,当然,与他的师表形象的引领是分不开的。

他平时衣着朴素,吃喝简单,一坨馍,一杯茶或一根葱,半个干粮是他的工作餐。

他治学严谨,作风务实,教学基本功过硬。教学管理严慈相济,对学生要求严爱有加,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很好。

一个夏收多雨的季节,他为了给我们认真上好课,没顾得上妻子晾在场子里的几百斤小麦,全家人全年的口粮,就这样被雨水无情的冲走了。

杨老师爱生如子。当时,我家住在山上,距离学校路程较远,常常上午不回家吃饭,杨老师发现后,在他的小灶上为我们热馍煮饼熬稀饭,起初我们总觉得不好意思,后来由于慈母般的温暖唤醒了我们,我们才慢慢与慈父般的杨老师拉近了距离。放学时,他又不厌其烦的将我们送出学校很远很远,唯恐我们不安全。如果遇到雨天到校,他又把被雨水淋湿的孩子叫到他的办公室,点燃柴禾灶炉,为我们烤干被雨水淋湿的衣服…

值此35个教师节之际,深切怀念杨老师,我再次被他那伟大人格魅力所感动。可惜地是杨老师在我高中毕业时,他突患重病英年早逝,倒在岗位上,当时,我的心情只有悲哀与不舍。今天,我也到了知秋年龄,走过数十年的为师之道,已到教育终点,桃李芬芳,业绩满满,没有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杨老师地下有知的话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张世尧是我初中一位物理老师,他是北沟人,兰州大学肄业。记得张老师以自己亲身经历,结合学生学情经常给我们讲饥荒年月上学不易的故事,影响最深的是张老师说他考兰州大学时,带上父亲的叮咛,背上母亲为他准备的炒面和野菜苜蓿饼,独自一人步行去平凉考点时,一路喝河水,啃干馍,累了靠在路边休息一会儿,走了两天才赶到平凉,黄昏时分就凑合住在一几毛钱的家私人旅店,第三天参加考试,结果一试就中。当时的心情既高兴又很不愉快,高兴的是考上理想大学了,不愉快的是家庭这样穷怎样去完成学业?亲戚朋友听到消息后你一斗米,我半斗面的接济他,送给几句暖心话勉励他。当他不负众望走进大学勉强就读一年后,父母靠种地实在支撑不了他在学校的生活费用。那时,他非常留恋的离开了那所让人羡慕的大学,回家后经组织批准,他当了一名中学物理代课教师,自食其力觅口饭吃,为父母减轻负担。由于他教物理课专业对口,业务能力强,上课常常不带书本,就凭一支粉笔,一根戒尺,一张嘴,教学业绩骄人赢得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曾记得我上初中时,张老师给我们教学热学“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一节时,他将全节内容背诵如流,结合现实例子融会贯通,我们至今也没有忘记上课的那一幕幕往事,更没有忘掉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知识。因此,我们的背诵热就始于那时。由于张老师讲课方法得当,生活经验丰富,往往将抽象的概念简易化,并注重课堂操作和课外观察,不断给学生提供知识内化的机会。当他讲到"抽水机为什么能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时",他带领我们到兴坪山沟参观提灌水利水电工程,耳听不如眼见,他将书本的理论知识深化为实践,并转为技能,这样,我们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张老师心中充满辛苦之后的欣慰。

张老师还利用课余或午休时间与我们交谈,除了谈学习外,还谈人生梦想等等,由此,坚定了我们学习的信心。在和张老师相处的几年中,是他的优良作风感染了我,带动了我,以后我的教育人生充满希望。

2010年我去灵台送女儿上高中时,在同一个客车上还遇见这位可亲可敬的张老师,他虽则年逾古稀,但他记忆力还非常好,见到我时,他还能叫上我的名字。

胡湔渄是我高中语文科任老师,他古板而严谨,不苟言笑,谈吐一副老夫子气,初次接触他时总有一股拘谨,其实不然,接触久了觉得他却是个善良的人。他教高中语文游刃有余,知识渊博,业务能力强,上课一直不带课本,讲课十分认真,板书流利,谈吐生动,引古典恰到好处,特别是古典文学教学非常独到。记得他给我们上《阿房宫》时,将当时秦政王朝历史分析得非常透彻,将作者的笔法修辞剖析得妙趣横生,似乎将一个文学大家请在我们面前,由此我们从中获取更多文学常识。同时,他严格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大量阅读,从此我们也爱上了阅读。我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图书馆阅读了大量古典和现代文学作品,从中受到了深刻的历史教育,也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胡老师在教学上是位高手,在教研中成绩也十分突出,他撰写的《高中作文指导》及有关教学论文多次获奖,他被地市级吸收为教研员。我们每次与他交流,他对弟子的疑难问题,采取编辑点评的方式,回答得也十分幽默。记得有位高三学生问他,胡老师您在教育上一举成名靠的是什么?

胡老师十分有趣的讲了扁鹊的故事,让人记忆深刻。

“有人问扁鹊您的医术怎么这么高妙?

扁鹊答曰:要论医术大哥最高,二哥次之,而我就差远了。

大家不解继续问:为什么?

扁鹊笑而答曰:大哥医病重在预防,将大病堵在源头,人们不注意他的精妙医术。

二哥医病在病初,将大病治愈在当初,人们也不注意他的精妙之处。

而我治病在大病之中,人们非常在乎一个生命快已不行时,我将它惊人的治好了,所以留点名声罢了,其实医病之道重在预防,我可不如大哥了。

胡老师讲完这个故事接着说,教学也是一个道理,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学生,必须就像给病人治病一样注意方法,同时,也要有耐心,要有爱心,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其实,医德至关重要。教学不仅要给学生灌输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更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我的教学还远远不如你们的启蒙老师,更不如你们的初中老师,因为他们给予你们的才是最初学到的东西,你们的品格、明辨是非能力也有他们的功劳,学生听罢都为这位博学的老师而赞叹?

今忆三位恩师,深感师恩如天。

他们的伟大人格魅力,将我们定格在一个完美的人生范畴之中,当我们走上讲台后,教育旅途一直充满阳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