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诵:一盏崆峒

 文粹读书 2020-09-10

作者:杨艳   朗诵:张锦荣  声明:文图无关

► 朗诵:雪落崆峒

► 朗诵:谭嗣同《崆峒》

► 诵读:崆峒山赋

庚子之夏来得太过艰辛,历经寒冬,又遭遇病疫。蜷缩了整个冬春的人们,终于在芍药花开之时走出门去,放飞目光,伸展腰身,大口的呼吸着新鲜空气。此时我随区作协采风活动,来到闻名已久的新世纪柳湖春酒业公司。这是崆峒区的作家们在疫情之后的首次聚集活动,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不禁想,此处真乃福地也。

因崆峒仙山而得名的崆峒酒,亦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恰好我在几天前刚刚完成了拜谒周祖陵的愿望,今至崆峒酒业,二者可以说是有因才有果。长眠于庆阳的周朝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的首领不窋,在4000多年前于陇东大地创造了华夏文明的农耕文化,其孙公刘迁至今平凉崇信境内。周先祖在陇东这片土地上教化先民告别茹毛饮血,开始陶复陶穴、农业生产,不断探索改进农耕技术,精耕细作之下出现了“居者有蓄积”的繁荣景象。不论历史上有关酿酒起源之说是杜康、仪狄或是黄帝、神农,都离不开粮食富足这个先决条件,这也是新世纪酒业设置农耕文化馆的深刻含义。其中陈设有各种古老的农具,原始的木质藤条器械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古朴的空间,一人高的粮仓前摆放着酿酒的各种粮食标本。我忽而仿佛穿越了,眼前就是几千年前的陇东大地,座座堆放谷物的粮仓散发出前所未有且沁人心脾的异香,智慧的先民第一次体会着从天然发酵到人工发酵酿制成功的喜悦。陈列的青铜酒具、锡壶让我仿佛嗅到了千年遗留的酒香,瞬间脑补着平凉大地曾一度的繁华与浪漫。朝代更迭,商业集散,边关金戈,平凉酒文化始终赓续传承,不失灿烂,体现着先人与今人一脉而成的积极且和谐的生活态度和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相应的浓烈而包容的个性特征。史载,清末平凉首屈一指的“景家烧坊”酿制着崆峒烧酒,后更名“钰庆恒”。酒的美名且不多说,仅一件事就看出平凉酿酒人的大义与豪气。民国十八年时西北灾荒,平凉“钰庆恒”掌柜看到民不聊生的状况后,不由分说拿出了所有粮食和酒糟赈灾济困。如果说平凉人没有南方人聪慧灵活的经济头脑,但人与酒的醇厚却是谁都不可以质疑的。1951年在新中国经济建设公私合营的历史大潮中,“钰庆恒”与“崆峒烧坊”、“柳湖烧坊”、“暖泉烧坊”合并成立国营平凉柳湖春酒厂,2003年由新世纪投资控股集团收购重组并延续至今。以前我在北京参观二锅头酒厂时,就对其挖掘的二锅头历史延续和模型展示感受颇深,今天看到新世纪酒业这样敬重先祖的农耕文化馆和陈列本土酒发展历史的展厅,颇有些平凉人的自豪感。

走进酿造车间,只见左边厂房里是三列长长地捂盖严实的大池子。穿着工作服、长筒防水胶鞋的工人们正掀开遮盖跳进去,一张张舞动的铁锨,或是搅动或是摊晾,锨起锨落酒醅翻飞,一股股浓烈的发酵气味扑鼻而来。这便是第一道工序——发酵,工人们说这都是选用的颗粒饱满的上等的小麦、豌豆、玉米、高粱、大米五粮。这样原始人工的发酵,将酒醅均匀播撒,才能让温度恰好,水分恰好,也将一部分空气带进去,参与奥秘无穷的发酵酿造过程。这个过程虽然繁琐却不可机械替代,唯有原始才有本真的味道。右边的厂房里形似大蒸笼的酒甑里蒸气腾腾,我们像置身于云雾之中飘飘欲仙。这酒甑古代叫做天锅,锅中烧水将加了曲精后的酒糟放入蒸,用锅炉往蒸锅里压注蒸汽。乙醇沸点是78.3°,水的沸点是100°,这样蒸汽加热的过程中水没沸乙醇便先沸了,酒便被蒸馏出来。这样的蒸馏酒是元朝才开始出现的,也是原始古法酿酒。锅盖上面的管子把蒸馏得到的液体收集下来,经冷凝后沿一根细管流进桶里,清流汩汩,香气扑鼻,这便是原浆了,有六七十度呢。门口工作人员已准备好仿古的小盏,盛好了刚刚酿出的新酒,大家顿时豪气冲天,端起来相碰,一饮而尽。酱香醇厚,顺心胸温暖而下,回味悠长。

按不同生产日期、不同摘酒时间、不同蒸馏轮次、不同酒精浓度,这些晶莹之物被分别装进了地下不同的大陶坛里存储。新世纪酒业公司至今还保存着14个木海子和20个竹海子,作为储酒容器仍在使用。“酒海”是中国白酒的主要储藏容器之一,是用藤条、荆条、竹篾编制,混合鸡蛋清、石灰粉等涂料,酒海只有在承载酒的时候才不会泄露,其他任何液体都不能在酒海中储存,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常说“人有海量”,典故源出自于酒海。在这样的酒海中储存一年的效果相当于普通容器的三年,酒海能使得酒品更加老熟,香气更为馥郁,口感更为醇厚绵顺,酒得到质的提升。新世纪柳湖春酒业公司储藏的古老的酒海已成为崆峒酒的文物和历史见证。我与姐妹们每人站一个酒海前拍照留念,感觉这里是见证岁月积淀、成就奇迹的地方。粮食与酒曲的巧妙结合,历经漫长岁月的酝酿,完成了自身的蜕变,最后奉献上生命升华之液,崆峒美酒诞生了!

都是传统的纯粮固态发酵工艺,都是最传统的手工酱香工艺,还是要根据品质、年份分出水晶崆峒、世纪崆峒等不同类型的崆峒美酒,以及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陈酿等30多种产品。忽而感悟,酒的一生,人的一生,不都是这样?历经岁月默默的积淀,磨砺着棱角,融合着多味的口感,才完成自我的修炼,方得醇香悠长,包容大度,回味难忘。万物之成皆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2019年12月15日,中国知名白酒专家赖登燡一行12人对崆峒酒品鉴后的评语是:无色透明,窖香粮香复合优雅,陈香怡人,醇厚甘润诸味协调,爽劲绵长,具有多粮浓香白酒典型风格。这样的评语和签名被封于酒坛之上成为崆峒酒永久的品格。

走出地下酒窖,一片蓝天白云艳阳,历经黑暗静默后的华丽面世,今天,我们与崆峒酒走过同样的道路。绿草地上一位打扮如宋代酒家店小二模样的工作人员举着酒壶拦下我们,再品崆峒酒?然这次却是十分不同,浓郁甜香,原来是黄酒!负责人介绍说,平凉一直被认为是养生胜地,广泛流传着许多关于“道”与养生的故事,扎根和依托这块养生文化浓厚的土壤,平凉新世纪柳湖春酒业公司也在追求酒品至上的同时,不断致力于挖掘崆峒文化、养生文化,推陈出新,将养生与酒相结合,生产出品类多样又极适合各类人群饮用的养生黄酒。采用陇东民间传统酿造工艺,以黍米为主要原料,融合枸杞、红枣、百合等原材的黄酒,口味香甜,味道温润,入口顺滑,12°的酒精度丝毫没有刺激的感觉,入口即入喉的感觉奇妙又滋润,我仿佛找到童年过年时的感觉。新世纪酿酒人秉持匠心,经过潜心研发推出的“崆峒养生黄酒”——崆峒老酒荣获中国酒业协会青酌奖。作家们此时都丢却了矜持,前去不断向“店小二”讨得第二盏、第三盏……还不断重复两个字“好喝”!的确,它比饮料醇厚,比白酒香甜,且温暖一直停留在心间。

带着这样的温暖我们的采风活动结束了。酒是入口之物,却绝不仅是一种物质,她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礼仪,一种情调,一种心境,一种精神被世人尊崇。今天我也看到了,新世纪柳湖春酒业也绝不仅是一个酒厂,她也是一种文化,一种赓续,一种传承,一种担当,一种品质,应该被平凉人继承发展为最具当地代表性的文化实物,让69载历史焕发新时代的生机。

历经磨难,这个庚子之夏以一盏温暖醇香开启。

作者简介
杨艳▼

杨艳,女,汉,祖籍庆阳,现任农工党平凉市崆峒区委会副主委、区作协秘书长。曾供职于《平凉时报》社、平凉广播电台、崆峒区电视台,做媒体人14年,在省、市、区的大型活动的宣传报道中多次担任主笔并组织拍摄,执笔多个电视专题、纪录片的角本,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奖项50余个。从事行政工作后,获得省、市、区人大、政协、社科联奖等十多项新闻奖及优秀通讯员、优秀妇女干部、全国优秀农工党员、优秀政协委员等称号。业余除散文外还致力于理论文章的写作研究。

诵读者简介
张锦荣▼

静候花开,张锦荣,河北保定人,中学物理教师,热爱生活,爱好广泛,喜欢游泳和乒乓,正在学习诵读,希望用声音传递真善美,结识更多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