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补习照样考高分?孩子成绩的提升还是要靠父母!(早课堂932)

 xiaotunwh 2020-09-10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早上好,欢迎您收听博瑞智早课堂,今天是教师节,首先祝我们的教师朋友们节日快乐,你们辛苦啦!

距离开学已经有一个周了,陪娃写作业这件事又再次成为了让家长们一天中最头疼的事情。昨天一位妈妈私聊我说:“每次陪娃学习,孩子不到5分钟就开始玩橡皮擦、踢桌子,根本没心思学习。”

以前为了能让孩子好好学习,她也做过不少努力,比如给孩子的房间装上隔音材料、特意带着孩子去宜家选一套他喜欢的书桌、给孩子报最好的补习班。

这些方法都治标不治本。新鲜感褪去后,孩子还是不愿意学习,又回到了那个“妈妈催一下,孩子走两步”的死循环。累,实在是太累了。

罢了,她叹着气讲道:“可能我的孩子天生就是个没定力的人,真的就不是块学习的料吧!”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其实不是的。

不专心、马虎、不认真、没定力、懒,我们好像总喜欢给孩子打上一个个标签,把孩子复杂的问题给简单概括了。有时候,我们好像比孩子更“懒”,懒得去想“为什么?”。

我们仅凭自己看到的孩子马虎、大意、成绩差,就给孩子贴上了“不爱学习”的标签,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在看到孩子马虎大意的时候,寻找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的方法;

在看到孩子学习磨磨蹭蹭的时候,寻找帮助孩子提升学习兴趣的方法;

在看到孩子成绩差的时候,学会分析孩子到底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是缺乏激励因素还是用功程度不够,或者是其它的什么原因?

做家长,一定不能“懒”,你要是懒得去思考、懒得去针对孩子的这一个个具体的表现去纠正、去训练,那自然是无法帮助孩子提升学习的。久而久之,结果很有可能就是,孩子的成绩一直上不去,在学习上找不到价值感,最后他自己都认为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而这就是最危险的状态,一旦孩子进入了这种自我观念局限的状态,再想学好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博瑞智教育创始人、中国著名教育家董进宇博士曾给上千名家长讲道,要让孩子突破学习的困境,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要从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能力三方面为孩子打好基础。


学习兴趣对孩子而言是让他能学好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元素。那么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听一段董进宇博士《学习方法的革命》系列课中关于学习兴趣这一模块的一小段录音:

(下面这段蓝字不用读哦~)

关于学习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那么现在我现场调查一下啊,那么我们发现啊一个人要想在学习上找到感觉,能够在学习上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他就必须刻苦学习,必须有毅力才能办得到,同意我这个观点的人请举手请高举啊,全都同意这观点,然后放下。

各位,你知道我说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它并不代表着我个人的观点,这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年来我们一直沿用的观点。我们这个民族我们对学习的重要性已经强调过分了,而对学习规律的掌握我们还停留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两千年前犯了一个原则性错误,就是他们把学习这个行为跟痛苦连接到一起了,对吧?刚才各位之所以举手,说明你也这么认为,你认为学习应该吃苦,不吃苦怎么学好呢?对吧?所以要刻苦嘛,要是我们吃巧克力,没人需要刻苦吧,对吧?所以我们的祖先一直教导我们要刻苦,要吃苦学习。所以三字经上怎么讲呢?一个人要学好,要头悬梁、锥刺骨,你说那得多痛苦,把头发系在房梁上,然后拿锥子扎大腿,你想那得多痛苦。那么我们所有的古代成才励志故事都怎么讲的?你童年的时候被怎么教育的?一个人经过了十年寒窗苦,最后进京考上状元了,做了十年冷板凳成才了,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想做到人上人,你就必须吃得苦中苦。还有两句诗,全中国人都会,不对,全世界华人全都会,诗的上句叫书山有路勤为径,下句叫学海无涯苦作舟。各位,你说那个学海无涯苦作舟,那个涯是边儿,对吧?一个人明明知道学海无涯,学海无边,意味着这一辈子你都走不出这个学海里,然后你还天天在里边学,还天天在里边吃苦。如果世界上真有这样人的话,那我相信这样的人叫精神病人,它是绝对错误的。

我们在学习上,我们的祖先给我们指引了一条错误的道路,让我们去刻苦,让我们去吃苦。其实学习根本不是那样,学习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人类行为。在我们人类行为上,那么有人喜欢喝白酒,有人喜欢喝啤酒,有人喜欢喝红酒,有人不喜欢喝酒,有人喜欢打乒乓球,有人喜欢打篮球,有人喜欢打网球。那么每一个人类行为,那么一个人在这个行为上找到的是痛苦的感觉还是快乐的感觉,其实取决于他童年的生命经验,如果在学习上,那么你童年的生命经验让你体会到学习是快乐的,其实你的大脑神经就会把学习跟快乐连在一起,而不需要什么苦。其实一个人在学习上找到了快乐,取决于他童年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幼儿园阿姨、小学老师对他的教育经验,如果他的爸爸妈妈懂教育规律,懂学习规律,懂人的心理规律,幼儿园阿姨懂这一点,小学老师懂了一点。在孩子的童年,通过玩耍、做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接触到学习,并且明确告诉孩子,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好玩的,学习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情。这个孩子大脑神经在初始化的时候,他就会把学习跟快乐连到一起。而我们人是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生物,这是地球人的生物学法则,没人可以改变的。那么当孩子在学习上通过玩耍、做游戏的方式接触到学习,并且我们成年人的世界告诉他们,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好玩的,学习是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事情。这个孩子的大脑神经就会把学习跟快乐连在一块儿,他是逃避痛苦追求快乐的生物,让他快乐的事情它会自动去做,他也愿意学习,而我们中华文化是崇尚学习文化,那么孩子一愿意学习,周遭的人,哪管是不认识的人,一看一个小孩愿意学习,就会不自觉地去表扬他。这孩子获得了两份快乐,一个是学习这个游戏本身带来快乐,而周遭人的表扬带来快乐。两份快乐的作用下,越学越快乐越快乐越学。上完初中、念高中、念大学、念硕士、念博士,到国外留学,三十年后,他们成了钱学森,他们成了钱伟强,他们成了钱三强,成了邓稼先,成了杨振宁,成了李政道,这才是学习真实的规律。学习真实的规律,它不是靠刻苦,不是靠吃苦,学习真实的规律是靠快乐。一个人得在学习上找到快乐,他才能够真的能够学进去。

听完董进宇博士的这段录音,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要培养出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能学好,必须要让孩子在学习上找到快乐的感觉,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从内心深处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力。

有了兴趣和动力,还必须要有方法。学习是有方法的,方法对了,事半功倍,方法错了,事倍功半。

董进宇博士《学习方法的革命》系列课不仅让家长们知道了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为大家阐释了到底什么是知识,以及各科(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文)的具体学习方法,最后还教家长学会激励孩子、让孩子创造巅峰学习状态。

在引导孩子学习这件事上,父母是最佳的引导人。


也许有家长会说,要是连孩子的学习这件事都要家长管了,那孩子还上学干嘛?还要老师干嘛?

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得明晰,学校老师能教给孩子们的更多是学术层面的知识,但是学习是脑力活动,孩子如果没有想要主动学习,他每天都是身在课堂心在外,每天都在神游,这样即便是把他送去全世界最好的学校让最好的老师去教,也教不会他。

而我们家长要做的,正是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兴趣与动力,这一点是学校老师很难替代的。

还有家长会质疑自己,“我自己都没上过高中,也没有心理学基础,也能引导孩子爱上学习、主动学习吗?”


答案是“完全可以。”


董进宇博士强调,“父母是这个世界上陪伴孩子最长时间的人,心理学不是生硬的原理和剖析,而是体贴入微的观察和引导。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和原理,每个爸爸妈妈都能做好孩子学习的引导者。”

做家长,一定要掌握学习的真正规律。


为了帮助家长朋友们详细透彻地了解学习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在学习这件事上更好地引导孩子?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孩子学习更高效?董进宇博士精心录制了《学习方法的革命》系列课程,为大家解答上述疑惑。

之所以叫学习方法的“革命”,正是因为董进宇博士认为我们要把“学习是痛苦的”的观念转变为“学习是快乐的”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与我们几千年的“学习需要头悬梁锥刺股”这种传统文化做斗争,所以这是一场关于学习的革命。而我们每个人一位家长都是这场革命中的开拓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